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关注一个公众号,这个作者持续五年,每日一更千字文,就工作量来说, 我觉得很诧异,之前判断作者应该是一个专职作家,但是从文中得知,他还有自己的工作,对教育孩子很上心,需要大量时间陪伴孩子。
尤其是每篇文章的内容,言之有物,不是花儿草儿山儿水儿的文字,有内容, 这个就非常了不起,作者说他每日更新两篇,精力上绰绰有余,如果使出全力,日更五篇也没有问题。
我陷入深思,我两周写一篇3000字的文章,都需要像奶牛一样,挤挤时间。原本定下的每年出一本书,也被各种原因打断了,每日走8000步,常常不能达标。况且,现在遇到大环境,大部分精力都需要在一线处理各种事情。
我仔细阅读了这个作者的时间安排,他关闭了朋友圈,拒绝一切无效社交,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和否定,只参照自己的过去为坐标,专心活在自己认为对的世界里。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通透,也是对生活更加热爱的方式。
这几年,几乎所有人都慢下来了,无论是对生活的认知发生了变化,还是外界也没有那么多机会让人再跳着奔跑了。不过,时间,总是恒定的,时间的密度也可小可大,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
我并不因此而感到沮丧 。我很清楚,当正在安静地读书时,突然有必须处理的紧急事务;当坐下来准备开个讨论会时,一个电话必须要接;正在认真读国际时事的时候,一个文件递到手边,要仔细研读……事情可以按照轻重缓急梳理,计划和变化总是相伴相生。
没有办法专注,是无法专注过程,如果不能专注结果,就是理由和借口,一千个理由让你不能专注过程,只有一个理由让你不能专注目标,那就是对目标的怀疑。
不怀疑、不犹豫。过程的所有挫折、坎坷和冲击都是度化,它来任它来。
图片来自网络
很早前看过一部台湾电影《候鸟来的季节》,剧情记不清了,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主人公是一个鸟类专家,看完整个影片,我都想不通,他怎么能忍受那种躲在海边的草棚屋里,通过望远镜观察飞鸟的一天,年复一年。枯燥、乏味、无聊、甚至没有成就感,当然,这只是作为观众,不能感同身受。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每日匆匆忙忙,风一样的来,风一样的去,不乏味吗?不枯燥吗?
影片中一个细节,鸟爸鸟妈和鸟娃一家,下着大雨,鸟爸鸟妈外出觅食,鸟娃在窝里瑟瑟发抖,踉踉跄跄爬出鸟窝,跌落到地上,鸟娃颤颤巍巍,挣扎了很久试图站起来。在观察棚里的主人公的助手几次说,要不要帮它重回鸟窝,甚至有要冲过去的冲动,主人公制止了她。他说,这不就是大自然的安排吗?让它独自去面对。
鸟娃面对大自然的适者生存,植物学家对待自己事业的专注,都是如此纯粹。
晚上儿子说起一件事情,因为踢球得了嘉奖,是在上一周扭伤了脚而坚持上场的情况下获得,回来聊得高兴的时候,和我说:“爸,我想和你说去年夏天的一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当时也没有告诉你,但是这个事情,我一直想不通。”
我很纳闷,就让他继续说下去。
“你也知道我很爱运动,腿上总是有擦伤。有一次中午吃完饭和同学在操场上踢会球,铲球的时候,一下子把之前已经长好的结痂又撕开了,流血了,也不是太多,一个同学扶着我去医务室,那个校医开始还挺热心,问我在哪里碰的,我说在球场上,她说,看上去有旧伤。我如实说之前就有擦伤。结果,她立即停下来,说,不在学校受的伤不要来医务室。同学们和我都很诧异,正要怼她,上课铃声响了,她就催我们回教室。我说你不给我处理一下吗?她给我一个棉签和碘酒,说你自己处理一下,别到时家长回来找学校,说这是学校的责任,你一定要说是你在校外弄伤的。”
“那次受伤也确实不严重,不过我觉得她太不负责任了,现在都是这样吗?我一直想不通。”
“你为什么当时回来不说呢?”我问。
“老师们也不容易。多布置点作业,还有家长到处去举报减负不到位。有个同学课间打闹摔了一跤,后来一周课间十分钟让我们留在教室里。我就别多事了,不过我想不通。”
我无语。事情已经过去了就算了。但是,各行各业,这已经是普遍现象。
一个街道书记,去企业走访,初衷肯定也是为了解决问题去的。去之前,街道的办事人员提前三天到会议现场检查,提前一天又到现场布置,还审核企业发言稿,以免有什么责任。
属地企业有问题找相关部门,答复是,你们企业虽然在这里办公,税源地又不在这里,该找谁找谁去。
写字楼里一间创业公司的电脑晚上被人偷走了几台,报案后,先把这家公司以安全措施不到位为由发了处罚决定,再去立案。
图片来自网络
早上,见了一个所谓的“大佬”,说着说着事情,瞪着眼睛,好像老子天下第一,擦!有事谈事,我站起身来,开门送客,谈事就好好谈事,不谈滚蛋,不再装逼委屈自己了。
话糙了点,效果有了。人还没走远,“大佬”又追上来说,还得坐下来谈啊。还是那句话,谈事就好好谈,不惯着你。
我们都知道,这人生,本来就是个水滴石穿的过程,慢慢熬着、受锤,别总是看不开,意难平。
我完整地阅读过《老人与海》这部书三遍。第一遍是上小学的时候,写读后感时总结了四个字:坚持不懈。这是一个打鱼佬圣地亚哥,和一叶小舟、一套渔具、一个棚屋的故事,他老了,总是捕不到鱼,让其他渔夫笑话,然后他相信自己宝刀不老,坚持不懈,在第85天,一条大马林鱼上了钩,然后就是与这条鱼的搏斗,后来这条鱼的伤口引来了鲨鱼的追逐,老头最后无功而返。
第二遍,在我刚刚步入职场,正踌躇满志的时候,在那本书的扉页上写下“满血复活”四个字。圣地亚哥尽管拼尽全力,最后只剩下了绑在船壁外的鱼骨,可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使命和信念。打鱼的意义除了生存之外就在于打鱼本身,在惊涛骇浪中锻炼出一身本事,扛过所有的寂寞、嘲笑和低估,潮起潮落,站在新的起点。
第三遍是今年, 尤其是最后的片段,我在电脑上敲下“灯火阑珊”四个字。老人在经历了三天三夜与鲨鱼的搏斗后,带着残余的鱼骨,趁着夜色回到港湾,没有人知道,也不需要别人知道,老人几乎使劲全身气力把自己的小船拖上滩涂,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回到小屋,沉沉睡去,没有遗憾,没有抱怨。第二天,他对着那个总是跟着他的孩子说,得有一只能扎死鱼的好长矛。
是的。所有的未来,都需要一只自己亲手锻造的,能杀死鱼的长矛。
-END-
亲爱的各位读者朋友,由于微信公众号改版,即便按时发文,您可能不会及时收到推文消息,甚至可能永久失联,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三千白果”公众号设置星标☆,这样您就能按时收到文章,谢谢大家。
第一步:点击文章标题下的公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