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周一读书会】学海无涯 勤学不辍

文摘   2024-10-28 06:02   辽宁  

书海无涯


勤学不辍

周一组读书会




(1)


【阅读书目】《白》

【  作  者  】[韩]韩江 著  胡椒筒  译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阅读者 】雷丽丽

【主要内容】


第一章   我 


春天,当我下定决心写一些关于白的东西时,最先做的就是列出目录。但奇怪的是,每写下一个单词,我的心都会摇摆不定。因为我太想完成这本书,并且预感到这一书写过程将会带来某种改变。这就好 比在伤口处涂上白色的药膏,再在上面盖上某种像白纱布一样的东西。


如此锋利的时间的棱角──我们置身于每分每秒不断延长的、透明的悬崖边,向前走去。在一路走来的时间尽头,我们胆战心惊地迈出一只脚,接着在意志无暇介入之时,又毫不迟疑地踏出另一只脚。但这并非因为我们特别勇敢,而是除此以外我们别无他法。此时此刻,我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危险。我莽莽撞撞地走进未曾活过的时间里尚未提笔书写的书中。


门 


1.原本白色的铁门,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褪了色,很脏,多处掉漆,掉了漆的地方还生了锈。


2.最后我走出玄关,开始刷铁门。每刷一下疮痍满目的铁门,上面的污渍便会随之消失。


3.我一手提着油漆桶,一手拿着油漆刷,弓着腰站在原地,呆呆地注视着如同羽毛般百缕飘散、徐徐落下的雪花。


襁褓 


1.雪白的襁褓紧紧地裹着刚出生的婴儿。


2.子宫比任何地方都要狭小和温暖,护士生怕突然无限扩大的空间吓到婴儿,于是用力裹住他的身体。


婴儿服


1.她是一个脸蛋白得像半月糕一样的女婴。


2.她从针线箱里翻出一块够做一件婴儿服的白布,忍着阵痛,一边害怕得直掉眼泪,一边做起了针线活。婴儿服缝好后,又准备了一条用来当襁褓的被单。


3.一定要活下来。母亲抱着只有巴掌大的、哭声如细丝般的孩子反复喃喃自语着。一个小时后,孩子奇迹般地微微睁开原本紧闭着的眼皮。母亲凝视着那双乌溜溜的眼睛,再次喃喃地说,一定要活下来。


半月糕 


1.幼嫩的哺乳类中最幼嫩的动物,像半月糕一样白皙、美丽的孩子。


2.将米粉和成面,然后捏成一个个半月形,尚未蒸过的半月糕美得仿佛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一样。然而,当我看到装盘后的松糕上粘着横七竖八的松叶,不禁感到很失望。涂抹了香浓芝麻油的松糕带着油光,蒸锅的热气改变了它原有的颜色和质感。当然,味道是无可挑剔的,只是它们变成了与之前美得耀眼的米粉团截然不同的东西。



1.除此之外,一切都是白的。不对,可以说那是白吗?每一颗冰冷的粒子蕴含着潮湿的黑暗,那明幽无声的澹漾就是那庞大水汽的去向吗?


2.是否会在那些把声音都漂白了的水分子之间,用我不得而知的、 他们的母语打招呼呢?还是只是默默地点头,或摇头呢?


白城 


1.从高空俯瞰的城市仿佛覆盖了一层积雪,些许的黑灰落在白雪和冰面上,看上去就像斑斑点点的污痕。


2.旧城区的城郭、华丽的宫殿和位于市郊湖畔的君王避暑山庄统统都是假的,它们都是人们依照照片、图画和地图坚持不懈复原出来的新结果。


黑暗中的某些事物


1.当朦胧的光线渗入黑暗时,那些原本并不白的东西也会发出苍白的光芒。


2.难以入眠的我躺在关了灯的客厅沙发床上,感受着时间在苍白的光芒里流逝。我注视着窗外摇晃的大树投在白色石灰墙上的影子。


有光的方向 


1.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这句听不懂的话,就是她唯一听到的声音。


2.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朝向无法解读的爱与痛苦的声音;朝向朦胧的白光与有体温的方向。或许在黑暗中,我也像她那样睁眼凝望着。


奶水 


1.忽然间,女人感到胸部胀得发痛,她坐起身来,笨手笨脚地挤起了奶水。最初是稀的、淡黄色的奶水,之后才流出了白色的奶水。


她 


1.死神每次都会与她擦肩而过,又或者是她每次都在背对死神前行。


2.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


3.那句话就像符咒烙印在她体内。


蜡烛 


1.此时笼罩着城市的雾已没有清晨那么浓了,却也像极了半透明的临摹纸。


2.流淌下来的烛泪又白又烫。白色烛芯的火光渐渐凹陷下去,蜡烛变得越来越短,最终缓缓地消失了。


3.即使它会变脏,我也只想给你白色的东西。


※【读书感悟】


韩江的小说《白》的第一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象,带领我进入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世界。


在小说中,“白”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它更是一种深刻的象征。它可能代表着纯洁、无辜,也可能暗含着凄凉、生与死的沉重。


她的语言既具有诗意的美感,又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情感。这种语言的魅力,使得小说更加引人入胜。


在第一章中,韩江通过描述主人公对于生命的感悟和思考,让我意识到,生命虽然短暂而脆弱,但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它、珍惜它、热爱它,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意义。也让我在思考中得到了成长和启迪。


「READING」

(2)

【阅读书目】《民主主义与教育》

【  阅读者 】白鹤敏

【阅读摘要】


※【读书感悟】


1.教育的必要性


在第一章里,作者先从社会以及共同体的需求谈了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沟通,传递共同的目的、信仰、期望、知识等,以维持社会或共同体的存在。      


读这里时,忽然想到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乡村教师》。碳基文明惊讶于人类没有记忆遗传功能,仅靠10b/s的传输速度传递知识,竟然可以创造出伟大的文明。乡村教师李宝库在临终前让孩子们背下的牛顿定律,让他们通过了文明进化程度甄别测试,地球文明躲过一劫。这多像一个隐喻,如果没有了这种传递,人类社会的全部文明将不复存在。


人一生下来就是生物的人,要经过教育,才能成为社会的人。


2.沟通的必要性


仅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还不足以成为一个社会或共同体。人们还要根据共同的目标,了解他人在做什么,同时调节自己的行动。


在杜威看来,就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雇主和雇员的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而言,如果他们只是相互利用以便得到所希望的结果,而不顾所利用的人的情绪的和理智的倾向和同意,那么这种关系仍旧处在机器般的水平,不是一个共同体。


所以,一个共同体,有了共同的愿景和目标,还要有彼此间的沟通、理解、调整,而不是互相利用。


3.沟通的艺术


“当一个沟通的接受者,就获得扩大的和改变的经验。传递的人把某种经验全部地、正确地传送给另一个人,自己对经验的态度也在变化。”这不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教学相长”吗?


在传递经验时,要“考虑和另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点,以便把经验搞成这样的形式,使他能理解经验的意义”。同一本教材,同一篇课文,面对不同的学生情况,就应该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深度和不同的教学活动开展方式。王君老师提出“开掘文本的当代意义,赋予经典时代气息”。经典文本之所以经典,往往是因为它揭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要思考现在的学生、坐在自己的教室里的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才能让经典文本走进学生心里。


4.正规的教育


孩子并非只有在学校才在接受教育。但,在生活中得到的教育是偶然的间接的教育,甚至于这种“教育”本来的动机都并不是教育。有意识的教育是目标明确的直接的教育,这种正规的教育才能准确高效地传递一个复杂社会的一切资源和成就。但正规的教育由于高度凝练,又容易变得死板,甚至与生活脱节。于是,很多孩子甚至大人经常发出“天问”——“学这些将来有什么用啊?”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核心素养、真实情境、跨学科学习等等,都是希望正规教育能给予学生一门课程最独特、关键且共同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


「READING」

(3)


【阅读书目】《教学勇气》

【  作  者  】[美]帕克·帕尔默 著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阅读者 】肖琳

【阅读页码】P1—P28

【阅读笔记】


看到书目,我预想教学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如何有能力将自己、知识、学生进行链接,是需要技巧的,也是有很多困难的。心与心的距离,其实才是世上最远的距离,而将知识传达给学生心中脑中,困难是很大的,甚至有时会退缩认为鸿沟是难以跨越的,这就需要教师拥有抵御一切困难的勇气。这份勇气是需要教师强大自己的心灵才能够达到的。


希望这本书能够坚定我热爱教育的心,能够将会我将这份爱以正确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能够用这份心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件事,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处理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等,争取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本书理论或抽象内容比较多,读起来较慢,我希望每天读几页,不求贪多,但要做到每日都有读。以往一些事例多的浅显的书几天就可以读完,《教学勇气》这本还是需要啃读的,日常在书中进行勾画,好的语句或有思考之处简单记录。


【摘录与感悟】


导言部分


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看到此处,感觉与此书相见恨晚,我时常的煎熬就在于此。快乐是它,痛苦也是它,但我知道,即便偶尔痛苦多一些、累多一些,我也绝不会动摇我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的初衷。


“抨击教师成了时尚,教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因为他们是如此普通且无反击之力的群体。”这竟然是十多年前作者书中的文字,如此前瞻地说出了现在中国教育的实情,这两天看到篇文章,说西南某基层教育局2024年1-8月供收到教师举报信息128条,其中仅7条属实。而每一条举报都严重影响学校及教师正常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外部环境,如何让教师安心教书。但既然以面对这样的大环境,教师该如何在夹缝中修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难以求之于外,那就诉之于内。


第一章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我既恼怒于某些学生,又为自己束手无策而尴尬。”


“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


“好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一种把他们个人的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强烈意识。”


“好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


“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特别是在些要求超过本人所能的时候仍然能够坚持,那样,教师、学生和学科才能被编织到学习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体结构中。”


“寻找一种与我自己的本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要与我自己的个性整合。”


“心灵深处直对心灵深处才产生共鸣,如果我们不能发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我们当然听不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


“教师怎样才能注意到来自内心的声音呢?……独处静思,沉思默读,野外散步,坚持读报刊,找一个可以倾述的朋友。”


“我该怎样建立我的教学威信?……权威、威信是来自教师的内在生命,……当我牢记我的自我个性和我的天职意识时,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这一部分中,帕克帕尔默就实实在在地与此时读书的我共情了。我也曾检讨,是否是自己教学技巧的问题,为什么课下生龙活虎压都压不住活跃气氛的孩子们,在课上变得压抑与麻木,原来,帕克也早试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在初一和初三时最为明显。


书中米尔斯关于前台表现与后台现实的区分,让我直视自己的内心,我一直很困扰这种矛盾感,读到此时我豁然了,原来这种矛盾是多么普遍啊,人们的情况大抵如此。


工作已14年,我一直在寻找契合自己本性的教学方式,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但也还是新人,很多前辈给我提衷言,为我指点迷津,聆听教诲的同时,在操作上总感觉那不是我,不符合我的个性,生搬硬套的技巧总感觉夹生,自己也别拗。甚至质疑过自己这样的个性是否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我本是一个爱笑、心软,对学生和善的班主任。人到中年性格难改,那么就去多顺着本性去学习可能有帮助的策略。




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
青春语文,不仅仅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活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