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11月01日 22:1
周六读书排行榜:
1. 罗翔 《与青春期和解》
2. 徐敏红 《重塑心灵》
3.林大琼《生命的重建》、《凭什么教好语文》
4. 周凌云+山东 《让学生学会阅读》
5. 梁瑞莲 《且读且写,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6. 李刚 《我与地坛》
7. 邱清平 《和青年老师谈语感教学》
1.罗翔读书
2. 徐敏红 《重塑心灵》
3.林大琼读书
4. 梁瑞莲读书
1.我们创作的教育叙事,体现的是一个专业教师在处理教育事件时所具备的专家思维,而我们所写的事件,其实就是我们在专业生活中要反复面对的。
2.教育叙事的写作,往往是处于困境之中,甚至是教育的“顽疾”之中,是通过叙事呈现“顽疾”,最终还是回到“顽疾”之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这是教育的难点,也是痛点。
3.教育叙事是文学的叙事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叙事是人类认识自我的途径,它总是与体验联系在一起。故事里有真情,故事里有真理,故事里有真的生命。
4.我们自己上课的叙事写作,比方说公开课,尤其是磨课,则可以称之为教研叙事。
5.教育叙事当然是指向“问题解决”的写作,然而失败也有它的价值,可以告诉读者,哪些路走错了,哪些路应该重走,哪些路不必走。当然,这需要一种反思能力。
6.教育叙事更倾向于“行动”,它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写作之前的行动,甚至延伸到写作之后的行动。
7.教育叙事写作的前提是“做”,是发生。没有做过的事情,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就不能写。正是“做”,才催发了我们对“做得对不对”的思考。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决定我们叙事文稿成不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8.怎样才能保证理念正确呢?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长期浸淫在教育经典和学科经典中,保持足够的教育敏感。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自我。这个反思,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理念的反思。
9.“读”对“做”,走着几方面的作用:第一,通过读,我们能辨别自己做得对不对;第二,优化“做”的行为;第三,给“写”提供灵感。
10.要写好教育叙事,往往不能只看教育叙事的范本,而要多留意经典叙事。齐邦媛的《巨流河》、何兆武的《上学记》、王鼎钧的《昨天的云》都堪称经典。
后记:写读书笔记的好处就在于能再次帮我梳理书中的内容,强化巩固了某些我在意的观点,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发现,某些遗漏的却比较重要的知识被我捡回来了,挺好的。
5.邱清平读书
一.语文教育本体论一一语文教育之道
1.凡事都有它的本体,语文教育要以语言为本体。
2.学习课文就是学习课文的表达,即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
3.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语感不是从理性知识中得来,而是从语言实践中得来。科学地说,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体系的敏锐感觉。
4.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蕴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5.语感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别: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
所谓分寸感,指对语言合乎规范、合乎逻辑、合乎情境的感受能力。
和谐感是指对书面语言材料(文章)整体上的多样统一、组合上的搭配相宜和表达上的生动流畅的感受能力。
情味感是指对文情、文质、文势、语味的感受能力。
6.语感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是语言能力的核心。
7.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因此,我们认为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是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的唯一正确途径。
8.学习语文,主要不在于获取知识,而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9.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没有人能真正传授一种语言,只能提供条件让语言在学习者的头脑中自然地发展起来。”语文教育的主体,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主体。这是语文教学本体论的“以学生为主体”与一般倡导自学以及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等主张的区别所在。
10.语文教学领域中出现的几种偏差:
①知识本位教学观
②义理本位教学观
③人文本位教学观
这些都是教学理念出了偏差,因而在教学的本体层面也出现偏差。
二.语感教学法一一语文教育之法
1.语感教学法的实施策略:三主线一副线
三条主线分别为:
学习“精粹语言”,奠定语言和文化功底。建立诵读系统,学习精粹语言,重在诵读、记背,不求透彻理解,吞下去后逐步消化吸收。
学习“目标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素养。建立阅读系统,提升语言素养,增长见识,接受文化熏陶。
学习“伙伴语言”,训练学生语言操作能力。建立语言说写训练操作系统,让学生直接模仿运用。
一副线:学习一定的语言知识,增强对语言理性关照。
2.立足文本直面语言
阅读教学,可以简化为两件事。
第一件,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整体上了解内容,领会主旨,了解布局,把握思想。
第二件,指导学生深入到语言里头去,品味范文语言运用之妙,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
3.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并重
4.把握四个结合
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与思维训练结合,与审美陶冶结合,与语文知识传授相结合。
5.加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建立一套常模
感受语言一品味语言一实践语言一积累语言
7.设置七种课型
读书感悟:
从语文教学本体论出发,我悟到了老师讲授为主的语文课堂,不符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的构建,一定要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去形成这种能力。
我的疑问:三种语言分类是否科学合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