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选题有没有价值? | 宇凡问答

文摘   2024-07-21 15:11   英国  

文/孙宇凡

编辑/李淼丨排版/王佳欣



问题:

孙老师你好,该怎么判断我的选题究竟有没有价值呢?我现在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我的选题了,但换一个的话又实在感觉来不及了。


研究背景:

我现在正写博士开题。在搜寻文献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想做的话题根本没有人论述,好像一块从来没人涉足的领域。刚开始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创新,可我越找越发现,万一我这个话题就是没有价值呢?因为没有价值所以没人过问。


回复:

你好啊,我在考虑自己的研究选题的时候,也经常会有这种感受:一开始感觉不知道做什么是好,于是找啊找,结果总感觉自己想做的领域好像没有人做过!但可能再读啊读,发现原来好多做过。这样来回反复,也免不了质疑自己的研究价值。


其实,我在研究计划/开题报告写作班等课程,都多次推荐台湾大学教授蓝佩嘉的研究。她的研究经常给我们一种启示,关于怎么判断和寻找选题价值:你所对话的对象决定了你的价值。所以,你要找一个能和你对话的对象,这个对象可能和你的选题匹配程度在60%-80%之间就可以了。


一方面,选题和对话对象的匹配程度太高是不行的。因为100%的合适说明前人研究已经做完了,你的研究就真的没有必要了。


我们看蓝佩嘉老师的研究,她是要比较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育儿方式,而且她关注的不仅包括这些人怎么鸡娃,也包括他们是怎么不鸡娃的。当时她在查找文献的时候,可能也是找不到什么可以100%涵盖她的研究的文献,这才是她的创新。但她有其他的相对合适的对话对象,比如不同阶级的鸡娃方式,有一大堆研究。有了这些重合和不重合的部分,那么她就能和其他的相关学者相互争论、补充,形成对话(蓝佩嘉,2019)。


*蓝佩嘉老师的相关著作


但另一方面,匹配程度太低也不行。有位芝加哥大学的老师John Levi Martin,在一篇论文中他总结过学生选题碰壁的规律。他说,这些学生总找我来做这些题目,我说了不能做,但学生非要做,最终总是碰壁;实际上,如果这个领域一直毫无成果出现的话,说明这个领域基本上就是不容易做出成果的。比如历史研究,尤其是先秦史研究,它每一次的研究浪潮都是与新的出土文献有关,像清华简的出现。因为这个领域就是缺乏材料,甚至是缺乏方法。再比如,行为经济学大师们出现之前,经济学家虽然研究人的理性动机,但不会用心理学实验方法,所以新样的方法就同样带动了一波新的思考和研究成果(泰勒,2016)。


所以,某些领域如果没有这种开山人物、特殊机遇推动的话,我们真的很难把一个盐碱地变成一个黑土地。如果你可对话的对象过少,或者和你选题的匹配程度过低,你就需要慎重考虑下是不是选题出现了问题。


*泰勒的相关书籍《“错误”的行为》


所以,过于匹配或过于不匹配的可能让你的选题失去价值;反而当你的对话对象和你的研究有60%-80%左右的匹配程度时,你就可以从中抓到一点,做出属于你的研究:不仅你的研究价值可以凸显,你理论对话也随之而来了。这是你在考虑选题时,需要辩证看待和认真思索的关键。


——孙宇凡(欢迎留言区一起讨论哦)


推荐文献:

泰勒,2016,《“错误”的行为:行为经济学关于世界的思考、从个人到商业的社会》,中信出版社。

蓝佩嘉,2019,《拼教养:全球化、亲职焦虑与不平等的童年》,春山出版社。

马丁,2020,《领悟方法》,格致出版社。



相关推送

我的研究题目是三个领域交叉,那么文献综述要review三个领域吗?

参加学术会议有用吗?哪些会议有含金量?

全网唯一《社会科学理论体系精读班》开放报名!全年只开暑期1班!

宇凡聊学术
孙宇凡,爱丁堡大学博士生,发表中英论文20篇。目前研究知识是怎么生产的,比如学术发展、理论变迁与方法论。关注我,每日提升学术视野与论文写作技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