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看见——《卖炭翁》

文摘   2024-06-17 21:15   广东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被看见——《卖炭翁》

蒋勋:“文学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文学有另外一个职责是真正使人类的灾难、苦难、孤独和寂寞被人听到,而不是仅仅去歌功颂德。”


美好的事物固然需要被记录,被看见,但除美好外,很多东西也值得被记录,也需要被看见,譬如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因为白居易,卖炭翁的形象,时隔千年,依然清晰,清晰地被人所看见。


在古代,士农工商,阶级明显,高高在上的执政者很难了解普通百姓如何生活。杜甫深入现实,深切感受到战乱时国家的破败,底层百姓的痛苦,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舍己为人,是为诗圣,让我们肃然起敬。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出于一种自觉,能够用自己的良心去做记录,让人们知道当时底层百姓的生存状况,已然是了不起。


如果没有白居易,卖炭翁这样的一个人物,这样的底层生活,注定会隐入烟尘。因为被看见太难了,被记录太难了。


而今,因为白居易,世间千载,世间之物大多过眼云烟,然卖炭翁那贫苦悲惨的人物形象依然伫立在很多人的心中,不断地被人看见。


让后代知识分子,为官者等人知晓世间还有一部分像卖炭翁这样的底层百姓,时刻谨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信念。


《卖炭翁》


《卖炭翁》描述了一个以烧炭,卖炭为生的老翁,刚把千余斤炭送到长安市就被宫使掠夺一空的故事。


一个背景: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宫市制度下的不公交易,宫市是唐朝宫廷直接向民间采购物品的制度,后来常被宦官滥用,成为强取豪夺的手段。


最初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归官府向民间采购,到了德宗贞元末年,改用太监为宫使直接采办。宫里经常派出几百人到长安东、西两市和热闹的街坊去,遇到他们看中的东西,只说一声是“宫市”,拿了就走,谁也不敢过问。


有时撕给你一点破旧的绸纱,算做报酬;有时候不但不给任何报酬,反而要你倒贴“门户钱”和“脚价钱”。所以每逢宫使出来的时候,连卖酒、卖饼的小店铺都关上店门不敢做生意了。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引用自蒋勋《蒋勋说唐诗》)


两种人物:本诗中主要人物是卖炭翁,次要人物是黄衣使者白衫儿。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翁”可以看出卖炭的人是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南山”,“南山”是终南山,阐明老翁烧炭的地点是在终南山,终南山到长安市大约45.5公里。


“南山中”南山中心、南山深处。一个老翁驾着千余斤炭的牛车,从南山中到长安市,路途遥远,其艰辛可想而知。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做什么呢?只不过用来买身上所穿的衣服以及所吃的食物。


从这里可以看出,老翁烧炭、卖炭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旦炭没了,老翁可能也就无法维持生计了。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上一句讲到,老翁卖炭得钱所得是“身上衣口中食”,可是在冬天,老翁却“衣正单”,连保暖的衣服都没有。


按道理,没有缓和的衣服,老翁心里应该期待缓和的太阳,期待天气暖和一点。然而老翁却是“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这样炭的价格就可能上涨,反映出他的无奈与矛盾心理。


再者,老翁“愿天寒”,说明老翁的生活依赖于天气变化,而这种依赖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老翁的愿望实现了,老天果然下了一场大雪。


卖炭翁早早地便驾车运炭进城,路面积雪深厚,车轮碾过冰辙。牛已疲惫不堪,人也饥饿,时间已近中午,卖炭翁在市场南门外的泥泞中休息。


为了赶到长安市,可以看出老翁一路上奔波、赶路,不敢停歇。这一路纵然辛苦,可我们可以想象,老翁定是满怀希望的,因为今天是个“好天气”,这一车炭可以买个好价钱,今后的生活有着落了。


那前方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这两个宫使装模作样,说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出来采办货物,强行低价征收炭车。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最终,宦官只用半匹红纱和一丈绫作为交换,将其系在牛头上,作为炭的价值,这显然是极不等价的交换,是对卖炭翁劳动成果的无情剥夺。


可一个底层的老翁,毫无权势的老翁,一个卖炭的老人能有什么办法去对付呢?纵使舍不得又能怎么办呢?唯剩无可奈何罢了。


“黄衣使者白衫儿”夺去的仅仅只是老翁的一车炭吗?不,夺去的是老翁维持生计的“身上衣口中食”,夺去的是老翁今后的生活希望,活着的希望。


三组对比: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矛盾的内心活动,反映出老人的悲惨境遇。


(2)“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与“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困苦凄惨,统治者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3)“一车炭,千余斤”与 “半匹红纱一丈绫”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出宫使的残酷无情。


文章主旨:这首诗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


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等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宦官及其爪牙的憎恶,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控诉。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萤点星光
萤火虽弱,却也能照亮一隅,开启新的篇章。人生旅途,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行到水穷处时,不妨坐看云起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