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人:孩子妈妈
孩子年龄/性别:17岁/男孩
指导老师:杨璐老师及其团队
情况介绍:
孩子高二突然躺平,在家玩游戏不上学,跟妈妈的冲突较大,对爸爸动过手,差点把爸爸气得跳楼,脾气倔,不和爸妈沟通。
经过指导,孩子和爸妈的关系改善,会反思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后期主动回学校上课,主动报辅导班,高三保送重点大学。
为什么我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中国式父母
活到四十多岁,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妈妈难,做男孩的妈妈,难上加难!
儿子自从上了高中,脾气就变得特别大,就连我提醒他“到学校要多喝水”,他都要朝我咆哮:
“我渴了自己会喝!用你叽歪吗!”
我把儿子的情况说给我老公,想让他替我管管孩子,人家就两手一摊:“我还得上班呢,你自己看着来吧。”
好不容易熬完高一到了高二,儿子不仅脾气没有变好,成绩还开始下滑,从班上的前十名落后到了倒数。
我焦虑得不行,忍不住交代他:
“你自己对学习也上点心,学习是给你自己学的,不是给我和你爸学的,以后你就是当全球首富,我们俩也不去沾你的光,但你自己心里得有数啊,千万别被其他东西分神,那个手机平时也少玩——”
没等我把话说完,儿子就猛地大吼:“你能不能闭嘴!我一听你说话就想自杀!”
我吓了一跳,再也不敢开口了。
可事情远远还没结束。
在那之后,儿子就跟故意和我较劲一样,突然就在家里“躺平”了。
学不上了,作业也不写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日没夜地玩手机,一天就吃一顿饭,小便都用矿泉水瓶解决,满屋子的尿骚味。
我老公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见骂没用,就把儿子的房门撬开,想把儿子揍上一顿再说。
可儿子一米八的个头,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老公不仅没能揍成儿子,还反被儿子一拳打得鼻孔冒血。
老公想不开,哭着就要开窗户跳楼,还好被我给拦住了,不然真要出人命。
我们两口子在客厅抱头痛哭,邻居都来敲门问什么情况。
只有儿子跟没事人一样,把卧室门一关,照样玩他的手机。
我真的想不明白,我辛辛苦苦这么多年,怎么就养出了这么个冷血无情,狼心狗肺的东西!
01
我为儿子付出了一切
我和老公都是初中学历,两个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上过大学,所以从我怀孕开始,我们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培养孩子成材。
儿子出生以后,家里就靠老公一个人挣钱,我专门在家带孩子,收拾家务。
儿子上小学,为了让他专心学习,我连牙膏都早晚给他挤好。
夏天快四十度,我在厨房给儿子炖补汤,中暑了也要把儿子接到家里吃饭。
冬天零下,就因为儿子一句“想吃烤地瓜”,我就骑着电瓶车回乡下,找亲戚买了半麻袋的地瓜,回去当晚就发了高烧。
甚至在我刚做完阑尾手术,回家第一天,我就已经起锅烧油,给儿子做最爱吃的红烧肉。
儿子上初中后,我更是每天五点多起床给儿子做早饭,六点多叫儿子起床吃饭,七点半之前把儿子送到学校。等回到家,紧接着就要为儿子准备中午饭。
我就不信,天底下还有哪个妈妈,能比我更懂得关心照顾孩子!
可我没想到,就在我这么贴心的照顾下,儿子居然要求我给他办寄宿。
“妈妈,住学校也没什么不好,我不想你每天接送我那么辛苦了。”
儿子说。
“妈妈不辛苦,只要你能考上大学,妈妈再辛苦都是甜的。”
“可是……”
“没有可是,宿舍一个房间住那么多人,你晚上怎么睡得好?食堂的大锅菜那么难吃,能和妈妈做的饭菜比?没有妈妈在你身边,你怎么照顾得好自己?”
儿子皱了皱眉头,没多说什么。
儿子高中以后,交到了不少校外的朋友,每到放假就喜欢和朋友出去打球。
我告诉儿子:
“玩可以,但你要多和成绩好的玩,别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万一他们把你带坏了呢?”
儿子有点生气:“妈你别这样说,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我:“我不说能行吗?你要是真被带坏了,以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找不到工作怎么办?难道在家里啃老吗?”
儿子生气了,回到房间把门重重一摔,没再理我。
后来我找到儿子打球的地方,对儿子的那帮“朋友”说:
“你们以后不要再和我家孩子玩了,他和你们不一样,他以后可是要考大学的。”
儿子知道以后,跟我大闹了一场,也是从那个时候,儿子开始玩手机,对学习也没那么上心了。
我一催他学习,他就对我大吼:
“你能有点自己的生活吗!你可不可以不要整天围着我转!我快被你逼疯了!”
等到高二,儿子干脆连学都不上了,直接在家里“躺平”,没日没夜玩手机,甚至对自己的亲爹动手,差点把我老公气到跳楼。
我急得天天哭,就差跪在地上求儿子去上学,做梦都是儿子去上学的情形,人都快疯了。
反观邻居的儿子,从小到大都是寄宿学校,邻居一点心都没操过,孩子反而成绩优异,每回考试都是班上前几。
我想到自己这些年起早贪黑对儿子的付出,就差把命也给他,怎么就换了个这样的结局?
我想不通啊!
02
孩子厌学躺平,原因竟是我的“没苦硬吃”?
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焦虑得吃不下睡不着,天天在网上搜“高中孩子突然躺平怎么办”。
机缘巧合下,我接触到家庭教育系统,了解到了很多亲子知识,还和咨询师取得了联系。
在咨询师的科普下,我才知道,儿子之所以厌学躺平,主要原因不在于他,而是因为我是“没苦硬吃”型父母。
“没苦硬吃”型父母:
主打一个能忙活绝对不歇着,能受累绝对不享福,能复杂绝对不省事。
孩子七八块钱能解决的一顿早点,你非要凌晨五点多起床开始和面调馅儿,做饭一小时,孩子三分钟吃完,连味道都没品出来就该去上学了。
每天中午,学校外面都是小餐桌,你还是要天天接孩子回家吃饭,夏天顶高温冬天迎冷风,孩子来回遭罪就算了,午睡的时间还被耽误了。
孩子上初中想寄宿,你不同意,风里来雨里去的接送,累出一身毛病,孩子还不领情。
孩子表达出不满,你对孩子吼:
“我天天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我怎么养出来个你这样的白眼狼!”
孩子承受着你的责骂,看你的眼神越来越像看仇人,叛逆也随之而来——玩手机、不写作业、上课睡觉、跟同学打架……
你辛苦那么多年,力出了,亲子关系没搞好,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越来越糟。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没苦硬吃的背后,本质是“无效付出”。
无效付出是指花费了精力、时间、金钱等资源,但最终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或回报的情况。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期待他人满足自己的需求,结果得到的总是无可避免的失望。
哪怕我们付出了全部的爱、时间、心血,可换来的失望、愤怒、忧郁、委屈、痛苦,还是如潮水般涌来。
我们的人生处在这样的负能量里动弹不得,处处受限。
而忘记了,牺牲自己去付出,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对方不需要,你却一直给,那不是表达你爱ta,而是你缺爱了,以付出的行为在索取爱。
听完咨询师讲的,我很委屈,我说:“我对孩子好我还有错了?如果我就是愿意一直这样对他呢?”
咨询师:“那你就要做好孩子持续躺平厌学、沉迷手机,对父母动手、甚至在家啃老,患上心理疾病的准备。”
我愣住了,想到儿子动手打他爸的样子,内心的恐惧抵达了顶点。
咨询师指导孩子妈妈
03
“空椅子疗法”,拯救了我和儿子的亲子关系
我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把儿子拉进了我们的聊天群。
一开始,儿子非常排斥,连着把群退了好几次,而且朝我发火,说:“那些都是骗子!也只有你这种没脑子的会上当!”
我又气又伤心,干脆不再去管了,由着咨询师自己去私聊儿子。
过了有一个星期,咨询师让我在家里专门腾出一个房间,里面什么都不放,就摆一把椅子。
我虽然不理解,但还是照做了。
之后我发现,儿子经常进出那个只有一把椅子的房间,而且一待就是一两个小时,时不时还有哭声笑声传出来,跟闹鬼一样。
我老公担心儿子成了精神病,好几次想冲进去看是什么情况,都被我拦住了。
可我自己心里也没底。
万一儿子和我们的关系没改善,还成了精神病,我该找谁哭去?
担心没有两天,我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走出房间了。
他在冰箱翻了一通,可能是没找到爱吃的,就跟我说:
“妈,给我转十块钱,我想买两瓶汽水。”
我激动得眼泪差点流下来,已经记不得儿子上次跟我好好说话是多久之前了,赶紧把钱转给他,另外给他买了两大提他爱喝的汽水,给他屯到冰箱里。
之后的日子,儿子出房间的次数越来越多,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虽然更多的时间还是喜欢玩手机,但起码已经能和我好好说话了。
我激动地问咨询师,到底给我儿子喂了什么灵丹妙药。
咨询师却说,他只是用了“空椅子疗法”。
空椅子疗法:
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空椅子疗法起源于格式塔治疗,由其创始人弗里茨·皮尔斯所发展,旨在帮助个人面对心灵深处无法调和的冲突。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人静静坐在房间中,对面是一把空椅子。心理咨询师轻声邀请他:“那个让你感到不安的人,或者是你内心那个一直压抑的情绪,就坐在那里,现在,你可以自由地跟它对话。”
咨询师会鼓励参与者表达压抑已久的情绪,与想象的对象交流,从而对过往的伤痛,或未解的疑问,进行直面的探讨。
在那一刻,空椅子不再是一个具象的存在,而成为了内心世界重新和解的象征。空椅子疗法也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治疗技巧,更是一种引导人们面对自我内心真实的勇气。
通过这样的疗法,我们常常能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我,进而领悟到压抑情绪背后的更多意义。
听起来太深奥了,我不是很懂,但咨询师给我发来了一段录音,说是已经取得了儿子的同意。
我一听,里面正是儿子的声音。
“妈,我真的不用你为我付出那么多,我已经长大了,我需要有自己的空间!”
“比起你做的饭,我更喜欢吃学校的,你不用每天给我早起做饭,我也不需要你接送我上学,你真的很烦!”
“我想寄宿!我不想天天面对你!”
一开始,儿子的声音充满愤怒,渐渐地,儿子平静下来,声音开始变得痛苦,甚至哽咽。
“妈,其实我根本不想对你吼,更不想对爸爸动手,可你们一直在逼我,我只要一睁开眼,就要面对你们,我真的自杀的心都有了。”
“只有玩手机,能让我暂时忘记烦恼。”
“妈,对不起,我不应该吼你,我更不该对我爸动手。”
听到最后,我已经哭得不行,再傻也明白,儿子之所以会对那张“空椅子”说这些,是因为他把椅子幻想成了我,他的妈妈。
我终于醒悟,发现我过去对儿子的那些“付出”,错得有多么离谱。
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孩子出现问题是“果”,那么家长的问题才是“因”。
在咨询师的建议下,我找到了一份工作,不再每天待在家里,为儿子的未来焦虑。
我把饭钱转给儿子,说:
“你现在大了,以后吃喝拉撒都由自己做主,妈妈不在家的时候,自己点外卖吃吧。”
儿子给我回了个“震惊”的表情包。
毕竟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主动给他点过一次外卖,即便他点完了,我也要唠叨他好久。
上班以后,我适应了很久,每天都在焦虑,担心儿子照顾不好自己,但我都咬牙坚持住了。
逐渐的,我的注意力被工作转移,每天越来越开朗,和同事相处的也和睦,上班就是说说笑笑。
发工资那天,我去逛街买了衣服。带了十几年的孩子,我第一次认真打扮自己,发现除了“妈妈”的角色外,我更是一位女性。
四十多岁,还不算老,趁着皱纹没有爬满全脸,更应该享受生活和美丽,何必把自己困在“没苦硬吃”的操劳里,每天都充满负能量?
回望之前围着灶台转的日子,每天和油烟机打交道,我的感觉就像做梦,别说儿子不理解,我自己都没办法理解我是怎么受得了的。
我对老公说:
“我现在想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强扭的瓜不甜还伤胃。以后咱儿子爱咋躺咋躺,我只负责让自己开心。”
老公经历过这一切,人也想开了,反正现在养孩子又不指望能给自己养老,只要不违法犯罪,爱咋咋地吧。
正好赶上假期,我们俩把工资一合计,直接报了个省内游,准备先把家门口的风景看上一遍再说。
可没想到,等旅游完回到家,儿子居然不见了。
打电话一问,人家自己跑学校上课去了!
孩子妈妈向咨询师表达感谢
“你们俩倒是玩开心了,我一个人在家无聊得要命,连个吵架的都没有,游戏玩腻了也就那样,还不如到学校上课。”
儿子在电话里抱怨。
我哭笑不得,无奈又欣慰。
“妈,我想吃你做的红烧肉了,我现在觉得学校的饭菜也没那么好吃。”儿子说。
我答应他:“好好好,妈今天就给你做。”
“那你们记得来接我下晚自习。”
老公夺过手机:
“下什么晚自习?我马上去学校给你交住宿费,你给我老实在学校里待着吧,我跟你妈忙着过二人世界,没事别打扰我们,都多大个人了,想吃红烧肉不会自己点外卖?”
没等儿子说话,我老公把电话一挂,神清气爽。
之后的日子平静而安稳。
由于儿子落下的功课太多,第一次月考成绩出来,分数惨不忍睹。
我和老公不管也不焦虑,反正他想上辅导班我们就出钱,不想上我们也不劝,都随他自己。
没想到儿子还挺自觉,提前就找到了寒假补习班,放假以后天天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上补习班的路上。
我们看着他那个劲头,觉得大学应该是稳了。
本以为要到高考才能验收成果,可没想到,高三开学的上半年,儿子就被保送到了一所211重点!
我和老公高兴疯了,就差敲锣打鼓告诉所有亲戚。
回想过去那些噩梦一样的日子,我不由得想起咨询师曾对我说过的一段话:
父母的付出,当然是有用的,只是要用在对的地方,用在真正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地方。
与其为孩子学会在婚姻里隐忍,不妨解脱自己,也解脱孩子;
与其为孩子的成绩殚精竭虑,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孩子身上押注,倾注了全部心血,而放弃了自我成长和追求。
与其逼孩子看书,监督孩子写作业,不妨先逼自己一把,以身作则,用环境影响孩子。
记住,还是那句老话,育儿先育己,不然你的付出就会变成无效付出,一切努力也都成了“没苦硬吃”。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牺牲”,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做到因材施教,才是最正确的育子之道。
纽 扣 家 庭 教 育
解决数万名家长的各种心理咨询需求
让千万家庭教育困惑者走出阴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