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周日读书会】共赏阅读时光(三十九)

文摘   2024-11-03 06:31   辽宁  


秋风摇曳起

书香满人间

青春语文·周日读书会

阅读目录

01.《今日简史》(林俊宏)阅读者:杨晶晶

02.《多维度思考》(理查德·泰普勒) 阅读者:陈建红

03.《我是马兰人》(汪成农 于建华 彭继超)阅读者:袁彦伟

04.《昨夜星辰》第一章(高盛元)管东方

晶晶·阅读

爱阅读 沐书香 悦成长

【阅读书目】《今日简史》

【作者】林俊宏  著

【阅读者】杨晶晶

【阅读时间】202410

内容摘抄:

1.通过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我们将会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内在世界,也能设计和制造生命。我们将能学会如何设计大脑、延长生命,也能选择消灭哪些想法,但没有人知道后果会如何。人类发明工具的时候很聪明,但使用工具的时候就没那么聪明了。

2.人们已经对旧的故事失去信心,但也还没能接受什么新的故事。

3.自由主义相信感受,相信自由选择,但这些概念其实并不自然,也称不上久远……然而很快,权威的来源可能再次改变:从人类转变算法。在过去神的权威是靠宗教神话建立的,人的权威是靠自由主义这套故事建立的。至于即将到来的技术革命,则可能建立起大数据算法的权威,同时完全推翻关于个人自由的信念。

4.我们现在正处于两次巨大革命的交汇中。一方面,生物学家正在揭开人体(特别是大脑和人类感受)的种种奥秘;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家也让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数据处理能力。生物技术革命与信息技术革命融合之后,大数据算法有可能比我更能监测和理解我的感受,而掌控一切的权威也可能从人类手中转移到计算机手中。如果我每天遇到的各种机构、企业和政府都能了解甚至操纵过去我以为没有外人可进入的内心世界,我大概也就不会再以为自己有自由意志这种东西。

我们可以将其用下面这一公式表达出来:

b×c×d=ahh

生物知识×计算能力×数据=入侵人类的能力

5.人工智能兴起可能会让大多数人不再拥有经济价值和政治力量。同时,生物技术的进步则可能将经济上的不平等转化为生物上的不平等……人类可能分裂成两个群体:一小群人类,以及绝大多数位于下层而且毫无用途的智人。

阅读感悟:

“四年前,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横空出世,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2016年,他的《未来简史》再度惊艳四座,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掀起了全球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现在,“简史三部曲”收官之作《今日简史》推出,将目光聚焦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以上内容出自百度百科,我深表赞同。

《人类简史》中提到,人类之所以能够打败其他物种,成为地球的主宰,是因为其具备用虚构的故事团结同类的能力。《今日简史》则告诉我们,用虚构的故事来达到目的的时代已然过去。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世界,人们对故事普遍可以轻松祛魅,而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这三大挑战让人们无法对任何新故事轻易达成共识。

这届初三,和往届一样,教室后面挂起了激励学生的标语。一个“聪明”的孩子用平淡无波的口吻调侃道,又开始给我们灌鸡汤、鸭汤了。也是这届学生,听到诗经里的爱情诗不再雀跃不已,小鹿乱撞,而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有“好事者”告诉我,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我们似乎正在逐渐丧失体验“惊喜”和“感动”的能力。

当你开始浏览短视频或进行网上购物,可能会感觉到手机比你自己更懂你。大数据和各类应用程序通过精准的算法,将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呈现于眼前。然而,当“在线”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时,我们面临着如何合理利用大数据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来提升个人能力,以及如何构建新的凝聚力,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与信任。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随着初三生活的忙碌开始,我发现自己难以匆匆浏览这本珍贵的书籍。尽管10月即将结束,我仍未完成阅读。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众多问题,却并未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更多地激发读者的思考。但是,作者坚信一点:“在一个充斥着大量无用信息的世界里,清晰的见解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对此,我深感赞同。





建红·阅读

爱阅读 沐书香 悦成长

【阅读书目】《多维度思考》

【作  者】理查德·泰普勒(英)

【阅读者】陈建红

【阅读时间】202411

《多维度思考》是英国作家理查德·泰普勒的作品,属于“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之一。这本书通过100条思考法则,主要讲解了独立思考、坚韧思考、健康思考、系统思考、创造性思考、问题解决式思考、多人合作思考、决策性思考以及批判性思考9种思考方式。目的是帮助读者移除混乱、模糊、缺乏逻辑的思维障碍,培养出清晰、高效、有条理的思考习惯。

阅读《多维度思考》后,可以感受到作者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深刻的思考。书中的法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指导,更是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在系统思考一章中,作者提到了如何通过制定清单、集中注意力和利用最后期限来提高效率,这对于日常工作和学习都非常有帮助。阅读这本书,我学会了如何更加独立和批判性地思考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随他人的观点。

例如,书中的“独立思考”篇章让我意识到,独立思考是避免被他人观点左右的关键。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容易被各种“话术”和“套路”所迷惑。通过学习和应用书中的法则,我学会了如何避免进入“回音室”,即避免只与思维相似的人交流,从而拓宽视野,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

另外,“健康思考”篇章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提到,思考需要一个和谐的心态,充满戾气的人不可能思考出绝佳的计谋。这让我意识到,保持平和的心态对于提高思考质量至关重要。

佳句分享:“独立思考是避免盲目信任的杀手锏。”“事实就是事实,接受并不是放弃。”“学会接受不同的想法,就相当于是给大脑提供了不同的养分。”

这些佳句不仅简洁明了,而且富含哲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成长。总的来说,《多维度思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实践的书籍,它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彦伟·阅读

爱阅读 沐书香 悦成长

【阅读书目】《我是马兰人》

【作者】汪成农 于建华 彭继超  编著

【阅读者】袁彦伟

【阅读时间】202410

【摘抄及感悟】

     

1.曾经我以为自己脱下了军装,可以忘记很多,现在才明白,那些感人至深的画面始终留在了记忆中。无论我走到哪里,走得再远,我都不曾忘却来时路,我从马兰来,我是马兰人。

2.“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啊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每当听到《马兰花》的旋律,我的思绪就回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新疆马兰。

3.“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丹心照大漠,血汗写艰难,放出那银星,舞起那长剑,撑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歌曲《马兰谣》的传唱,马兰这个名字才逐渐被人们所知悉。马兰,这个曾经荒无人烟、在地图上无从查寻的地方,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刚刚站立起来的新中国,面对的并非全是鲜花和掌声,还有西方帝国主义挥舞的核大棒和时常发出的核威慑。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党和国家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抉择。

5.1958年,一支神秘的部队秘密开赴罗布泊。官兵们听从祖国的召唤,远赴大漠,扎根戈壁,喝碱水、住帐篷、战风沙、斗寒暑,献了青春献终身。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智慧和汗水,在共和国的历史画卷上书写了一页辉煌灿烂的篇章,谱写了一曲深沉雄壮的历史交响乐。建设者们在那片荒原规划蓝图的时候,正值马兰花盛开。蓝莹莹的马兰花沿着水沟竞相怒放,还散发着浓郁的香味,让人陶醉。这是一种在最严酷的环境中生长的植物。它们深深扎根于戈壁大漠,坚韧不拔、宁折不伏。于是,这里的生活区就有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马兰;于是,这里的人就拥有了一个自豪的称呼——马兰人。

6.生活在和平岁月中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知道那段历史,更鲜有人知道那些曾经奋斗在那里的人和他们的故事。可正是那段历史和那些奋斗在那里的人,为我们中华民族筑起了一道强大的屏障。马兰人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也创造了“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奋斗的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一种创新的精神,一种向上的精神,更是一种需要继承和延续、需要不断注入和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作为“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内容,载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阅读感悟:

有一种花,在飞沙走石的戈壁滩依然绽放绚烂的花朵,完成着作为一朵花的使命。有一群人,他们隐姓埋名,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却干出惊天动地的事业,完成他们所肩负的使命,为新中国在世界的枪林弹雨前树立起和平的盾牌。这种花,叫马兰花;这群人,叫“马兰人”。   

一口气读完《我是马兰人》这本书,我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几次热泪夺眶而出。1964年10月16日,祖国西北大漠深处的一声惊雷般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让国人振奋,令世界瞩目。仅仅三年之后,1967年6月17日,还是在那里,天空中同时升起两个“太阳”,其中一个“太阳”要比真正的太阳明亮一千倍——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再一次举国欢腾、震惊世界。从此,新中国不但拥有了自卫的和平盾牌,而且也具备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这本书依次分为“创业”“攀登”“奉献”三个篇章,一共记述了44个感人肺腑的英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功勋卓著的将军,有钢铁般的战士,有殚精竭虑的科学家,有技术精湛的技术员,有专业特长的工人,有服务行业的职工,有子承父业的“世家”,有“顶半边天”的女性,有志同道合的夫妻……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都为着同一个使命义无反顾地奔赴同一个地方,用同一种精神书写着新中国的光辉篇章。他们在这大漠深处的戈壁滩,“喝碱水、住帐篷、战风沙、斗寒暑”,“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青春和热血、智慧和汗水为新中国的崛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在阅读《我是马兰人》这本书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不由自主地闪现在我的脑海,并且在这本书中获得了解答——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光荣和神圣?生命如此宝贵,怎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我是马兰人》一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能够燃烧我们的血液,沸腾我们的生命;《我是马兰人》书外“马兰人”的故事,一定还有更多,还在延续,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品读……就像那荒凉、贫瘠、风沙肆虐的戈壁大漠上异常美丽的马兰花,顽强生长、生生不息!作为一名新疆教师,我认为《我是马兰人》这本书,是当下青少年最应该去好好读一读的书。读了这本书,能够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能够让人顽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能够让人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能够在新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东方·阅读

爱阅读 沐书香 悦成长

【阅读书目】《昨夜星辰第一章

【作者】高盛元  著

【阅读者】管东方

【阅读时间】20241025

【摘抄及感悟】

分析的第一首是唐·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一节的讲解定的主题为“诗把生活酿成了酒”,作者认为诗去详细翻译出来就变味了。

清代的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

……意喻之米,饭与酒所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文之措辞必副乎意,犹饭之不变米形,啖之则饱矣。诗之措辞不必副乎意,犹酒之变尽米形,饮之则醉矣。

吴乔的这个比喻很精彩。诗人的就像是米一样。这个是诗人创作的基础,是创作的原材料。文章是什么呢?文章是把米变成了饭。诗歌是什么呢?是把米变成了酒。

米变成饭,蒸熟就可以了,简单加工,形态不发生变化。但是米酿成酒,程序很复杂,最后形态完全不一样了。按照吴乔的说法,读文章,只能。但是读诗像喝酒,会。我们现在如果把诗翻译成散文,相当于把酒变成了饭。
按照通常的做法,好像还要看一看这首诗的背景。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中记载了和这首诗有关的故事背景。看起来很有意思的。
感悟:
古代喜欢这种大团员的结局了,但我想诗直面的是人生本身,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圆满的,诗也不需要一个圆满的结局。





未见世界时,

书籍是世界的外延。

见过世界后,

书籍又成为世界的注脚。

周日安

-END-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