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走进和田

文化   2024-10-29 10:30   江苏  
从乌鲁木齐飞到和田,晚上11点到,出了机场,视线昏暗,一片灰蒙蒙的。上车之前,我才发现汽车上积了一层薄薄的沙土,再看看地面,同样被沙土覆盖。接我的司机说:刚刚经历了一场沙尘暴,刮了2个小时。
晚上住在和田迎宾馆,头沾上枕头,就往梦里走了。早上起床,我想去看看玉龙喀什河。走在大街上,家家户户都在扫地,和田人的扫帚比较特殊,扫把头又大又密,是他们对付沙尘暴的专用工具。生活在沙漠边缘,在沙尘季里,每家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扫地,扫地是和田人与风沙抗争的重要手段,一场沙尘暴过后,哪家院子里都能扫出两三公斤的沙土。和田一年中有60天的风沙天气,以前一年超过200天,现在持续治沙,已经下降了很多。

图 | 视觉中国
在玉龙喀什河边,出租车司机在清扫车上的尘土,我问司机:用水冲洗不好吗?司机说:一洗就成“泥车”了,沙土不粘车,掸掸就干净了。玉龙喀什河,在枯水季与其说是条河,还不如说是河床,整个河床上全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河床里有人比我先到,在弯腰翻找石头,现在要想找到“美玉”太难了,多半人来这里是为了体验。太阳升起来了,照在河床上,河床里像溪流一样的河水闪起了金光,高大的桦树、胡杨一排排整齐地耸立在两岸,放眼望去,晴空万里,蓝天白云,一派壮阔的南疆风光。
我来和田的任务是要走进沙漠,采访利用新能源防沙治沙,我去了洛浦县、皮山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边缘,我看到了大片的杨树林,看到了万亩枣树林,看到了大型养殖场,看到了许多和田人在沙漠里浇树护草。尽管,这里有庞大的绿植面积,但一场沙尘暴过后,红红的枣子、翠绿的树叶仍然是“土黄”。
翻过一座座沙丘,我来到了一片硕大的光伏发电治沙基地,这个基地汇聚了多家国内知名的新能源企业,几百万块光伏板接天连地,那种壮观的场景令人震撼。工作人员介绍,从这头走到那头,开车需要数小时。我站在一座钢架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昆仑山山巅的白雪。工作人员告诉我,治理风沙,改变环境,首先需要有大量的电,有电才能引来水,才能种上更多的树,才能建起更长的阻沙墙,从而改变“天天吃沙”“一年人人要吃三碗土”的自然环境。
在这个基地,我采访了一位新入职的员工,他告诉我一件事:有一天外出巡查,突然刮起了一场大沙暴,狂风大作,遮天蔽日,手机断网了,他迷路了。他躲在一个斜坑里,旋转的“沙雾”包围着他,不知道沙尘暴什么时候能停,他感到非常无助、恐惧,等沙尘暴过后,沙土已经埋到了他的膝盖。有了这次经历,他说后来再遇上沙尘暴,没有怕过。他说:风沙季时沙子会拼命地往衣服里钻,每天洗衣都是一碗泥。他说:这里虽然艰苦,但能够参与边疆建设,参与改造环境,他感到光荣。
回到和田市区,和田这座城市还是挺繁荣的,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灯火通明,和田人一天三次扫地,扫完地照样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照样摆起一串长长的大排档,照样乐呵呵地品尝美食、大快朵颐。和田的烤蛋、烤包子最具特色,烤蛋是“三弹一星”:鸡蛋、鹅蛋、鸽子蛋,加上蜂蜜、藏红花的组合,在炭火中缓慢烘烤。烤包子的羊肉馅非常鲜美,当地人打趣说:和田的羊与众不同,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走的是玉石道。
陪同我逛夜市的,是一位已在和田生活了15年的南通人,他在这里有家,已经融入这座城市,成了新和田人。他对我说:你来得不是时候,过了沙尘季,到了秋天,有湛蓝的湖水、金色的胡杨、成群的牛羊,美极了。他说和田有最贵的玉,比玉还贵的,是一代又一代新、老和田人,扎根边疆、建设边疆,长年与风沙搏斗的精神。





繁星投稿方式
邮箱投稿  
fanxingfukan@126.com
yzwb250@126.com
(择一即可,请勿重复)
版权声明

“B座西窗”微信号每天推送的文章,皆为扬子晚报副刊刊发的稿件,欢迎分享到朋友圈。转载请留言,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B座西窗
本账号由享受西晒的扬子晚报B叠专副刊部编辑运营。繁星、男左女右、锐读空间……值得品鉴的美文和烟火气的生活,和谐共存任君选择;投稿、聊天,小编在后台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