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计算 INR 值?

文摘   2024-12-22 12:27   重庆  


INR 是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英文简称,它是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T)计算出来的一个凝血指标,主要是为了便于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检测试剂之间测出来的凝血酶原时间具有可比性。


一般健康成人的 INR 为 1.0,要达到有效抗凝,INR 一般要大于 2.0。所以 INR 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要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心房纤颤患者一般要求 INR 达到 2.0 - 3.0。但如果 INR 过高,就可能有不可控制的出血风险,所以要及时监测,一旦过高,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同一份标本有不同的试剂进行检测,血浆凝血酶原的结果差异较大,不利于监测,但是测得的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是相同的,可以使结果更具有可比性。INR 可以校正凝血活酶试剂差异对凝血酶原时间测值,从而进行标准化报告,是目前较好的一种表达方式。



为什么要计算 INR 值?




不同实验室和试剂差异导致 PT 不具可比性


凝血活酶试剂不同、试剂批号和仪器不同使得以秒为单位的 PT 测定参考范围各异。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同一份标本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PT 结果会有很大差异,使得不同仪器和不同试剂测定的 PT 不具有可比性。


为减小误差,WHO 提供国际参考试剂并于 1985 年提出将 PT 标准化报告为 INR。最初 Poller 等人通过建立 “曼彻斯特比较试剂” 作为参考试剂,各地实验室采用各自凝血活酶试剂测出 PT 结果再与参考试剂进行矫正。直到 1977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了第一批人脑凝血活酶作为国际参考试剂,为世界各地 PT 试验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为了使 PT 的报告方式等得到统一及标准化,WHO 于 1985 年提出了 PT 的标准化的报告方式,即 INR。



评估抗凝药物效果及调整剂量


INR 是目前首选的抗凝监测指标,用于评估人体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INR 可以校正凝血活酶试剂差异对凝血酶原时间测值,从而进行标准化报告,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它主要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用量。


如华法林最佳抗凝强度为 INR 2.0 - 3.0,此时出血和血栓栓塞风险均最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中指出,华法林最佳的抗凝强度为 INR 2.0 - 3.0,当 INR 值高于 4.0 时,表示抗凝药物过量,患者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而 INR 低于 2.0 时表明华法林不能提供有效的抗凝,发生血栓风险较高。不同心脏疾病的 INR 具体又有所不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INR 范围在 2.0 - 3.0;如果合并房颤等血栓高危因素,INR 在 2.5 - 3.5;建议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 INR 在 2.5 - 3.5,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 75 - 100mg/d。



哪些患者需要进行 INR 监测?




1. 具有出血倾向的外源性通路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对于具有出血倾向的外源性通路凝血因子缺乏患者,如纤维蛋白原和因子 II、V、VII、X 或多种因子联合缺乏的患者,需要进行 INR 监测。因为这类患者本身凝血因子缺乏,出血风险较高,通过监测 INR 可以了解其凝血功能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出血情况进一步加重。



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也需要进行 INR 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可采取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监测 INR 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防止血栓形成或出血风险增加。



3. 开始抗凝治疗前的患者


在开始抗凝治疗前,患者需要进行 INR 监测,以获取基线样本。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初始凝血功能状态,为后续的抗凝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例如,对于准备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通过监测 INR,可以确定初始剂量和调整治疗方案。



4.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持续性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等患者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由于有外物置入,易生成血栓,因此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并监测 INR。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终身抗凝,生物瓣置换术后的患者也需要至少 3 - 6 个月的抗凝。通过监测 INR,可以控制抗凝强度,一般要求控制 INR 在相应的目标值范围内,如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 INR 范围在 2.0 - 3.0;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 INR 在 2.5 - 3.5 等。这样既可以防止血栓形成,又能避免出血风险。


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时需要监测 INR。如房颤的患者服用华法林就需要监测 INR,使 INR 维持在 2 到 3 之间,既起到抗凝作用,又不增加出血风险。不同的抗凝药物对 INR 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房颤患者服用利伐沙班、达比加群时不用监测凝血功能,但服用华法林则需要监测 INR。


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时,INR 值一般应保持在 2.0 - 2.5 之间。通过监测 INR,可以评估抗凝药物的效果,调整药物剂量,预防血栓复发。



INR 的控制范围及监测频率




1. 控制范围


健康成年人 INR 值大约 1.0。这是正常情况下未接受抗凝治疗的健康人群的 INR 值范围。


不同疾病患者 INR 理想值不同:


静脉血栓患者 INR 值一般应保持在 2.0 - 2.5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再次形成,同时降低出血风险。

心房颤动患者 INR 值一般应保持在 2.0 - 3.0 之间,既能起到抗凝作用,减少血栓栓塞的风险,又能避免过高的出血风险。



2. 监测频率


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 2 - 3 天后开始每日或隔日监测,这是因为在开始服用华法林的初期,患者的 INR 值波动较大,需要频繁监测以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达到合适的抗凝效果。当 INR 达到治疗目标并维持稳定后,可延长监测间隔。


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稳定后可每 4 周监测一次。门诊患者由于不像住院患者那样能够得到密切的监测,所以在剂量调整期间需要相对频繁地监测 INR 值,以确保抗凝治疗的安全有效。一旦剂量稳定,每 4 周监测一次即可满足大部分患者的需求。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


数智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