苏志刚//徒步天井山

文摘   2024-11-26 06:15   湖南  

徒步天井山

 图文/苏志刚

 

天井山,还是我当知青时1964去过的。那时的天井山荒凉一片,两个老农带领十几个知青在那里开荒挖土坎栽种杉林。我曾问过当地的老辈们,他们说,原来天井山的树木很多,而且又粗又大,建国初期时国家搞建没,林木砍伐不少,加上1958年大炼钢铁,一年间便砍伐得一干二净。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至今60年之久。天井山,那里有我许多的回忆,有我梦中的向往。几次提笔想把60年前的一次徒步旅行写下来,终因思绪混乱而未能成文。

上周我儿子补休年假,从北京开车来到岳阳看我。儿子很有孝心,此次从北京开车行程1700多公里来到家乡,就是想了却我时隔60年再登天井山的夙愿。

今年的秋天气温较高,八月过完了,丹桂才飘香。寒露过后,秋意渐浓,一大早我和家人踏上了前往天井山的旅程。小车越过洞庭大桥,沿着宽敝的柏油路,不一会便到达了君山挂口小镇。听别人说挂口的小吃很有名,小车停在路边一小摊前,果不其然,小摊的早点琳琅满目,有糯米油饺、葱香油饼、油果条、豆沙灯盏窝、米发糕、甜酒小汤元冲鸡蛋、米粉、拌面等等。30元一家便吃得饱饱的了,又便宜又好吃。

 

小车穿过了三封寺,远远就能望见天井山顶的麻石寺庙了。天井山是武陵山的余脉,耸立在华容道中,书中有关风景的介绍:天井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成为了人们心中最佳的赏秋之地。

    
小车缓缓前行,沿途的稻谷已收割,留下黄色的稻茬在阳光下闪现着光芒,仿佛大地披上了一层金纱。到达山脚,我便被那清新的空气所吸引,仿佛每一次呼吸都能洗净心灵的尘埃。

上山小道十分平坦,小车缓缓前行。云雾山的峰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位羞涩的少女,不愿轻易展露她的容颜。山间的树木,有的已经换上了秋装,金黄、橙红交织,像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随意泼洒在这绿色的画布上,溅射着五彩斑斓。

    
小车停在半山腰上。我们一行徒步转过山垭,不远处云峰飞瀑就在眼前,60多米高的瀑布在充足的雨水滋润下,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从山涯处倾泻而下,水声轰鸣,气势磅礴。站在瀑布前,感受着水雾的轻拂,幻影着艺术彩虹,仿佛心灵也得到了净化。水雾飘洒在革命烈士周逸群坟墓前,如同倾诉着与国民党反动派民团斗争的悲壮诗歌。闹革命时期,贺龙部队正在壮大着,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民众纷纷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但也受到反动民团的阻扰,革命烈士周逸群就是这个时期被反革命民团在凉亭杀害的。时已过迁,但革命烈士的英灵永存,风骨永垂不朽。

我们一家继续徒步前行,来到了传说中的“天米石”。这块奇石,大小如汽车,形状酷似米粒,半悬于陡壁之上,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在这里静坐片刻,闭目聆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些古老的传说。

 

午后,我来到了天井山庙,庙的西面是华容寺,庙的东面是巴陵庙,一佛一道,隔墙而立,十分壮观。庙的两面都香火鼎盛,晨钟暮鼓,让人心生宁静。庙宇周围的千年银杏树,树高28米,树围5.4米,冠幅遮荫面积300多平方米,据说已有1000多年的高龄,它见证了洞庭湖数千年的盛衰变迁,也见证了天井山的秋色。

 

在仙人洞,我仿佛能感受到仙人吕洞宾的气息,洞中的泉水清澈见底,传说有很多仙人在此修道,留下了神秘的掌印。

夕阳西下,我下山静坐在东山水库边,水面如镜,倒映着天空的晚霞,金色的光辉洒满湖面,波光粼粼。这一刻,我仿佛与世隔绝,只有我和这秋日的天井山。

夜幕降临,我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慨,踏上了归途。天井山的秋色,如同一首无言的诗,一幅流动的画,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

 

小车奔驰, 一路上回忆着天井山的自然风景与天井山红枫的秋色,在摇摇摆摆中,我情不自襟地吟颂着:

      
秋风寒,天井山,     金黄叶舞秋意欢。     
云雾绕珠涌瀑布,     千年银杏岁月寒。     
仙人洞,传说中,     吕祖修道掌印留。     
古庙静,香火红,      晨钟暮鼓心自空。     
东山水库水波平,      夕阳晚照金光盈。     
秋色如画心已醉,     天井山下鼓遥琴。

 作者介绍:苏志刚字兴柏,号一枝,国家二级美术师。1940年出生于岳阳市,毕业于华东纺织学院。学画师从刘浮光、白雪石、何健强教授。在单位从事纺织设计、工艺美术等技术工作,在手绘和国画艺术上有较深的造诣。退休后受聘市老年大学教授钢笔画和中国画16年。


编审:蒋正亚   公众号管理:严小平

巴陵老街故事
本公众号目的:挖掘整理巴陵老街故事,传承再现巴陵文化,扩大文学艺术交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本公众号以此为交流平台,聚集巴陵各路精英人士,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