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堤葱茏水清碧|坡子街•陈林
文摘
文化
2024-11-07 06:50
江苏
今年10月,行走泰州江堤,我和朋友进行了一次金秋探访“健康长江”的自驾之旅。小车在满目苍翠的长江大道上平稳行驶,仅十多分钟,便来到自驾游首站——“高港汽渡”。记忆中的渡口繁忙而杂乱,从早到晚,川流不息的汽车,操着各种口音的旅客,热闹非凡。渡口西侧散货码头上的砂石、煤炭,尘烟四起。东侧的修船厂,堆满杂乱报废的旧船,烟尘、废水、排污口随处可见。渡轮靠岸,各式客货车、摩托、自行车及行人蜂拥而下,大呼小叫、车声轰鸣。再见渡口时,候船室、分流通道、售票口、临水壁岸、泊船码头等,已全部整修出新,散落的小摊点、小饭店早已拆除。东侧的修船厂变成了生态绿地,一批固碳能力强的景观树已枝繁叶茂。渡口和港务局门前的疏港公路,洒水车定时保洁作业。稍远处氤氲江水,薄雾悠远,船来渡往,汽笛阵阵。这里过江,曾经历喊船、轮渡、汽渡、大桥四个阶段。早期过江,站在江边扯一嗓子:“过江噢!”打鱼的民船会翩然而至,议价登船,划行过江。后来是“轮渡”,内河轮船站有开扬中的轮船,载人兼载自行车,夜不通航,恶劣天气停运。1994年6月18日高港汽车轮渡通航,人车同渡,过江方便了许多。2012年11月25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通车,过江成了倏尔一瞬,乘汽渡过江渐成罕事。国庆假日,过渡的车辆并不多。开航前片刻,我们和老汽渡奚师傅攀谈起来。老奚告诉我们:泰州大桥通车后,汽渡主要渡运一些大吨位货车和危化车辆,少数不愿绕行的小车和行人才走汽渡。近年来启动的“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沿江清理了一批小砂石、小化工、小造船和小码头,江堤和岸线的生态修复加快。渡口东侧修船厂拆除后,企业出资在原址以“碳汇林”方式,打造沿江生态公益林,弥补企业过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有效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一江清水、两岸葱茏”,奚师傅的一番话,让人近距离看到了汽渡的今昔变迁,但切身感受的还是母亲河——长江重新焕发的生机与活力。离开“高港汽渡”,我们顺着宽阔的沿江公路和长江江堤,一路东行。这段江堤,有高港春江湿地公园、泰州长江大桥、海军舰艇文化园、泰常大桥、虹桥生态廊道等生态旅游节点,让我们既心旷神怡又兴奋不已。这里有泰州沿江最美的风景岸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设的江堤达标工程,百里江堤由原来的四米增高到七米多,顶宽从原来的不足一米增加到七米,顶外侧用块石和混凝土护坡,内侧植树种草,成为交通顺畅的观光公路。凌空飞架的泰州大桥北锚碇湿地里,我们看见海军舰艇文化园游人如织。人民海军捐赠的洪泽湖号补给舰、西宁号驱逐舰、厦门号护卫舰和274号潜艇等“三舰一艇”,静卧在大桥映照的碧波上,“新大明轮遇难同胞纪念碑”等历史文化遗存掩映其中。纪念碑与海军退役战舰,形成一组国耻与国威的鲜明对照。借力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泰州正积极筹划建设海军文化园。未来,这里将以承载人民海军与这座沿江城市的传奇故事为重点,建设集国防教育培训、沉浸式军事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海军文化园,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的特色精品和重要地标,成为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从海军舰艇文化园出发,我们继续东行。近十年来,随着长江大保护的不断推进,泰州的江堤和岸线有了更高建设标准,长江禁渔措施得力,沿江大规模开展了江滩清理和环境整治,以更大的决心守护一江碧水,奋力奔跑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转型之路上。泰兴的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连同江中心的生态绿岛——天星洲,已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建设支点。泰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原址曾堆放沿江企业所产的污泥,严重破坏环境,曾被央视曝光。经持续修复建设,被污染的长江岸线现已成为“美丽宜居家园、大江风貌游园”。1987年10月11日建成通渡的“七圩汽渡”,曾为发展泰兴渡运事业、繁荣长江两岸经济做出过积极贡献。这里原先的繁忙和杂乱已大为改观,道路两边的围墙、站房已全部整修出新。随着泰常大桥建设速度的加快,七圩汽渡的运营也将面临新挑战。沿“七圩汽渡”继续向下行,约十公里即到“夹港汽渡”。这里连接靖江新桥镇和对岸的江阴利港。“夹港汽渡”的门面并不大,两车道的新夹公路尽头便是汽渡收费口。西边不远的老夹港轮船码头与汽渡口之间的“夹港战斗纪念碑”,记录了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在此的激战,这场战斗曾被当时的延安电台和莫斯科电台连续报道。如今的纪念碑,入选了江苏百个红色地名,并成为旅游打卡地。1999年9月28日江阴大桥通车后,夹港汽渡一直在积极谋求转型。是啊,拥有百年历史的渡口由于交通价值的削弱,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反映着社会的进步。然而,作为古渡遗珠,夹港渡口经历过大迁移,见证过木舟、帆船时代的繁华,记录着区域的乡土风情、革命斗争、社会经济的发展足迹,其丰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待人们去探寻和挖掘。“城在江畔、江在城边”的靖江,江堤建设与岸线开发较早,江堤保护任务繁重。在八圩渡口,我们看见了已经停渡并被高栏阻隔的渡口旧址。八圩古渡源远流长,曾是靖江最早开航的古渡口。早在清朝道光末年,此地即有八圩官渡。1952年,这里建成靖江第一座大码头,过江渡船开始更新为钢质轮船,结束了木帆船载客渡运的历史。江阴大桥通车后,2001年8月29日,八圩汽渡正式停航并退出“现役”。据统计,到2035年,长江干流规划建设过江通道将达276处,其中江苏有41处,泰州有7处,5处在靖江。桥兴渡衰,眼前,被按下永久停止键的八圩渡口景象萧条。空旷的八圩街人烟稀少,“八圩汽渡”四个蓝色大字仍然醒目。发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渡口建筑,虽还保留着原先所有的地标性特征,但渡口的历史文化,已成为永留人们记忆中的模样了。我们在“八圩渡口”地名碑前拍照、打卡留念,感叹百年渡口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的闲置。也许沉寂一段时间后,百年渡口遗址上能出现一座“长江汽车渡口博物馆”,让伴随了人们半个多世纪的汽渡连同附近的古龙王庙、八圩集市等永远镶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离开八圩古渡,沿江堤继续东行,穿过高耸的江阴大桥桥塔,滨江新城的特色建筑群掩隐在江堤边的绿荫里,“靖江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火车轮渡展现在我们眼前。根据规划,靖江第三过江通道和新长铁路扩改项目,将在这里合建一座公铁两用大桥。我们期盼大桥开工后,火车轮渡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能得以保护,成为靖江一处比肩镇江西津渡的历史文化景区。穿过铁路隧道,我们进入靖江牧城公园,这里与远离陆地的马洲岛是靖江五十公里长江岸线中最能彰显长江生态文化的天然区域。传说三国的孙权曾在此牧马,靖江又名“牧城”,牧城公园因而得名。我们欣赏着园林生态景观,感受着拓展的亲水空间,体验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意境,旅途的疲劳消解大半。这些年,靖江坚持守护一江碧水,涵养最美岸线,其划定的“长江生态保育带”、滨水廊道、生态红线区等形态,如一幅幅绿色的长江生态画卷铺展开来。除牧城公园外,四面环水的长江马洲岛一直保持着原生风貌,没有随意开发。作为全省长江深水岸线最长的县级市,靖江有“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最美底色、正创造“城市文脉活态传承”的最大价值、提升“近悦远来各得其乐”的最优体验,奋力书写着新时代长江文化的靖江答卷。在晚霞映红天际的风景里,我们意犹未尽地踏上归途。在宏阔的江面与苍翠的江堤中,我们游的是江堤,说的是汽渡,放飞的是心情,体味的是变化,这种感受让我们更坚信时代的飞速进步,未来会越来越美好。
(2024年11月6日《泰州晚报》6版)
陈林 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泰州市二级巡视员,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作协主席。曾在县级泰州市、市委组织部系统、市住建局、新疆伊犁等多地任职。
美文需要多分享
酒香也怕巷子深
亲们点个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