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坡子街•杨秋萍
文摘
文化
2024-11-01 06:50
江苏
哈,不可否认,人生第一次出演主角,我是兴奋的。那时正是1977年,我扮演的是抗日题材《掩护》中的渔家女儿,整个过程由我舅舅负责。当然,我也怕演不好,好在全家支持,个个出谋划策,给了我自信和勇气。我父母首先为我设计了铁梅式的发型和演出服装。并且还特地带我去时堰布店,挑了一块淡黄底色上面印有一朵朵小梅花的布料。外婆亲自裁剪并纯手工为我做了一件大襟头的衣裳,配上毛蓝色长裤,黑色小方口鞋。她老人家又在我母亲的提议下,将一件她压在箱底的青布白碎花褂子拿出来,为我改制成类似于纺纱女工那样的围裙。一切准备就绪后,待到放寒假集中排练时,由于我们事先各人都已经熟记了自己的台词,所以大家在我舅舅的指导下,严谨认真,配合默契,通过白天和晚上的加强训练,十天左右节目初步过关。那时候,晚上排演到十点多后,大队还给我们加夜餐呢!正常是每人一碗黏稠的大米粥,外加几块萝卜干。隔几天也会煮一锅大米饭,烧两大盆大蒜白菜豆腐汤。这些,虽然现在看起来简单,但在那个年代我们既能挣工分还能吃夜宵,已经是不菲的待遇了!就在节目已经成熟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听闻赵西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晚上要来我们仅有一巷之隔的刘西大队演出《一家人》。我在仔细观摩的过程中,尽管在无形中产生了某种压力,也从她的一招一式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对自身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理解和提升。演出的前三天,我的嗓子哑了,这下可把一家人急坏了。我母亲当即带我去大队诊所看治,当时黄国强医生诊断的结果是,用嗓过度,声带有炎症了。他随即配了甘草、麦冬、胖大海让我泡水喝。为了确保效果,我又连续三天注射了青霉素。会演的日子到了,我的嗓子也如愿的好了。大队领导对这次演出非常重视,当天中午我们早早就在丁庆宝老师家化好妆,然后坐上了大队的冲水机船去往南甸庄,随行的还有大队招待所的厨师顾大妈。到达目的地后,舅舅带着我们到了他发小同学程金昌的老丈人家安营扎寨。当时那家主人不在,只有一个白净瘦高、略带腼腆,年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男孩在家接待。由于开演时间早,我们来不及吃饭,每人先泡了一两把馓子垫底后就去了演出的大会堂。那次演出,我们刘东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排序第二,当我和章银学兄扮演的渔家父女划着桨,唱着淮调一上场亮相,就赢得了一阵热烈掌声。万分感谢!正是来自观众的这片开场鼓励的掌声,加持了我的自信,激发了我内心潜在的力量,成了我这次演出能够超常发挥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充分印证了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所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别人肯定。”随着剧情推进,大家始终精神饱满,赢得多次掌声,博得一致好评。演出结束后,我们即去了那户人家正式吃起了顾大妈做的晚饭。那应是庆功的大餐了,肉烧慈姑、红烧大鲢鱼、炒杂菜、芋头汤。可能是演出成功后大家太放松了,待我们夜里回到家之后,我舅舅在整理道具时,这才发现翻译官的礼帽,还有日本小队长佩戴的那把军刀丟在南甸庄那户人家了。然而,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却有人做好人好事送到我家了。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昨天我们在他家做饭的那位小主人!只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可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生活的变化莫测、百转千回,有时真的就像戏剧里跌宕起伏的情节一样。后来,我竟然成了这次演出借锅做饭人家的女主人!(2024年10月31日《泰州晚报》6版)
杨秋萍 女,兴化人,1964年出生。从工经商,酷爱读书。
美文需要多分享
酒香也怕巷子深
亲们点个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