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总会归于平静

楼市   文化   2023-07-22 09:30   北京  


同行朋友说,现在没有以前忙了,以前没有时间焦虑,现在焦虑时间太多。 

其实,我们都是在之前状态下习惯了,尤其是地产行业,睁开眼都是KPI、任务、目标,那时候,见面需要排行程,现在转型、转行、离职、化解债务、解决问题,虽然压力巨大。但是,问题总要一个一个解决,不断做减法,时间相对宽裕起来。 

所以,“时间”这东西无可争辩地成为宇宙第一法则,对任何一个生命来讲,都绝对公平。当你希望再多有一点时间时,一秒不会多给,往往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当你希望时间可以快一点时,它却不急不徐,消磨你的意志,不会少一秒,总也不能畅快淋漓。 

图片来自网络

上周参加老朋友孩子的婚礼,因为老兄是北京地产界的老人,呼呼啦啦,大半个北京地产圈的人到现场。大家也趣称,当下只有婚礼才能聚齐地产界的各位。后来,我汇总了一下大家天南地北的聊天。第一、不谈地产了,或许是明日黄花的失落,或许是对未来冷眼旁观;第二、这群人,转行的转行、退休的退休、休闲的休闲、困境的困境,当然,也还有奋力前进的,却是少数。总之,对这几年突如其来环境的变化,被动或者主动地适应着;第三、还在三年前,我们参加的是同事、同行的婚礼,现在开始变为参加同事、同行的孩子的婚礼。一茬一茬的新人走上了波澜壮阔的人生舞台。  

物是人非。青山依旧在,恍如一梦中。想起那句诗: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虽然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经历的事情越多,每个阶段,都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总没错。这个世界再动荡,自己肉身感知的,还是那些事情、那些人。这才是我们最核心的生活真相。

地产可以写的东西太多了,可是我不写。泥沙俱下的时候,我不必再掺合其中,也有人不断问我,不写地产,你却还有闲情逸致写散文,我只是记录,不是闲情,而是志向。当下,每个人都密集地面对电子屏幕,我把这些时间省出来面对内心,尽管有时虚无,有时充实,但更是热烈和体验,这就对自己有个交待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不追热点,经常冲上热搜的新闻,没几天就发生反转。但是,我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一度认为自己患上抑郁症,比如睡不着觉,对未来有极度忧虑等等,歌手李玟轻生去世后,多少文章解读抑郁症,我暗自对号入座了一下。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浅显地理解,失望、没劲儿、焦虑、痛苦等等糅合在一起,就是抑郁症。

其实,现代医学都解释不清的事情,也不必瞎疑虑了。 

我能判断的是,抑郁症肯定是和困惑深度捆绑在一起的。而困惑和压力相伴相生。 

我一个确诊抑郁症的朋友描述过他的感受:有一天早上起床,屋外阳光明媚, 但是他却突然迈不动脚步,瞬间一种孤独、恐惧、生理性的呼吸困难让他连拿牙刷都拿不住了,慢慢靠墙跌坐在地上,彷佛有灵异附身。他赶紧求助在另外一个房间的妻子。后来,他就开始了漫长的求医问药的过程。 

听他给我叙述这个片段的时候,他早已经辞职了很久,到大理休假了半年,症状缓解了一部分,但是回到北京,类似症状还是不同程度出现了。他和我说,那种恐惧的心理困境,掏空了他对人生的期望。 

所以,听说李玟轻生后,对于喜欢她的歌迷来说,实在无法理解,这样一个,外表明艳、才华横溢的人怎么会走不出心理困境。

我不再重复李玟的那些报道,腿疾、婚姻、背叛、还是儿时的挫折……不管是哪种不幸,从李玟接受采访时的言语中,已经知道了抑郁的诱因。她说:“从那时起,我就害怕被遗弃,总想着花更多时间,去让旁人开心,所以总是笑着,希望别人能喜欢我。”

从我们的认知来说,能想象到一个看上去非常成功的人,背后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事业辉煌的人,肩上的重担千斤重;一个总是被舞台聚光灯笼罩的人,付出多大代价。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而且,这个“王冠”一旦戴在头上,不愿意轻易放下,总是要想尽办法、付出全部努力,一直戴下去。我说的这个“王冠”,不是指虚荣,而是自我价值在社会中的物化,社会给了这个人什么评价、什么荣誉、什么地位和什么人设。 

外在环境的压力,迫使这个人要完成既定的任务,证明自己的价值,维持自己的人设,而自我要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若想保持现状,又要拼命地建立在社会认可的基础上。从而对自己的弱点、不完美的地方就产生厌恶、逃避,这种心理久而久之反噬了自己积极的情绪,可能会在某个时点突然爆发出来。 

我不是专家,而只是对感兴趣的话题保持敏锐的关注,我的分析仅仅也是对自己心理状态的纪录,所以,也不必在意是否符合科学。

所以,人,有时就是幼稚和可笑的。无数次幻想自己突然死去,亲人们的反应;无数次怀疑患上抑郁症或者其它绝症;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都要承担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做企业的,企业要持续盈利,从事艺术的要持续创造作品保持热度,现在研究学问的没有多少人能甘于寂寞,频繁亮相公众。十件事情能顺利解决二三就很幸运了,剩下七八产生的情绪堆积在体内。 

高敏感度的人容易脱颖而出,这类人也最容易出问题。渡边淳一写过一本《钝感力》,对实现不了的事情,迟钝一点,给自己一点时间,不必过分在意外界的看法,不必过多讨好别人,向着目标一步一步迈进就好。写到这里,想起张国荣,千言万语,想说,多完美个人啊,太完美了,总是要有缺憾,自己把自己收去了,留下了这么多年追随者的想念。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还有一位让人唏嘘的终老者,欧洲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他以94岁高龄辞世,可谓寿终正寝。 

昆德拉的一生极其曲折。为什么说他是欧洲作家,昆德拉出生在捷克,这是他的母国。因为1968年捷克发生“布拉格事件”,昆德拉由于政治倾向在自己的祖国几乎无立足之地,捷克不允许他发表作品,这对一个作家,就是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一度穷困潦倒到需要别人的救济。

直到1975年,捷克允许他出国参加一个会议时,昆德拉滞留在法国,捷克随即取消了这个直言者的国籍。1981年,法国给予昆德拉法国国籍后,昆德拉获得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但是,大家要知道,被自己的祖国遗弃和放弃母语创作,尤其是放弃母语写作,是昆德拉自己的选择,他说过他的精神祖国就是法国, 所以,他主动选择法语写作,这和把长跑者的双腿捆绑起来一样,对一个作家的打击是致命的。

所以,很多人诟病,昆德拉在那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之后所有的作品都不能与之媲美,这些人一定不知道,昆德拉的遭遇和苦衷。当昆德拉离世的消息公布后,很多人说,啊?这个作家还活着?在我看来,这是这个曾经感动过我的作家最好的归宿。他活着,很多人不清楚,他用他的作品感动过我们,这就足够了,谁说作家一定要不断写出比以前更好的作品,他自己坦然,是最重要的。 

温习一下昆德拉在《雅克和他的主人》中有一段经典对话:

“我们还能往哪走啊?”

“往前走。”

“可哪是前啊?”

“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昆德拉还在《无知》中表达过以上想法的悖论:当人们垂老,没有什么可以浪费,回忆也不再需要,一切归于平静。 

这人世间的修罗场,每个人来走一遭,绚烂与苦难,自度与他度,执迷与觉悟,在我们的眼中,都会大江东去,归于平静,而我们也最终会是其中一员。 

本来这篇要结束了,突然想起最近《八角笼中》好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毕竟是个商业化的社会,票房基本上是衡量口碑的唯一标准。很多年没有看国内的电影了,原因不言自明。

不过在我看来,《八角笼中》契合了当下我的心理状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八角笼”,王宝强用可见的勤奋冲出藩篱,与命运抗争。而我们每个人,即使无法冲破“八角笼”,也一样继续践行着人类最古老的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 

虽然影片中说,就是一个打水漂的石头,不管旋了几个旋,总是要落入水中。我认为, 放到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来看, 它实现了在空中打旋的理想,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那都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而且都有自己的必然性。 

这一切,总会归于平静。 


-END-

三千白果
三千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