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稻秧和稗子

文化   2024-10-22 11:19   江苏  

图 | 视觉中国

那一天,赤脚弯腰的母亲在水稻田里拔稗子。我拿着玻璃瓶也跟去的。那时候的我已经不怕稻田里的蚂蟥了,我要在稻田里给每天生蛋的母鸡老芦捉蚂蚱。
作为世界上“第一恶性杂草”的稗子最会伪装成稻子的模样了,并且是抢夺稻子营养的小偷。
拍不完的蚊子,拔不完的稗子。仿佛一个是孙悟空,一个是六耳猕猴。稗子就是真假孙悟空里的六耳猕猴。无论母亲拔了多少遍,新的稗子还是会在水稻田里冒出来。
我抓蚂蚱的经验已相当丰富了,母亲还没有拔完两排稻子里的稗子,我就捉了满满一瓶大蚂蚱。
水稻田里的稗子实在太多了。我决定帮母亲一起拔稗子。
母亲笑着问我,你认识什么是稻秧什么是稗子吗?我的头点得像老芦啄米一样。在母亲眼神的鼓励下,我说出了稗子和稻秧的一些区别。
母亲眼神里满是对我的肯定,她补充道:“稻秧的根部是毛糙的,有毛孔的,稗子的根部是光滑的,没有毛孔的。”
母亲还拎起刚刚拔下来的一棵稗子,跟我说了一个关键性的区别:稗子的叶心有一个浅色的白条纹。然后,母亲指着还长在稻田中央的稻秧。稻秧的中间部位,有一条绿眉毛。那绿眉毛,庄户人家不叫它“稻眉毛”,而叫做“稻眼睛”。因为稻眉毛下面,是正孕育新稻叶片的稻眼睛呢。
母亲让我先拔一棵稗子试试。我轻而易举地逮到了一个小个子的“小偷”。
母亲指导我,拔出稗子之后,要把稗子根下面带出来的油泥洗一洗,那油泥是有营养的,还要留给稻秧的。
母亲还指着我拔出来的小稗子的中间部位,让我仔细端详,小稗子的中间部位真的很光滑,真的没有眉毛呢。
我也学着母亲,把逮到的“小偷”根须的油泥在稻田里涮一涮,然后再扔到附近的田埂上。然而,拔着拔着,人就恍惚起来,开始了自我怀疑:我可能拔错了,我可能把稻秧拔出来扔掉了。
我越想,越觉得是真的。稻田里似乎全是有“稻眼睛”的秧苗,一会儿,我的眼睛里又全是没有“稻眼睛”的稗子。
我被稻田汪洋般的考验吓住了。我不敢再往前走了,我开始往回走,回到了田埂上,细看那个被我扔到田埂上的稗子。
不像是稗子,而是稻秧呢。我觉得自己犯罪了。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在打架,我帮助六耳猕猴打败了孙悟空。
天老爷为什么要造出这样一个和稻秧一模一样的小偷呢?
母亲还是发现了呆在田埂上失魂落魄的我。她帮我确认:我是拔错了几根。有几个孙悟空被拔出来了。但更多的六耳猕猴还是被我拔出来了。
母亲没有因为错拔的孙悟空而责怪我,而是给了我一个建议,如果不能完全确定是稗子,那就不拔。如果完全确定了是稗子,那就毫不犹豫地“逮”起来。
母亲说那些不能完全确定的稗子,以后由她再来“逮”它们。
有了母亲的信任,我开始独立“逮”稗子了。扎根的稗子,完全显示出小偷模样,脖子伸得老高,会吃,能吃,理直气壮地跳到我的眼睛里。
在稗子一边的稻子,就很可怜了,总是被寄生的稗子迫害得又黄又瘦又矮小。
在之后的很多日子,我和稗子完全较上了劲。我早已练就了认识稗子的火眼金睛。
早晨有露珠的时候,稻秧的稻眼睛水汪汪的,而稗子叶片中间的白线非常明显。中午阳光大的时候,稻秧的毛孔很清晰,而稗子完全没有一点毛孔。
稻子性格随和,就像家里不缺爱的孩子。稗子脾气倔,它会挺立,风刮不倒它。只要风一直在刮,直立不倒的就是稗子。
倔脾气的稗子在风中昂着脖子挑衅:怎么样,你能拿我怎么样?
一个农家孩子捉稗子的旅程,每一下,都是一次小小的自我肯定。
[靖江]庞余亮





繁星投稿方式
邮箱投稿  
fanxingfukan@126.com
yzwb250@126.com
(择一即可,请勿重复)
版权声明

“B座西窗”微信号每天推送的文章,皆为扬子晚报副刊刊发的稿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留言,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B座西窗
本账号由享受西晒的扬子晚报B叠专副刊部编辑运营。繁星、男左女右、锐读空间……值得品鉴的美文和烟火气的生活,和谐共存任君选择;投稿、聊天,小编在后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