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科生而言,报考大热门曾经有两个,一个是商科,一个是法学。股市低迷后,商科的报考价值开始被质疑,法学成了文科最后的堡垒。
法学专业曾被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最繁荣时全国有六百多所高校开设法学专业,在校法学本科生人数达三十余万人。
但到2017年时,法学专业的暮光已现,随着毕业生人数暴增、公检法单位人员趋于饱和等,法学专业不吃香了,甚至成了毕业就失业的红线专业。法学专业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等普遍偏低。
11月15日,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南省高等院校布局优化实施方案》和《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方案的一个重点就是,原则上不再新设法学本科专业并逐年调减招生规模。
原因就是法学专业就业市场相对饱和。截至2024年,湖南共有普通本科院校53所,其中近七成开设有法学专业,法学专业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这点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当地法律服务市场相对较小,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有限,导致许多法学毕业生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不少法学专业的学生开始寻求转型或深造,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希望通过更高的学历和更专业的知识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有的则转向了其他相关领域,如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等。
高校开始对法学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革,减少招生规模,控制毕业生数量,这是一个信号——法学可能真的不行了!这不只是法学的没落,而是文科的全线失守。文科最后的堡垒——法学,也塌了!
文科教育强调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些可以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软技能,然而,在功利主义的影响下,这些技能往往不如硬技能那样直接转化为经济价值。
并且,文科出身的人诺诺者多,谔谔者越来越少,批判性思维或批判性勇气已经丧失殆尽,因此在社会评价体系中越来越被边缘化。
当然,文科的没落并不意味着它们的价值消失,文科的没落也不应成为我们放弃的理由,而应成为我们重新发现和重视文科价值的契机,文科的雄起需要文科生的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