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人:孩子妈妈
孩子年龄/性别:18岁/女孩
指导老师:刘羽俊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孩子中度抑郁,没有喊过爸妈,长期封闭在卧室,不跟父母一起吃饭。
经过调整后,孩子不再仇视父母,跟父母相处得很好。愿意走出家门和父母外出旅游,会关心父母冷暖。
48岁的李女士做梦也没想到,抑郁症会降临到自己女儿头上。
9月3号,刚开学三天,18岁的女儿突然在学校呕吐,一上午就吐了5次。
除了呕吐,孩子身体还控制不住地抖。
李女士带着女儿跑遍了市区所有医院,都没有检查出任何问题。
回到学校后,女儿情况又严重了,发抖的次数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老师讲着讲着课,女儿突然晕倒……
以下为李女士的讲述,作者整理编辑
女儿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我那天接到女儿班主任打来的电话后,腿都软了,走路都走不顺当,立马赶去了学校。
晕倒?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之间晕倒了呢?
前段时间呕吐、发抖,现在又头晕,去医院检查也查不出来什么,女儿不会有什么罕见病吧?
接女儿的路上,我越想越怕,第二天,马不停蹄地带着女儿去了北京。
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从里到外全都检查了一个遍。
结果还是一样,女儿没有任何问题,甚至连药都没开。
“各指标都正常,我孩子为什么还头晕、呕吐呢?”我不理解,希望医生能给我一个答案。
“这些指标确实正常,建议您带孩子去心理科看看。”医生说,好多孩子都是常规检查检查不出问题,最后都是在心理科确诊的。
“我觉得孩子没有心理问题”即便我心里这么想,但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带孩子去了心理科。
就剩这么一个科室了,那就看看吧,兴许能看好呢?
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带着女儿去做检查。做完脑电波,女儿又答了200道题。
检查结果需要医生综合评定,两周后才能出来,我带着孩子回了老家。
怕检查出来病,又怕查不出来病。等结果的这段时间,我茶不思饭不想,心里忐忑不安。
两个星期后,我自己一个人去北京拿检查结果。
看到单子上的诊断结果后,我耳朵嗡嗡响,周围人说什么我都听不清了。
女儿被查出中度抑郁。
医生建议我,先给孩子吃着药观察一段时间,实在不行再住院。
我浑浑噩噩走出诊室,门口的父母们拿着检验单来回走动,满脸疲惫。
而另一边,孩子在长椅上坐着,统一一个姿势,低着头,气定神闲地玩着手机,脸上看不出喜怒。
我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后的命运。
女儿确诊抑郁后,天天把“我都抑郁了,你怎么还……”挂在嘴边。
让她上学,她说:“我都抑郁了 ,你怎么还让我去上学?”
一直在家里躺着,什么活都不干,我让她帮我扫扫地,她说:“我都抑郁了,你怎么还让我干活?”
医生说,要让孩子每天锻炼,缓解情绪。我催她去楼下散散步,她又说:“我都抑郁了,你怎么还让我动来动去?”
每让她做点什么,她张口就找借口,拿抑郁症当挡箭牌,心安理得地不上学、不出门。
好好的孩子怎么抑郁了呢?这个问题我也曾经问过女儿。
结果,我话刚说出口,女儿就像疯了似的,手里摸到什么就砸什么,什么纸巾盒、抱枕、笔筒、玻璃摆件,也不掂量掂量轻重,说砸就砸。
一边砸,一边冲我大喊:
“都怪你们,都是你们害的!”
我丈夫从来不管什么抑郁症,说抑郁症就是“闲出来的病”“矫情病”。
每次女儿情绪不好,面无表情地坐在客厅发呆时,我丈夫总是拽着女儿的衣领,把她从沙发上提起来,甩到一边:
“走走走,快走出去逛逛,你就是闲的!怎么别人都好好的,就你这个样子?”
一开始,女儿还会顶嘴:“我变成这样,某人心里没数吗?都是你害的!”
“你说谁呢?我是你老爹,你再说一句试试?”丈夫一巴掌扇过去。女儿呆在原地。
后来,不论丈夫再怎么打骂女儿,女儿连开口说话都不说了。
没有表情,眼神呆呆愣愣,随便丈夫怎么打骂,她就是不还口、不还手。
她再也没有叫过我们爸爸妈妈,整天把自己关在卧室,一天就吃一顿饭,有时候一顿都不吃。
当然,吃饭也绝对不和我们在一张桌子上,每次都是我把饭菜放在她房间门口,她再端进去。
就连上厕所,女儿也不出房门,在房间里用桶解决。
丈夫吓坏了,说女儿傻了。
他不知道,抑郁症的孩子就是这样:
闷闷不乐、反应迟钝,整天一副呆呆的样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没有精神,每天看起来很累;不出门,不社交。
我要把女儿拯救出来!
我开始看抑郁症的相关文章,加了一堆家长交流群,向各位家长取经。
但每家的情况都不一样,把方法照搬过来不现实。在朋友的介绍下,我结识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她就是在手机上看多了这种病,把抑郁症往自己身上套。她要是像别人家的小孩一样开朗,啥事都不放在心上,她还能变成这样?你别管她,你越管,她越蹬鼻子上脸。”
我老公不相信心理咨询,说这些东西神神叨叨,都是吓唬人的。
难道女儿发展到自伤的地步,我才管她吗?我要是现在不管她,她才算真的废了!
女儿为什么抑郁
和咨询师交谈后,我才明白:
孩子被骂后敢顶嘴,说明孩子还有生命力,这个家还有救;
孩子不敢顶嘴,说明孩子已经被父母吓破了胆,生命力都没了。
孩子不敢顶嘴会成长为什么样子?
1、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怕同学,怕老师,性格胆小内向
李玫瑾教授说过:“最残忍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怕你。”
孩子一旦反驳父母,父母就认为孩子叛逆、不听话,于是拳脚相加,逼迫孩子服从。
孩子心里会想,说话会被打,不说话反而不会被打,那干脆不说话好了。
久而久之,他就习惯在父母面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压抑自己的感受。
2、害怕失败,更容易对生活失去希望
被打压着长大,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容易气馁的习惯,没有尝试就认为自己不行,没有敢打敢拼、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遇到事后,总是想得多做得少,逐渐走向自卑懦弱,对生活失去希望。
3、在父母面前从来没有赢过的孩子,走上社会后,也不会赢
在父母面前都不敢说话,那走上社会后,面对领导、同事更不敢说话。
有人说,这是老实、沉着,是优秀品质。但这个社会上,吃亏最多的往往就是老实人。
孩子在社会上吃了亏后,虽然有满肚子委屈,他也不敢去维护自己的权利。
硬生生地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委屈越攒越多,产生心理问题。
听完咨询师的科普,我再想想我们两口子一直以来给孩子的教育,瞬间泪流满面。
我俩没什么本事,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女儿身上。
为了让女儿能读上好学校,我们一家从农村搬到了市里。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混出个名堂来”“你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给我们买个大房子”
我一直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时时刻刻提醒女儿不要放松。
在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上,我和她爸一直盯得很紧,但凡做错一点,我们一定会不停指责,让她长点教训。
我们会因为擦桌子用了一张卫生纸,没用抹布骂她;
也会因为洗碗时没有堵住水槽,或者水流开大了骂她;
也因为周末同学来家里找她玩,耽误她学习,责备她。
为了锻炼女儿的自理能力,她爸命令她洗衣服不能用洗衣机,北方冬天温度到零下十度,也照样手洗。
女儿也反抗过,但都被她爸镇压下去了:
“你还敢顶嘴?让你做啥你就做啥,哪来的这么多话?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她知道反抗没用,索性就不反抗了,我们让她做啥,她就做啥,十分乖巧听话。
孩子在打骂中长大,性格内向,高中遭孤立
上了初中后,女儿进入青春期。人人都说,青春期是道大坎,不好过。可在我看来,青春期也就那样,没那么可怕。
我记得女儿初三时,迷上了手机,一到周末就玩个没完。
有次老公喝多回到家,看见女儿正在打游戏,二话不说就把女儿的手机硬抢过来,并当着她面摔碎了。
女儿立马就炸了,瞪着她爸吼:“你闲的啊你?你摔我手机干什么!”
老公一脚把女儿踹倒:
“你玩手机你还有理了,不好好学习,长大只能当清洁工,我们都在辛苦努力工作,凭啥你可以在家吹空调玩游戏?你不配享受!”
从这以后,女儿没再有过什么叛逆行为,不作妖、不胡闹,除了有点不爱说话,其他都挺好。
当亲戚朋友为孩子的青春期发愁时,我们两口子向周围人炫耀自己的教育成果:“你看我家的这个,压根就没有过青春叛逆期!”
“孩子不说话就是心虚了,承认了,说话就是顶嘴、狡辩。这种情况打一顿就好了!”这是我们总结出的经验。
没想到,两年后,我们尝到了这种教育的恶果。
允许孩子发脾气,才能把她拯救出来
咨询师告诉我:
女儿在吃抗抑郁药的同时,我也在咨询师的帮助下,从根上解决女儿的问题——孩子不高兴了,要让她发泄出来。
我是分这3步做的。
第1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安抚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回家乱发脾气、哭闹,看什么都不顺眼。
我们不要指责孩子,也不要制止孩子发泄情绪,不要说些“你还有脸发脾气”“有时间哭,不如去看书”……这种话。
而是告诉孩子:“我理解你因为没考好而心有不甘,也理解你因为学习压力大,所以心烦气躁。”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浮躁,我们父母作为孩子的大后方,最重要的就是安抚好孩子的情绪。
让孩子感受到:我可以悲伤、沮丧,心情不好时不用勉强自己笑;发脾气不是无理、不乖。
无论怎样,我都是被父母爱着的。
只有跟孩子建立起了爱的信任,孩子才愿意跟家长说话。
第2步,鼓励孩子表达诉求
做好情绪安抚,沟通才能顺利开展,否则在情绪的干扰下,沟通会变成一场不友好的争吵。
那天,女儿像往常一样,把自己关在房间。我敲了敲门,轻声走了进去,发现她正在望着窗外发呆。
我走到她身边,轻轻地坐下来,尽量跟她保持眼神接触,尽管她没有看我,我也保持温柔:
“妈妈最近查了很多资料,也在跟着老师学习,我终于知道了你现在有多痛苦。
但我想让你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些。我会一直在你身边,陪着你,听你说话。”(这一步叫“共情”)
我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然后握住她手。继续说:
“如果你现在不想说,也没关系,我会等你,等你愿意开口的那一天。等你想说了,我愿意做你的倾听者,你的痛苦、困惑、恐惧全都可以跟我说。”(这一步叫“理解”)
我停顿了一下,跟她道歉:“以前你一反抗我们,我们除了打你就是骂你, 让你受了不少委屈,妈妈真的要跟你说声对不起。”(这一步叫“取得信任”)
介入后,孩子愿意跟父母说话
第三步,耐心等待,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她好好消化
没过多久,我就有点静不下心了。
我哄也哄了,理解的话说了一箩筐,可女儿一点都不领情,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一点改变都没有。
咨询师告诉我:
修复负面情绪是需要过程的,如果让一个刚刚还发火的人一下子就对你轻声细语的说话,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要急着让孩子从负面情绪里走出来,给她点时间,让她消化消化。
那天,我把她的衣服全都藏起来,又挑了几件浸湿扔到了洗衣机。她没有衣服穿了之后就主动走出房门,去阳台上找衣服穿。
晾衣架上没有,她就打开洗衣机看。结果里面的衣服全都是湿的。
“你怎么不帮我晾上?这么湿的衣服我还怎么穿啊?”
这是她生病以来,第一次朝我吼,声音里还带了哭腔。
听见她发泄情绪,我高兴得连忙从客厅跑到她身边,一把搂住了她:“对,有了委屈就要立马说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你能够吼出来,我真的很高兴!”
孩子愿意走出去,和父母一起旅游,会关心父母
从那以后,女儿和我们有不同的意见,都能够主动说出来,我不会生气,只觉得高兴。
因为只有这样,她才不会把委屈憋在心里,我也能知道她内心的想法了。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 如果父母跟孩子起了冲突,如果是父母赢了,那是一场悲剧,如果孩子赢了,那将是一场喜剧。
我逼女儿反驳,只是为了她的心理健康,以后到社会上能够争取自己的利益,不必事事顺从,不必太过循规蹈矩。
这样可能不能培养出一个能力出众的孩子,但我只希望她心理健康,快乐生活。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