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4
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生只有一件事》作者是金惟纯。金惟纯(1952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中国台湾《商业周刊》创办人、一件事学习中心创办人,被李敖誉为“中国台湾新闻界第一大才子”。
早年曾任中国台湾《中国时报》主笔,其后创办中国台湾《商业周刊》,发展为台湾最大的杂志出版集团。后金惟纯先生致力于人生修练,出版两岸三地知名畅销书《人生只有一件事》、《人生总会有答案》,创办一件事学习中心,并主讲一件事系列工作坊,发愿提升华人世界心性品质。
正如金惟纯先生在序言中说到,大约十几年前,他已进入了世俗定义的“人生巅峰”和“超级舒适圈”。当时的他,事业顺遂,交游广阔,家中无事,生活悠闲。可以说实现了经济自由,到达了很多人未达到的境遇。
但所有这些只是表面春风得意,内心却日渐空虚。后来他通过阅读书籍以及请教高人,最后终于脑海里浮现一句话“我是来学怎么活的!”,于是,他放下创办的事业,去做义工,从业余做到全职,从台湾做到全世界,从刷马桶、拖地板到开山种树等无所不做,最后有了不一样的活法。
里面有个故事:一只小蚂蚁在沙漠里赶路,遇到一位师父。师父问他:“为何匆匆?”小蚂蚁说:“我要去朝圣。”师父哈哈大笑说:“圣城那么远,你走得这么慢,生命又这么短,怎么可能到圣城?”小蚂蚁说:“没关系,只要能死在朝圣的路上,我就无比幸福!”
作者把自己比作小蚂蚁,而自己正在“朝圣”的路上,自从走上这条路,每时每刻的自己便是幸福。
我想每个人可能都想过这个问题,人生如果能重来,你会想回到几岁?我也曾想过,那时想回到大学时,好好努力看书,提升自己。
书中作者也谈到这个问题,“以前可能会认真考虑,要回到二十几岁还是三十几岁;现在的我,无须考虑便能斩钉截铁地回答:无须重来,此时此刻,就是人生最好的时光!”
我想作者说的是对的,回到过往的某个时刻,如果你还是当时的认知,也同样很难有大的改变。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不如顺其自然,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也正是自己所追求的。
作者找到了此后人生唯一要做的事情,真正成为了名老师。体会到了孔夫子所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到达这样的人生境界是幸福。
作者能够达到,之前看过的书《当下的力量》《心流》等的作者等都能够达到某一种境界,说明这样的境界必然存在,而一旦体悟到这样的境界,那你便能活得更为幸福。既然存在,那便可以追寻,便可以尝试去寻找。愿所愿之人能够到达。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我”学起、更好的自己、修炼的智慧。
第一部分:从“我”学起
第一章:看见我自己。
真我与假我
“原来我是一个不愿意看见自己的人,照镜子不顺眼,还想改镜子呢。”虽然是自己,但未必就能够看见真正的自己。外面的自己与家里的自己,哪个是真正的自己呢?如果细心体察,你会发现,外面的自己或多或少不够真实,也不够全面。家里的自己,更为真实。
但就像作者说的,“原来自己一直认同的只是个不全面的‘假我’,家人眼中的‘真我’,自己却看不见,也不承认。”自己是否也会犯这个错误呢?
能做“小事”
作者在书中提到,小时候能够和孔子一样,“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篇》)。而后,却发现自己不能“做小事”,变成做事喜高谈阔论,眼高手低,生活处处依赖,几近白痴的这么一个人。
而变成这样的人,为祸之大,譬如第一,不知民间疾苦;第二,无法真正“和人在一起”;第三,因依赖而退化;第四,缺乏感受,决策不精准;第五,创新能力受到限制;第六,容易遇小事就烦躁或逃避,很难“活在当下”;第七,最后人生无大事,只剩小事,就不知该怎么活了…
被宠坏的人
他们擅长打造自己的城堡,只让看得顺眼的人进来。
如被宠坏的孩子,付出最大代价的其实是被宠坏的当事人。被宠坏的孩子很难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同样的,被宠坏的中年男人也很难自我觉察到问题。因为他们是当权者,不容易听到不同的声音,自我感觉超级良好;他们还擅长打造自己的城堡,只让看得顺眼的人进来;更重要的是,当他们感觉不好时,有太多方法找到疏解的替代品。
祸由“想”出
重视别人对自己的想法以及重视自己的想法,这是在生活中常有的事情。因为不自觉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会想东想西,不免会陷入精神内耗。
文中作者提到,“很多经典上所说的“妄想”,并非在说想法是错的,而是指出“想”是没有用的。我看到自己绝大多数的想法都不一定对;即使有小部分是对的,也不一定有用;即使对我有用,也不一定对别人有用;即使这次有用,下次也不一定有用……而对这些几乎无用的想法,自己居然如此执着,还把它们和自己的情绪、尊严、价值绑在一起,因此造了这么多不必要的“业”,真正荒谬至极、可笑至极。”
大部分人都会在意别人的评价,甚至会把别人的想法看得很重。因为看得重,脑子就容易胡思乱想,把情绪、尊严、价值等绑在一起,进而越把自己束缚住了。会产生“想法”没有错,只是想太多并没有用。
与其纠结,不如放手,不如察觉意识,学着让自己放下。这很难,但既然有别人做到了,那说明就可以达到那种境界,就可以攀登到山顶,即使还在山脚下,亦心向往之。
察觉傲慢,保持谦卑
一位人生导师说:“傲慢是绝症,因为自己看不见。”
你是否表面谦虚,内心深处常自觉高人一等,比别人厉害?在家时,你是否觉得自己比父母懂很多?你是否在外面时保持着风度教养,回到家时总是不耐烦?你是否察觉到这些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深藏的傲慢?
作者提到,自己傲慢的根源是与母亲的关系。母亲没受过教育,但对他很严。成年之后,觉得自己见多识广,事业有成,与母亲相处,自己是大人,而母亲是小孩。自己凌驾于母亲之上,且觉得理所当然。这是作者意识到的“傲慢”。
你是否也傲慢?你傲慢的根源是什么?如作者一样,与父母的关系上,我有时也会觉得自己懂得多,他们不懂。这也是内心深处的傲慢吧。父母生我,养我,育我,成就我,因为父母,我才成为了如今的我。因为父母的付出,我才能识字见古人,游山川见风景,做我想做之事,如之何吾忘之?
察觉傲慢,保持谦卑吧。
区分事件
自己的事——自己能做主的。譬如,天下雨了,你出不出门,打不打伞,干不干活,开不开心,这些是属于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属于自己的功课。
他人的事——别人的人生要怎么活那是别人的事,如果你把它归为自己的事,太当真,结果可能因担心而束缚彼此。或者想掌控别人,越俎代庖,把别人的功课来做,导致别人没机会好好活。这样的当真,叫“捞过界“,乱入别人的人生搅局。
别人如何区别对待我们,是别人的事。把别人的好太当真,易让自己陷入依赖关系,身不由己。如果认为别人对自己不好,还当真,则易形成对立,制造无谓的拉扯。
后话:
这本书看了十多个小时,特别是书的前两部分,可谓是开卷有益。上周因为较忙,加上自己一些事情想不明白(又陷入了“想法”这个陷阱,只能再次告诉自己“想法没有错,可是无用。”)所以这本书看完,整理完部分之后,就搁置到了今天。
今天是广东中考的第二天。原来你认为平平常常的一天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不平凡,极其重要的一天。
譬如今天,对中考学子来说,是人生难忘的一天。当然,慢慢地,他们会遗忘,因为他们人生中还有其他重要的一天,可就是这样重要的一天又一天的累加,才形成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而这样的时刻也成就了最终的他们。
对我来说,今天,是极其平凡的一天,这一天的我平静,既不沮丧,也不孤独,只是在适应,感受,不工作时的寂静。在这寂静中,有感恩工作时的忙碌,有汲取继续向前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