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夏龙//走进乌镇

文摘   2024-12-13 06:37   湖南  

走进乌镇

图文/罗夏龙


今年十一月二十日,趁世界互联大会之际,我和二宝随我家田工来到桐乡,走进乌镇。如今交通的便捷,使得出行成为家常便饭。有一种“我今有幸生华厦,不枉此生"的豪情溢滿心田。   

深秋季节,来到乌镇,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安静优美的环境。街上路灯杆上都装有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蓝色广告牌,蓝底白字,精致美观,十分显目,是一道独特风景。其次是乌镇没有耸入云端的高楼大厦,房子是青一色的两三四层不等的青瓦白墙和马头墙,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进入景区,原始的石板路,是沉甸甸的历史画面,被人踩得光溜溜的。窄窄的巷子,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走在巷子里,如同走进昨天。小河里的乌蓬船载着一批批游客来往穿梭,船夫悠然地摇着橹,游人坐在上面安静地享受这水乡风情。河水清澈见底,河边斑驳的青条石砌得十分规整,上面写满沧桑。隔不了多远就有一座高高的石拱桥,它们如穿越时空的驼背老人,固守在小河边,晒太阳,话家常,向游人讲述古老的乌镇故事,见证了乌镇的前天昨天与今天。   

我们在乌镇深度游了两天,只走完了东栅和南栅。    

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在西栅,会议期间西栅不对游客开放。不过,宾馆服务员说东栅与南栅比西栅更原始,更有味道,这冲淡了我对西栅的向往。 

乌镇出名人,出文人,出能人,其中近现代有茅盾和木心。我特地参观了茅盾故居和木心纪念馆。

记得八十年代初在省城进修,茅盾的《子夜》拍成电影公映,可谓万人空巷。我与班长坐在电影院连看两场。因为读书不多,年纪轻,对历史知之甚少,当时对资本家你死我活的争斗看不太懂,只知道是旧上海三十年代的故事,是大作家茅盾所写,书名牢记在心。沈先生比毛主席小三岁,出生于1896年,是同时代的人。  

历史走到今天。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新的经济模式也带来了新的困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各路资本纷纷出动,相互搏杀,你方唱罢我登台,演绎了很多争名夺利的离奇故事。贪官污吏和不法奸商趁机钻政策的空子,相互勾结利用,大肆侵吞瓜分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金钱。历史在某些方面何其相似,不断重演,简直就是翻版,再版。时间跨过近百年,昨日的《子夜》照进今日的现实,桩桩件件,发人深省。我想,人性之恶,该怎样扼制?也许从严从重打击惩罚或开杀戒比文明教化有效得多!因为他们成为了人民的公敌,其恶果会动摇共和国的根基,他们的所作所为,看似与己无关,心若不麻木,细思极恐。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是参加文化补习班时学到的课文。记得潘云冰老师要求我们能背下来。于是,我清晨五点打开灯坐在床上轻声朗读。老公笑着骂我发了疯,一次次拉熄灯。他并无恶意,是怕我太累了。其中文中对白杨树的赞美我还记得一点,比喻“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伟岸,正直,朴素,严肃,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今天来到作者的故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下午,参观了木心纪念馆,经工作人员指点,才找到,一个一点也不起眼的窄窄的巷口。进到里面却别有洞天,占地面积较大,里面充满了艺术气息。木心,一位特立独行,诗书画刻兼备的江南才子,进门右边墙上还嵌着他的多幅雕刻作品,可惜我不怎么认得。据工作人员介绍,他的艺术作品很多,但代表作尚无定论,他是当代画家陈丹青的老师。   

木心很早离开家乡乌镇,学得一身才华,归来却不再是少年。从美国回来已至耋耄。在家乡,由两位年轻人的温暖陪伴中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历时五年。才子生前走遍天涯,最后魂归故里,这是他的心愿。他的归来,为古老乌镇增添了色彩,成为乌镇的又一张名片。他的艺术成就留在大洋彼岸,留在人间,留在乌镇,他的人生经历令人动容。他不婚不育的生活方式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走出木心纪念馆,作为妇道人家,我为木心睌年没有亲情陪伴的寂寞而有些惋惜,觉得人来一趟世间不易,每个人的到来,都是奇迹。所以,人还是要有婚姻有家庭有儿孙,血脉传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石。 

我们沿着小河左岸继续前行,看枕水人家的生活日常,看紧临水面的阁楼家什,质朴真实如电影里的慢镜头。想乌镇保持如此旧貌实属不易,这是乌镇人越老越值钱的珍贵遗产。坐在长廊木椅上沉思,惑顿生。千年乌镇地处平原,四周未见高山深谷,那么多无以数计的石材从哪里运来的?怎么运来的?谁揽了这桩大生意?还有,那建镇的第一土是谁掀起的,谁是乌镇的奠基高人?   

来到南栅,南栅低矮的临巷店铺紧挨,门脸很小很小,也没有高低音喇叭的吆喝声,安静,悠闲,那是一种在其他地方少见的慢生活,我有些陶醉了,陶醉在这寻常巷陌里。   

后来有人告诉我南栅才是最古老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因为它是冒进行修饰改造过的原生状态。果然,人们在古老的巷子里,做着自己的营生,不急不慢,做煎饼,卖棕子,雕牛角梳,应有尽有,十足的烟火气,旧时光。令我注足,停留,感受。     

我在一家旧物店前停下脚步,东看看西瞧瞧,发现一个瓷盘里的各种纪念章,立刻挑选了一个红底黄头像的毛主席像章,别在二宝胸前。我告诉他这就是毛爷爷,我们与毛爷爷是湖南老乡呢!所以我们都要做毛爷爷的好孩子。二宝开心极了,一边走,一边用手小心翼翼地护着像章。妈妈告诉他不会掉。但他硬是不信,生怕掉了。走路更加来劲,旁若无人地唱起了国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四周半的小宝,会完整地唱国歌,是他的拿手戏,那架势,好可爱!是希望,也是未来。   

走在南栅的石板路上,阳光下小宝胸前的纪念章闪闪发光,我告诉尚不懂事的小宝,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志士浴血奋斗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随着他一天天在成长,相信他以后慢慢会明白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懂得感恩,要从娃娃抓起。   

晚上小宝洗完澡躺床上,半睡半醒的他自言自语地“做毛爷爷的好孩子好难,我还要去打仗。”我和小田想听下文,只听到小宝发出了轻微的鼾声。     

我跟小田说我和小宝冒进西栅是个遗憾,你就带我们到外面看看吧!入夜,我们仨向西栅走去,经过乌镇大桥,河并不宽,全木栅栏,维护费用一定不低,引桥很长,想必这就是富贵人家应有的姿态。过桥右拐,大街上灯火辉煌,店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尽显繁华。同样没有高楼大厦,感觉很好。远远看了几眼关闭的西栅,也算了了心愿。 

乌镇很大,大得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乌镇不是普通的旅游景点,她历经千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任你品读。她书写了江浙地区劳动人民生动的市井生活,更是水乡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用事实作解说词,鲜活而真实。乌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之无愧! 

西栅,下次一定专程前来亲吻你。

    作者简介∶罗夏龙岳阳市经信局退休干部,现长居南京市百家湖畔。喜欢阅读,喜欢文学,喜欢动笔。

编审:蒋正亚     公众号管理:严小平

巴陵老街故事
本公众号目的:挖掘整理巴陵老街故事,传承再现巴陵文化,扩大文学艺术交流,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本公众号以此为交流平台,聚集巴陵各路精英人士,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努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