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3年更新的第一篇。
十年来,跨年夜,第一次,坐在电视机前翻看了各个卫视的晚会,虽然停留在每个台最长的时间,只是完整地听了一首歌,比如崔健的《一无所有》、齐秦的《大约在冬季》,久违的田震、谭咏麟,还有那个分身有术的周深。
然后,回到了书桌前,实事求是地说,近半年能够坐在办公桌的时间多于了外出的时间。
又翻看了不少“新年寄语”。我觉得应该用宽容、包容的心态来看这些文字。
不要偏激,即使喊一万遍“滚蛋,2022年!”,也不要抨击别人对过往的怀念;即使集体讨厌2022年,也不要阻止别人说点吉祥话。2022年,不是某群人的,2023年也不是某群人的,是每个人的,爱说点啥就说点啥吧,当然,能说点啥就说点啥吧。
如果不愿意听到太多的歌颂,那就多反思;
如果反感小确幸,那就立即在现实中行动;
如果不接受宏大叙事,咱们就具体而微;
总之,应该允许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如果加个定语,就是“合法”。
当然, 我们做到,可以不说话, 但是不主动加入说假话的队伍。
说到反思, 个人要反思,机制要反思,制定政策的人也要反思。
很多人说,2023年,经济会复苏,消费会恢复,产业要升级,形势会乐观。
图片来自网络
2022年后半年,因为企业的困境,行业的冲击,国家部委、各级政府机构也组织一系列座谈,出发点是要了解行业现状、企业困难,并解决问题。我也被约见, 见到了所谓制定政策的领导,气氛轻松,让我先谈。我说要恢复消费者的信心、企业的信心、企业家的信心,领导频频点头,但是说,信心这东西很宽泛,我们解决具体问题,说说你的建议。
我说,疫情封控的太久了,是不是……他说,今天不谈疫情政策;
我说,建议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同时推进放松的具体政策,比如……我吐沫横飞,说了二十分钟左右,听完,他说,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千头万绪,建议很好,需要时间。
然后,就继续然后了。
是的,我们这么大个国家,每天层出不穷的事情,能坐下来听各方面的意见已经很不容易了。原谅我,我们从来就是这样理解别人的难处,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问题,自己解决,超出能力范围外的, 继续难着。
去年年底,房地产行业已经出台一系列改善措施,但是,从“房地产是现阶段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到2022年底放开借壳上市,这转变让人猝不及防,思想很难跟得上,并放开手脚。
我听到太多的民企企业家私下交流,先活着,活下来也别折腾了,因为环境太折腾。如果民营企业失去“折腾”的欲望,只靠国有企业拉动, 中国经济这么大的体量,也很难再回到热气腾腾的状态 。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断培育建立机制的土壤、依法治国的根基。靠一群智囊、一群官员来不断出台政策调控市场,很容易信息失真,缺乏事实,不是撞墙就是深坑。政策本身就是法治的一部分,出台政策的行为也是法治的一部分。
上面这个话题,就此打住,说多了,空谈误事,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即可。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微信群一个朋友发来信息,说,尽快囤一点治疗拉肚子的药,因为新冠又变异了。
其实,这几天,我感知的大众情绪还普遍在水深火热中,但是毕竟“新年”这个更能让人振奋的重大主题,冲淡了愁绪。我自己努力不再关注病毒,公司得活着,职员要吃饭,债务待化解……
然后群里,开始讨论多买点蒙脱石散、益生菌、电解质饮料等等。
科学一点的态度,病毒一直在进化,和人类在玩捉迷藏,你刚发现它,它就变身了,无论是阿尔法、德尔塔,还是奥密克戎。当下大流行的奥密克戎,是不是毒性已经减弱,还未可知,引起的恐慌情绪没有二十天前那么大了,也应该是“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大家被动接受了,情绪上开始缓解,行动上主动管理。
王小波在一九九七年的时候, 那篇《写给新的一年》写过:“在新年来临之际,本来该讲点凑趣的话,答案是我偏偏想起自己见过的种种古怪事来。”
这几年类似的古怪事情太多了。
“奥秘克戎有严重的后遗症。”
“奥秘克戎没有后遗症。”
“阳了一次,等于打了一针疫苗。”
“阳了以后,会被不同的株轮流感染。”
“一针疫苗可以有抗体。不对,两针疫苗才有抗体。还不对,需要打加强针。”
凡此种种,信息多了,乱了, 来不及分辨。
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常识里去,做好个人防护,储备一点抗原检测、缓解症状的药物,平和心态,积极应对,照顾好自己和身边的人,有余力地帮助下周边的人。
王小波还写道:“热起来人人在搞,过后大家把它忘掉。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记起这些事情,感觉很是寂寞。”
这一波又一波的话题和热点,其实都会过去,现在看代价不免太大了。
眼下,蒙脱石散被卖脱销了。这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在哪里?专家说再多,老百姓也不信了,公信力建立起来需要经年久月,破坏起来,也就是一场运动的时间而已。
1月2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胡福明老师去世。这篇文章的力量持续了40多年,尤其是当下, 这个观点没有过时,而且正当其时。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一位年轻的同事,一直在公司一个成长型的板块做运营。
2022年初,估计酝酿了一段时间,一天来找我说,他想借助公司的一笔孵化基金出去做露营。其实那个时候,露营已经开始火了。我第一表示支持,第二说,这个想法不够“性感”,需要一个一个做,规模效益不够凸显。
他和我说:“我先做成一件事情,然后才能干成一个事业。我想再出发!”
这一年,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长久。
其实,我已经告诉过自己, 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高潮期早已经过去,高回报的生意早已昨日黄花,可是有时,还会用惯性思维桎梏了新的机会,用规模、速度、回报来衡量一个新生事物。
虽然,2022年时不时的封城,极大地冲击了露营的生意。可是,我的同事,由于准备充足,时机得当,内容丰富,直击年轻人的需求,开业不久,收支就持平了。
进入第四季度,露营的淡季,他又和我说,紧接着策划了“城市营地”的方案,把郊外的项目,重新升级搬到城市空间里。
我没有理由不支持。结果,开业又是非常火爆。
今年,罗振宇的跨年演讲第一个故事:37岁的“龙华哥”,欠债200万。偶然发现深圳街头到处停着电动车, 而很多电动车座椅上都有破洞。于是,他带着皮革贴,直接給补好破洞,贴上二维码,上面写着:座椅给您补好了,扫码支付, 金额随意。于是,还真有一波一波的人给付款了。
这个生计未必长久,但是,挑战困难,挑战自己,是这个故事的真实含义。
同样,我觉得,我同事的这个业务, 有幸运的成分在内,稍有放松,可能虎头蛇尾。但是,同事边做具体业务,边每天复盘,寻找产品迭代的能力,不断从需求出发,当然也从自身能力出发,经营这个生意也值得探索和坚持。
图片来自网络
事业不是脑子里涌现的,而是脚下的步伐走出来的。
如果对未来有巨大的期待,当下最大的慷慨就是开始出发!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去,三岁小儿会告诉你,不戴口罩出门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情。再等下去,也许再也没有能力,让爷爷奶奶到大城市来看看;再等下去,即使经济有所好转,也没有你的机会 。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罗振宇说:“一朵玫瑰正马不停蹄地成为另一朵玫瑰。你是云,是海、是忘却!你也是你曾经失去地每一个你。”我们知道这句话言之无物,但是我们允许人家用这样的辞藻来重新让自己出发。
写这些文字的过程中,间或在接几个电话, 有祝福,也有责难,有友情,也有公务,有关心,也有冷漠,这就是真实的世界,催着你再出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