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归的苍凉——《天净沙·秋思》

文摘   2024-06-05 21:01   广东  




无处可归的苍凉

              ——《天净沙·秋思》


《野望》: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再读《野望》,依然心生凉意,夕阳西下,寒鸦点点,流水潺潺,环绕孤村,这样的情景,又怎能让人不心生惆怅,不黯然失落?


这里的乌鸦是“寒”的,村落是“孤”的,光亮是夕阳,一切的景是荒凉的,情由景生,置身于其中,“孤”从中来,一切不言而喻。


同样相似但又更高明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野望》这首诗是孤寂对应孤寂,孤寂产生孤寂,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既有孤寂产生孤寂,也有温暖促成孤寂,更有游离归属之外的苍凉。


夕阳西下,已然萧瑟的山林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更透露着荒凉。远处,所见之景:枯萎的藤蔓,垂老的树木,黄昏时的乌鸦,潺潺的流水,小桥及人家。


近处,所经之地:荒凉的古道。所触是萧瑟的秋风,所骑是消瘦的马。“我”漂泊在外,置身于其中,无处可逃,任由思绪流转,终成“断肠”之人。


何来“断肠”之说呢?


一个人所见与所感息息相关。


譬如,庄子游于濠梁之上,觉得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鱼之所以“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开始,因为发现水声的清脆、水中石子的奇特、苍翠的藤蔓与树木、清澈的流水,心境也变得明朗起来,所以会觉得鱼儿“似与游者相乐”。而后又因为过于清幽的环境,又触发了贬谪之意,最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可见,所见之景的悲与喜其实更多是所见之人情感的投射与外化。


作为一个远行之人,如蓬草、浮云般漂泊不定,行踪不定,失意定是大于诗意的。


所以“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使自己心生寒意便自然而然发生了。


安稳的归宿是常人所渴望的,也是此时诗人所渴望的。


“鸟倦飞而知返”,枯藤老树尚且是垂暮之景,但却是黄昏时乌鸦归来休憩的家。


小桥流水人家,一幅温暖的画卷展开。潺潺流水,古朴小桥,山水之间升起的是袅袅炊烟,人间烟火,这是人类的归属。


于诗人而言,不管是动物还是其他人,都有自己的归属,都是幸福、快乐、宁静、温暖、美好的。唯独“我”,“我”与“瘦马”漂泊在这古道上,不知归处,亦无归处。


偌大的天地山水间,孤寂苍凉也无限延伸,似乎要把“我”包裹住。

日暮时分,迟暮之“我”,消瘦之马,时间似乎停滞于此,苍凉停滞于此,衰飒充斥于此,“我”沉浸于此。


纵使我们知道,时间总会过去,黑暗之后总会有星光黎明,可那一刻却是漫长的。


萤点星光
萤火虽弱,却也能照亮一隅,开启新的篇章。人生旅途,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行到水穷处时,不妨坐看云起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