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
阅读者:尚美歌
【阅读时间】10.23--11.5
【作 者】梁晓声
【阅读摘录】
城市那边,房舍已稀少;城市这边,蒿草遍地,荒野成片,基本无人烟。有数条土路从远方通过来,是农村的马车年复一年轧出来的。
对于底层青年们而言,友谊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他们都本能地明白,有些人的一生,是不断结交新朋友的一生;好事降临得多,结交新朋友的机会越多。在他们自己的人生中,好事降临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在他们那样的单位上班,如果不主动与别人交往,才不会有多少人主动来交往呢!即使自己主动与别人交往,别人也不见得愿意。是的,他们都本能地明白此点。无须上一辈人教诲,也无须任何一本书告诉他们。
周秉昆很希望老朋友们也各自都有新朋友,特别是能对他们的人生起推动作用的新朋友。他又知道,那基本上不可能。在底层与其他略高于底层的社会阶层之间,仿佛有无形的铜墙铁壁隔离着,底层青年穿而过之,是太偶然的现象。“命好”的他有幸穿过,他才悟到那无形的铜墙铁壁确实存在。
基因遗传很奇怪,科学研究也难以自圆其说。比如周家的三个儿女,秉义和秉昆兄弟身上各自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性格特点。秉昆身上父亲的性格特点多一些,爱认死理,为人处世常常一根筋,个别情况下灵活一点儿,但也灵活不到哪儿去。秉义身上母亲的性格特点多一些,凡事从不认死理,若能灵活一下求得一团和气,那就以和为贵,从不放弃争取。即使不得不与小人进行难以调和的博弈、斗争,也不会礼不让人,把对方逼到死角,而是尽量留够回旋的余地。他们的母亲靠这种无师自通的处事经验,把街道小组长当得游刃有余,胜任而愉快,颇获好评。
婚姻的关系,自然是有缘分在起作用的。所谓缘分,乃是由家庭的社会等级作为前提的。超等级的缘分不具有普遍性,大抵是由特定年代或郎才女貌所导演的——我哥哥和我嫂子的婚姻便是如此……
【阅读感受】
作品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写到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堪称一部“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很佩服梁晓声老师精练细腻、充满理性的文笔,那波澜壮阔的剧情引人入胜,人物的忧伤也引起了我的共鸣。这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值得品咂、深思和回味。它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的中国现状,明白了道义和担当以及真实的人性等。
《王君整本书阅读十二讲》
阅读者:马晓娜
主题:整本书阅读聚焦定点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君语】
读整本书,只浮在整体概貌上,被枝枝节节缠绕,都是事倍功半的方法,只有聚焦与选点精准,读书才能读得深,想得深。这是做学问的好方法,也是做人做事的好方法。
1. 案例1:跟着老舍学景物描写——《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之写作型实录 授课/夏海琴
宏观看景物描写,明地标,时标——中观看景物描写,明情标——细观看景物描写明方法——动笔实践
案例2:直面逆境,做个攀登者——《骆驼祥子》阅读心分享 授课/欧阳艳
聊三商,巧导入——话祥子,悦分享——聚攀登,广延伸——言寄语,抒祝愿
案例3:直面逆境,做个攀登者——跟《骆驼祥子》学肖像描写 授课/时慧慧
明主题,创情境——三起三落话祥子悲剧——横纵对比,现精神品格——学以致用
俞春霞:整本书阅读聚焦与选点要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聚焦要与课型相匹配,引导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由认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向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发展。
夏海芹:高阶思维的有无,是衡量整本书阅读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尺。选点越小越聚焦,进行专题研究的思维层级也就越高。
欧阳艳:整本书阅读小专题选点时,不能忽略名著阅读课也是经由语言文字的学习,探索生命幸福之道。在阅读中寻幸福之正道,愈生命之暗伤,造灵魂之大境,实现语文的意义疗法。
时慧慧: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思想,把教学转化为学生研究,并且帮助学生做研究。最终将专业人员的研究方式,转化为教学与学习方式。
吴凤云:课堂要在深掘一点的基础上广泛勾连。这深掘的一点是教学的关键和根基。大家分别从青春语文课型角度、文本角度、小主题开掘角度以及语文学科能力素养角度,为整本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选点。不论选取哪个点来组织课堂,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最适宜的才是最有效的。
【阅读心得】
通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不仅是单篇教学需要聚焦,尤其是整本书教学,要破“书”字句、“整”字句,更需要聚焦、聚焦、再聚焦。聚焦是学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我们可以从教学立意角度聚焦,也可以从教学手段角度聚焦。可以着眼于“课型”,也可以着眼于“文体”,着眼于“小主题”,着眼于“学科素养”选点聚焦。只有这样的选点精准,且适合学情的聚焦,才能帮助我么把复杂的讲简单,把冗长的讲精炼,把严肃的讲好玩,把深奥的讲浅易。而且,选点越小越巧,思维训练的层级越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越强。
反思自身,我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时候,是缺乏聚焦意识的,有时贪多求全,面面俱到,结果是处处蜻蜓点水,导致教学内容研读不透,思维训练层级不高。向内容精缩要质量,向聚焦选点要质量,是我未来的努力方向。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修炼好这份本领,还需要多阅读,深度阅读;多思考,深度思考;多实践,扎实实践……今后,我会从聚焦教学做起,从一课一得做起,追随先行者的身影,把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实”,做“好”!
《布鲁克林有棵树》
阅读者:丁慧真
《布鲁克林有棵树》写的是一战前后,弗兰茜一家经历贫困不断成长的故事。其实人物性格没有很明显的成长性,都是原有观念和价值不断呈现而已。
之前已经听樊登解读过,今天再看书,觉得真实的细节扑面而来。
我终于明白,弗兰蒂的爸爸乔尼为什么酗酒,弗兰蒂的妈妈凯蒂为什么能干,弗兰蒂一家为什么能从贫困中挣扎出来,书中所展现的生活观念为什么能深深打动人。
小说中的细节,让我忽然明白,原来孩子的感觉和我们大人的感觉不同。平时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随意从价值上进行评判。
孩子对生活的感知都在细节上,爸妈说话的语气,爸妈互动的方式,爸妈给予的重视程度。孩子不在意贫富,更在意这些细节。
弗兰茜家虽然贫穷,但妈妈凯蒂从对周围人的观察中,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于是非常重视两个孩子的教育。她相信,教育是改变孩子们命运的关键。
凯蒂坚持睡前阅读,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育的重视,最终帮助弗兰茜走出了布鲁克林,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母亲凯蒂是了不起的女性,她天生有刚毅的基因,来自自己的母亲,还有天然的为母则刚。
她坚韧不拔的精神,她的勤劳能干,她对生活问题的积极态度,她的聪慧(指对人的容忍),是这个家庭能从贫困走出来的原动力。
弗兰茜有着母亲坚毅的基因,又有着读书的指引,能从贫困中走出来是自然的事儿。
生活看似柴米油盐,看似日复一日的重复,看似琐碎繁杂,但背后,全是生活观念的具体呈现。
这个小说又一次证明,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