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推出的《法检“干部年轻化后”,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文后有一个刚被提拔的年轻领导留言:“宝宝心里哭,宝宝不说”,但他还是说了不少心里话,整理推出——
我也算是“提拔年轻干部”的受益者,宣布为部门长那天,说不高兴那是假的,回家整了几个小菜,一瓶小酒,喝个微醺,心想此生足矣!
但经过一段时间,我却并没有感到快乐,跟自己之前的想象还是差距不小——工作越来越累,责任越来越重,自由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难处。
集体谈话那天,领导语重心长:你们都是部门长,又是年轻干部,要有魄力,有闯劲,带头把部门工作做好,不要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往下的话就有点狠了,如果干不出成绩来,我能让你上,也能让你下。下面的环节就是大家挨个表决心,只差立“军令状”了。
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提拔的真正含义,是对自己过去工作的肯定和奖励,也是新的“交易”开始,得到了领导的提携,知遇之恩,是要有回报的,提拔意味着更大的责任。
被提拔后确实领导离更近了,但领导反而对我是一般人员的时候更不客气,就连批评都不那么委婉了,甚至有时候就是劈头盖脸。
当然,这也符合体制内职场定律,在体制内,如果领导对你过于客气,那你大概是没有什么机会的,领导在人后骂你,人前表扬你,那才说明你已经进入了“领导视线”。
但经常被批,终归是会影响心情的事情。科室的绩效考核落后了,案件出现了差错,活动参加不积极,都有可能成为被领导批评的事由。
领导批评我,我不好批评大家,毕竟科里的几个同志,有的是我过去的老师,有的是我叔叔辈的了,再者,大家确实已经努力到了极限,没有批评的理由呀。
我怕别人说我“变了蝎子就蜇人”,虽然我还是表现出一贯的谦逊和低调,但很明显,非但老同志对我不如当年那么热情了,就连一起进院的几个小伙伴,对我也有点敬而远之。
法检系统的年轻领导不仅要处理日常的法律事务,还要承担起管理团队、制定政策和监督执行的重任,责任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压力的增大,在工作中感到更加疲惫和焦虑。
会多了,不像过去只办业务那么单纯,经常需要“开庭给开会让路”,还要应付方方面面的任务,对付那些来访的当事人,工作整个就是连轴转,难以平衡工作与个人生活。
案件电脑自动分配,这个倒是不用担心,最怕的是“额外”工作,比如调研、信息、宣传,给谁谁不愿意干,这个说文笔不好,那个说没有时间,想想求人还不如求己,那就自己写吧。
当然,咱也不能得了便宜又卖乖,工资待遇确实涨了一些,社会接触面确实大了一些,比比我一辈子在一线如今还是个二级主任科员的老实,我们确实是幸福的一代,赶上了好时间。
最后还是说点正能量的吧:提拔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更多挑战和责任,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角色,我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