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和热心读者道个歉,有人留言说,我在公众号上给你的文章写了很多感想,没见您回应。
确实如此,我没有在给文章点评、留言下边,像很多公众号那样,风趣、及时或者郑重地回复。主要原因,还是我的主业是经营企业,写字是一个乐趣,发布完毕,一个小小的历史节点也就宣告结束。不需要打赏,不需要广告,但是读者的留言,每条我都认真读过。我在一篇文章说过,生活都没有意义,何况一篇文字,记录是我的兴趣,不回应,绝不是不尊重,而是一种遥望,这种隔着屏幕的遥望,使得我们产生共情的土壤更纯粹了。
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结识了一位有趣的同业者,因为处置项目的遗留问题,相约在一起交流下经验。
这个朋友,前二十年一直从事地产行业,做到一个上市企业的高管。
近三年,地产受到巨大冲击,裸辞后,把家里安顿好,专注于到各地野外生存、探险。
他的观点非常鲜明,他说,各行各业已经饱和,再想通过努力迅速积累财富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奋斗到老,不就是追求身体没病,父母妻儿健康,想去哪里去哪里吗?这几年,放松下来,加入了很多探险项目,满足了内心所求。
其实,我特别好奇,之前动辄几亿、十亿谈项目,风风火火全国各地到处跑的金领,怎么突然对各种野外生存、探险感兴趣?
他说,缘于儿童时期遇到的一次危险。7、8岁的时候,在贵州老家的山里,他和祖父辈去狩猎,一个不小心,掉进了自然形成的深坑里,而那个深坑越到深处,越狭窄,小小的身体被卡在狭小的空间里。
他说,困在里面可能有半天时间,眼前就是黑黢黢的石头,彷佛暗处有无数眼睛在盯着他。虽然,后来有惊无险的获救了,但造成的影响是,后来很多年, 他无法呆在狭小的空间里,其实就是幽闭症,上了大学来到北京上班以后,甚至在电梯里,莫名其妙地感到紧张。
再后来,他有意识地挑战自己,辞职后,在大自然,尤其是在潜水、洞穴探险中锻炼,彻底改变少时形成的心理阴影。
这几年,也经常梦到童年的那次遭遇,不再害怕。
聊天的时候,他说,身处这个大时代, 我们不必麻痹自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熟悉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遥远。在每日忙碌后,经常问自己,我到底在哪里?我到底要什么?趁着这次外界环境的裹挟,和过去的自己有个告别。那个时代已经不属于我了,我要迎接自己的时代。
当我把这个朋友的经历讲给我儿子听的时候,他若有所思地说,爸爸,这应该是一种“梦核”体验!是“核弹”的“核”喔!
图片来自网络
“梦核体验?那你说说。”
儿子兴奋地说:“梦核是2000年前后出生的孩子非常上头的一种体验。多是一种生活场景,似曾相识,怪诞而温暖,治愈且非理性。有的人喜欢到疯狂,有的人恐惧到不行。梦核是怪核的分支,还有池核、伤核……总之,就是一种神秘、小众、矛盾的记忆和视觉,挑战某种秩序或者颠覆内心的东西……”
他给我转发了一些图片。大多数是那种空无一人却感到应该到处都是人,低保真又有点模糊,不知从哪里来,也不清楚要去哪里,在这里又不在这里的感觉。
图片来自网络
听他巴拉巴拉讲了一会儿,我才大致明白生活在Z世代孩子的兴奋点。
我说:“近一年,我也做了很多回到童年的梦。”
“那你给我说说。”儿子问。
“其中有一个,是孩童时代,一直在翻墙而翻不过去的往事。
那个时候,我们和奶奶住在医院的家属区里,咱家和邻居大约十几户自成一个院落,一户邻居院墙和电影院共同一堵墙,翻过去,就是电影院的卸货区和卫生间,再穿过一个小门,就可以钻进剧场里如饥似渴地看一场免费电影,那个时候,几毛钱的电影票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遥不可及,我们经常呼朋唤友,结伴翻墙,由于两家单位的领导对职工都很熟悉,我几次被抓住,被你奶奶胖揍,还是不长记性。
除了住在我们这里的住户知道这个秘密,时间长了,社会上一些小青年,也经常出没在小区里,一旦没人发现,你拉我拽,蹭看电影。电影院的领导也着实头疼,和这边的医院商量,不断砌高院墙,最后,起码得有四米,那种高墙深院的气势,最终挡住了调皮的年青人。后来,我们再也没有翻过去了。
我现在时常在梦里回到那个场景中,但是又不完全是当年的那个院墙,周围有很多现在的的东西,比如穹顶巨幕、闸机、人脸识别……那个梦,模糊而真实, 危险而安全,诡异却放松。围绕着爬墙,手脚并用,搭梯子,无论想什么办法,都无法逾越。梦里的颜色是黑色的,光亮在于院墙那边的路灯,昏黄、没有生气。”
“你给我解释一下,你的理解。”我问他。
“我说不好,不过,我觉得大致是你脑海中的回忆和熟悉的空间形成的一种组合。这些年,你们这代人的奋斗,现在越来越不确定,让你们产生了恐惧。不过,脑海中某个角落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个空间,之前由于忙碌、你们的那些奋斗被彻底淹没了,现在被扒了出来,虽然梦里有很错乱,比如无法找到的门,翻不过去的墙,没有人的空间等等,但是,确实是你现在最矛盾的心理状态。”
我一点也不惊讶孩子的话,这一代少年,对事情的理解可以引导而不能替代。
我有点赞同儿子的话。人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不知疲倦,通过奋斗,都想成为逆袭的代表,所以,近几年,“卷”是常态, 压抑了三年后,很多人说,应该重塑价值观, 重新认知生活的真相,其实2023年这几个月,大家都看到了, 人们对成功的渴望和解决疫情带来的后遗症,并没有减少,还愈演愈烈。当人们对“理所应当”的事情习以为常,并且形成巨大惯性,一旦遇到无法实现的“南墙”,一定会有拯救内心的欲望,促使自己不断还原到某个心理状态,哪怕这个心理状态是期望、是超现实的东西。
图片来自网络
这几天,看了一篇文章《经济常态化放缓,自杀率和宅家族》,文中大意是说,经济减速后,对全社会和每个人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甚至会改变社会文化,前些年那些“天大、地大不如人的胆大”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激情会逐步消退。更多的人会意识到生活的本质,不是马不停蹄的赶路,而是追求内心。当然,文章中也说到,社会从来就是多元的,最不缺的就是奋斗的人,强人们有表现的舞台,而更多的人奋斗是为了过上稳定而平和的平凡日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欣赏达利的画作《记忆的永恒》的超现实主义、梦境般的风格,这个世界也同时存在俄乌战争死伤无数的残酷现实。
小小的梦境在时代的大洪流中,简直就是不值一提,但是,确实是每个人具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时候的某个废弃的巨型机械、大尺寸的蓝色瓷砖、模糊不清的儿时玩伴、嘈杂不堪的砖头录音机、永远无法找到出口的洞穴……还有很多在现实世界受到的伤痛,这些小小的片段,你以为你忘记了,其实,我们早已经是吵吵很久的数字人,只要你活着,这些被尘封已久的片段,便被一阵大风吹起,又再次成为我们新的行动的动机。
未来,依然不确定,中年男的意志和对抗外界的无力感共存,这也是一种“梦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