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

楼市   文化   2023-05-14 19:00   北京  


这三年,我承认,不断受到行业的冲击和那场全球流行疾病的侵扰,我的主要精力又都是处理一件又一件已经非常确定但又突发的事情,这种情况之下带来的问题就是学习热情大打折扣,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的能力也在减弱。 

当同事推荐我看微软第三任CEO萨提亚·纳德拉所著《刷新》一书时,我甚至有点犹豫。此时此刻,能够治愈内心的,可能是一个天南地北眉飞色舞的饭局或者某个业务雪中送炭的支援。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平白无故的抚慰,只有自己独自面对的孤独。这一切都天经地义。

图片来自网络

我还是不出意料地阅读了挺枯燥的《刷新》,迅速通读后,不出意料地合上最后一页,转送给了另外一位同事,书非借不能读也。我甚至回想到,一个朋友,邀请我给他的书写一篇书评。以我在地产这个江湖中遇到的狂风骤雨,我怀疑看到的很多书籍,都是带着一种对人生皆苦的调子,挖掘背后的功利与悲苦。 

纳德拉还在任就撰写了自己在企业的所作所为,不怕之后经营企业出现不利会有人非议吗?不!这就是一个卓越的领导者的脑回路,把自己置死地而后生,而且以在职身份,告诉全体微软员工以及微软朋友圈,微软以这样的方式王者归来。 

不用多言,在纳德拉出任CEO 之前的很多年,微软有多NB。比尔·盖茨已经成为科技前沿、商业帝国的代名词,而那个时候,所有的电脑,或者说几乎每台电脑都在用Windows操作系统。不过这是在“苹果”出现之前。 

微软醉心沉浸在之前布局的个人PC的辉煌中,却没有踏好新兴移动互联网的节奏,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微软似乎已经被排除科技前沿阵地之外。这个事情,在商业领域可以举出无数个案例,2012年前后,微软进入了它的低谷,被苹果、谷歌、亚马逊等超越。

纳德拉的机会来了。书中虽然介绍了他是如何被擢升为CEO ,但是之前他在微软的表现并不特别抢眼,腼腆而温和,书中没有讲,他身上的哪些潜质被甄选人才小组所发现,任职CEO后全面展示了出来 。这是我始终好奇的一点。 

图片来自网络

化繁为简来说,纳德拉成为CEO后,主要是从两个维度进行了改革,这个改革就是向内的自我革命。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微软的核心产品、现金奶牛Windows操作系统逐步免费, 革了微软自己优势的命,如果没有巨大的勇气和决心,绝对干不出来。更何况微软是个超大公司,让大家都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就更难,但是,纳德拉做到了。 

他不仅让Windows业务逐渐免费,还和过去的竞争对手成为合作伙伴。我们熟悉的Word、Excel这些软件、office系列都是微软的产品, 之前它们只能在微软自己的操作系统里使用,但是,纳德拉专门为IOS、苹果系统、安卓系统改进优化,从而化敌为友,共同发展。

放弃了Windows在微软的核心增长引擎,必然会重新建立微软新的核心增长产品,纳德拉及时确立了云服务为下一轮发展重点,而且顺利把这个市场打开, 细节就不再多说。任何一个企业能够还在维持竞争优势的时候,放弃原有并树立新的核心产品,本身就需要足够的使命感来实现这个战略转型。 

第二件事情就是,纳德拉重塑了微软的文化,纳德拉用成长型思维改变了微软各自为政、竞争过度、内卷内耗、增长乏力的现状。文化的沉积,经常积重难返,壮士断腕的魄力必不可少。 

纳德拉说,“我们的文化是关于每个人的,任何具有这种态度和思维的人,都能摆脱束缚、战胜挑战,进而推动我们各自的成长,并由此推动公司的成长。我讲的并不是净利润的增长,而是我们个人的成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成长,公司也会成长。”

我以为纳德拉是个工作狂,其实,他有血有肉的一面也体现的非常充分, 纳德拉的儿子因为早产,终身离不开轮椅,而另外一个女儿身体有疾病经常到温哥华治疗。我们会很纳闷,一个卓越的CEO ,怎么在复杂的事业和多事的家庭中寻找无穷的动力,继续前行。其实,这一段,不是拼搏、全力以赴这些硬词,而是平和、中庸和爱。这个纳德拉已经解释了,就是同理心,正如去微软面试的那道题一样,如果在公路中看到一个啼哭的婴儿,最先要做的事情不是报警,而是把他抱起来。 

纳德拉认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而实现刷新,首先是自我刷新,同时,要拥抱同理心,培养“无所不学”的求知欲以及建立成长型思维。 

恕我鲁钝,把以上的文字写下之后,似乎是要体现励志。其实不然,人的一生,读过多少文字,有时看后即忘,有时若有所思。作为一个阅读爱好者,我们徜徉在别人的故事中,总是试图给自己的困惑找到答案,悲哀的是,这是一个无解的多元方程式。 

图片来自网络

卡夫卡说过:“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但是同时, 你可以用另外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总之,你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已经死了,但你却是真正的获救者。  ”

于是,我不仅读,还不断地看。在命运射来无数支无情利剑时,你把几十年练就的武功施展出来,这时,悬崖边盛开的雪莲正在绽放,于是,你对它微笑。 

去年年底,全面放松管控时,我带着口罩,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去看了北京民生美术馆展出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 

我记得,那时人与人之间保持着1米的距离,偶尔当目光相遇时的惶恐还时时闪现,微小的不信任, 超越了人们来到这里寻找精神愈合的需求,变得微妙而谨慎。好在,我在惶恐中凝视超越时空的美轮美奂,忽明忽暗的光与影、色彩浓淡相宜的飞天。画面上的眉目低垂而庄严的眼神彷佛看透人间哀愁。 

不提所有的展品吧。唯独看得《九色鹿》触动了孩童时的记忆。

《鹿王本生图》是敦煌莫高窟第257号洞窟的壁画。讲得是, 古印度恒河边,有一只九色鹿, 身上毛色有九种颜色组成,从不以真面目出现。有一天,九色鹿在恒河里救起一个溺水的狩猎者。狩猎者提出要报答它,九色鹿只是要求不说出它的真面目。回家后的猎人得知王后梦见了一只九色鹿,而且希望得到它。猎人利欲熏心向国王告密。最终九色鹿被国王的狩猎队捕获,当九色鹿见到它救过的猎人时,流下悲愤的泪水,并向过往讲述了一切,被感动的国王下令不许任何人伤害九色鹿,而猎人言而无信,最终浑身长疮而死。 

关于这个展览,我只说这一个故事,也不想表达因缘际会,因果报应。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看来, 随着年龄增长,尽可能地寻找一些人生的美好, 这些美好,并不是一本书、一个展览,而是通过读书,阅历, 真切地看到庸杂的生活中很多的一刹那。那个一刹那也许是让人钦佩的人、让人感到欣慰的人性,还有每天都发生无数个引起大众讨论的话题背后的“真实”。我们对这个世界和未来本来就知之甚少,对时代带来的变化充满了期待和迷惘。每一次改变毫无征兆的来临。 

如同很多年前,流行读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那是个潮流,也是炫耀。这么多年,真实地经营企业、奋斗打拼,一直认为“在此处”,在此处的撕裂和耕种始终伴随左右,我们有时需要“在别处”。不管是某个片段、人物还是故事。我们总是想表达一些正确的语言,比如是非、黑白、数字还有激发,实际上,通常遇到的事情都是模糊、含混的,只有拼命地奔向美好,才能逃避因为认知不足而带来的困惑和彷徨。 

从一本《刷新》的理性、秩序,发展到一场展览的飘渺、虚幻、艺术,没有任何一点关联和交集,只不过在一个人的身上形成了汇合,在时间和感知上被写入一篇文章中, 而且此次此刻,非如此不可,我就更加相信, 仰望生活,热爱生活,投入生活是不会被辜负的。 

这是我此刻的感知。 


-END-

三千白果
三千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