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目录
01.《王君青春语文代表课十一例》
(王君)阅读者:管东方
02.《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李晓霞)阅读者:潘凤仁
03.《向前一步》(谢丽尔·桑德伯格)阅读者:唐娟
04.《爱在左,管教在右》(金韵蓉)阅读者:孙雪辉
05.《结构学习力——信息超载时代的职场学习之道》(李忠秋)阅读者:熊幸
01 管东方·悦读
【阅读书目】《王君青春语文代表课十一例》
【作者】王君
【阅读者】管东方
【阅读时间】2024.10.16
【阅读感悟】
今天,我看了王君老师的《散步》课堂实录视频,以前也看过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实录视频。然后我再找出他们的文字版实录进行固化和比较。王君老师的收录在《王君青春语文代表课11例》中,余老师的收录在《余映潮中学语文精品阅读课教学实录》。
我比较一下他们上课的情况。
相同点:
1.都注重训练学生,但感觉余老师的更扎实点。王君老师的更有新意,更灵动流畅。
余老师用四个板块安排(他的整节课,体现了他提倡的板块教学。第一板块:初读浅说,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让学生说话,进行阅读赏析的能力训练,从而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板块:再读品情,抓住“温馨瞬间”“通过“话题:深深渗透在这一句,让学生写批注,然后进行写一句的品析能力训练。
第三板块:深度赏景,抓住景物描写通过“话题:景物描写的作用”进行第二次写一句的品析能力训练。
第四板块:美读析意。抓住文章“这样,我们在阳光下通过......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段话,通过“话题:这一段文字的意味在于进行第三次写一句的品析能力训练。
第五板块:结课
在深情吟诵结尾段走出课文。
王君老师用一个方法“抓关键词句咀嚼法”贯穿整堂课,用“一语立骨法”去支撑起整篇文章。
第一部分,从背景导入,和学生配乐背诵完整篇课文。
第二部分,抓住“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一句话,进行咀嚼“我们”“田野”“散步”,在这环节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品析能力。王君老师安排的很有创意,充分体现了他的打通生活的青春语文理念。通过“我们”讲出了文中的三代人,一家人:我、母亲、儿子、妻子,通过其中的语言分析了这美好的一家人:母慈子孝,孙慧妻贤。
“咀嚼田野”。通过读赏析了景物描写的作用。
“咀嚼散步”,抓住“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引导学生生命的秘密在文中最后一段可以找到,那就是“慢慢地、稳稳地”。在备课中王君老师也说到这句话让中年的她明白了生命的状态就该“慢慢地、稳稳地”。比如后面提出的“慢慢跑深深爱”。“慢慢说”等。
引导学生明白“我的”字不可删,不只表示“占有和深情”,更多的是一种责任,我以前写过“我的小桃树”中“我的”解释,我没有想到“责任”这一方面。我禁不住拍案叫绝。
通过这环节也给学生讲解了一种“圆”形结构,想起我以前尝试解读舒婷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的这结构,远没有这里讲得那么精彩。
第三部分:总结收束,最后抓住结尾“这一切都使 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让学生谈谈想起哪些东西呢?
最后学生在朗读“我们走在阳光下........中结束新课。
二:用料相同,熬制的过程不同,口味自然不同。
王君老师和余映潮老师选用的文本基本都样,但是两个人所用的方法和切入点是很大的不同的,但感觉王君老师又传承了余映潮老师的很多方面。比如对主题方面的探讨,语用方面的训练,每一个环节完成的总结。两个老师的方法都很有诗意,王君老师更多的语生活打通。教学生学知识的过程教会他们热爱生活,如何生活。王君老师的对生活的延伸更多点。
02 潘凤仁·悦读
【阅读书目】《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
【作者】李晓霞
【阅读者】潘凤仁
【阅读时间】2024.10.4
【阅读摘抄】
1.当你眼里有了他人,当你珍视身边同样关爱你的人之后,这样的改变会变得增强你对生命成长更细腻、更多维度的认识和理解。
2.如果说小时候的那种乖巧是一种天性,那么从此之后的乖巧,则更多的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修正的谨慎。
3.张文质老师说:“能够激发学生生命希望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师”。
4.我这不是在歌颂她的伟大,而是真实地看到了她的光芒,感受到了她的温暖。
5.生命的方向比生活的方式更为重要。
6.老师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支持,远远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
7..伤害再微不足道,也足以在不够强大的孩童的内心形成一个生物疤痕。
8.我始终守住了带着初心的火种,始终向往教育的美好,始终寻觅着自我变革路上生命的引路人。为此,我笃定地走上了教育生命的精进与归依之路。
9.做学问不一定要读博士。
10.你可以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你不能停止思考。
11.“以写为诗”,坚持写,自然会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
【阅读感悟】
2024年的国庆注定与一方霞光结缘。这一方霞光与众不同,却又光芒万丈。她姓李,名晓霞,笑容可掬,话语暖心。
李家有女名晓霞,
晓日初升映翠华。
霞光熠熠才情显,
才华横溢众人夸。
教育写作研究院开班第一天,晓霞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写作的起点:把生命体验转化成写作素材》时,分享了她写作的十六字:真诚写作、深度思考、准确表达,独立精神。我觉得特别真实,因为我好像就是这样书写自己的文字。我被她那句“我出版了一本人人都可以写的生命之书”所吸引,更被她三次辞掉公职的勇气所折服,即便考上博士,为了二娃也果断放弃。于是,我一边听课,一边翻阅晓霞老师的书《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李晓霞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深深感染了我。她写道:“我获得了更深入、更明晰、更具体的思考方式,我触摸到了自己的生命中那股着力去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的天然内驱力。”这句话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不断思考、不断反思,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帮助他们成长。
在书中,李晓霞老师还多次提到人生导师张文质老师对她的影响和启发。她感激张文质老师给予她的指导和支持,感激他在教育道路上给予她的勇气和力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更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书有光,读最美。”读完这本书后,我被晓霞老师的教育情怀深深打动,我不仅收获了关于教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还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和动力。未来,我一定要如张文质老师说的那样:“以自己为方法,用自己的方式来治愈自己。”稻花香,菊花黄,桂花飘,月儿圆,一重山有一重山的错落,我有我的平仄,所见皆为缘分,所行皆为序章。
秋天,与一方霞光相遇,与万丈朝霞相拥,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让我们用一种治愈自己的方式来阅读与写作吧!
03 唐娟·悦读
【阅读书目】《向前一步》
【作者】谢丽尔·桑德伯格
【阅读者】唐娟
【阅读时间】2024年10月
【阅读感悟】
如题目写的那样,作者呼吁女性要向男性那样,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不要被性别局限,而应勇敢的、积极地“向前一步”。
作者真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同时也介绍了许多相似的职场中的女性的经历,此外还有一些突破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女性的现身说法。他们的觉醒过程都极具启发意义。
虽然男女平等看起来早已经实现,但现实中,一方面社会在无形中赋予女性更多的家庭责任,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面对晋升的机会,几乎不会有男性会认为“家庭更需要他”而放弃,但大部分女性会反复权衡,最后很多人选择放弃,只因考虑到孩子或家庭。另一方面,是女性的自我束缚。因为身为女性,参加会议时,便自觉地收起自己的光芒,选择坐在了边缘,而把前排的座位让与他人。作者鼓励所有的女性,不要被女性的性别局限,也倡导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双方要平等地承担起抚育孩子的责任。
作者谢丽尔曾经是马克·扎克伯格的得力助手,她管理能力出众,被美国媒体誉为“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女人”,单从这一点来看这本书也值得一读。特别推荐女性朋友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04 孙雪辉·悦读
【阅读书目】《爱在左,管教在右》
【作者】金韵蓉
【阅读者】孙雪辉
【阅读时间】2024年10月
【阅读摘抄】
父母必须学会的几件事——
学会爱,父母要学会爱孩子,这不是想当然的事情,需要认真地去学习它。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肯定的言辞”“身体的接触”“精心设计的时刻”“礼物的馈赠”以及“服务的行动”,这5种表达方式可以让对方感受到爱,它们可以一起出现,也可以交替运用。做为父母,要找到孩子能接收,或者愿意接收的“爱的讯号”,这样才能对孩子有实质性的帮助。
学会聊天,和孩子聊天,不要急于“纠正”和“否定”,要给予同理心,让孩子感受到接纳和认可,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学会倾听。要专注孩子的眼睛,如果年龄偏小,还可以把孩子拥入怀中,即使孩子说了幼稚的话,也不要嘲笑。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孩子已经“阖上了”沟通的门,可以用“请教”的方式去打开。
学会管教,首先,管教是要坚定,坚定,再坚定的。制定好的规矩就一定要执行,不能因为任何理由破坏掉。管教,一定要“立即”和“当下”,如果事后再管教,孩子会认为翻旧账,效果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管教不等于羞辱和伤害,家长要避免当众责骂,不能劈头盖脸随便乱打,也不能盛怒之下口不择言。当孩子被羞辱得抬不起头来时,心中只有恨,怎么会进步呢?管教不是单向得教导,要给孩子辩说和回嘴的机会。以避免家长自己先入为主而导致孩子受到委屈,也让孩子知道他和每个人一样,都是平等的。允许孩子回嘴,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冷静、控制情绪地回应别人的质疑。
【阅读感悟】
这是一本从心理学角度谈亲子关系的书籍,当儿子从学校里帮我借来时,他希望我能从中学到一定的处理亲子关系的方法。是的,儿子长大了,从咿呀学语的娃娃长成了小小少年。我也常常思考,管教方式上也要不断更新。恰好,这本书给了我很大启发。比如:对孩子表达爱,我们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忽略,可事实上孩子是需要爱的,需要从家长这里获取温暖和力量。另外,对于已经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亲子沟通不是无从下手,可以从“请教”出发,让孩子拥有价值感和成就感,自然会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05 熊幸·悦读
【阅读书目】《结构学习力——信息超载时代的职场学习之道》
【作 者】李忠秋
【阅读者】熊幸
【阅读时间】2024年10月
【阅读摘抄】
导论.第一节
关于学习的误区,很多人有不同的见解,被大家公认的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学习,就只是学习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陷入“狭义学习”的陷阱,认为学习只是一味地吸收知识。
可从高中起,学习便不再只考察记忆能力,更多的是考察理解能力及利用有限的知识或者案例构建模型的能力。
而步入社会的我们,光凭记忆和理解还不行,因为我们学习的目的已经不同于学生时代了,我们的目的是能够应用知识。
2.大量阅读,就是学习
大量阅读确实是接收信息和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我们不能将阅读看作学习的全部,还需要更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很多人在阅读时根本做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他们只是飞速将书翻完,学习的质量极差。
3.知识就是力量
这句话有两个方面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一是知识的范围太广,实用性不强的知识,所能给予你的力量没有办法准确衡量;二是即使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如果想要产生力量,就要被人应用于实践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隐性的知识本身,可算不上力量。
4.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虽然自学成才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学习本身是典型的以个体化行为为基础的活动,但自学、个体行为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封闭自己学习环境的理由。
(1)我们的知识是源于他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人的固有经验和学习经验可以被我们学习和借鉴。
(2)学习活动是嵌入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比如,学习的过程需要他人的配合,期间还需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知识比较或者需要他们的反馈。
(3)教就是学,当我们尝试把理解的知识向外传递的时候,既可以根据他人的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又可以再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阅读感悟】
这几个误区我多多少少都曾陷入。
我曾经把一味地吸收知识当作学习,阅读大量的书,拥有很多方法,但是只储存在大脑里,没有学以致用,时间长了,那些记住的知识慢慢又忘记了,了无痕迹。后来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按自己的实践需要去撷取知识,知识才更容易转化为能力。
在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的时候,学习的动力没那么足,因为想着是自己的事,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缺少外部的约束,很难坚持下去。但在学习小组学习,大家互相提醒督促,互相帮助,学习就不仅仅是自己的事了,与团队密切相关。这样对自己的坚持就是一种约束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