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儿厌学抑郁,吞药自伤,休学2次,躺平1年后,终于“重生”:我的这种爱,是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摘   2024-12-07 17:25   山东  


孩子年龄/性别:15岁/女孩

心理指导老师:张老师

情况介绍:

孩子被诊断为中度抑郁,厌学,一写作业就恶心,考试心慌、冒冷汗;

情绪不稳定,经常莫名其妙大哭,曾偷吃奶奶的安眠药,拿小刀划伤手臂;

休学2次,沉迷游戏和短剧,自暴自弃,不想有任何改变,躺平1年。 

 

现在,孩子心理能量增强,不再自暴自弃,对未来学习和生活充满希望,能够自主复习功课,为明年中考做准备。


一年前的今天,15岁的女儿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那段日子,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场无尽的噩梦。我几乎天天以泪洗面,无数次祈求老天爷能救救我的女儿。


也许是上天看到了我的无助,听到了我的祈愿,让我在一年后的今天,终于明白:


为什么明明倾尽所有去爱女儿,却依然没能养好她,反而让她陷入了抑郁的深渊,还一度差点失去了她。


幸运的是,经过一年的努力,女儿终于从抑郁的泥潭中挣脱出来,重获新生,正全力以赴努力学习,为明年中考做万全准备。



这一路走来,真的太不容易了,但每当看到女儿日益开朗、自信的模样,我觉得所有的付出和等待都是值得的。


我想把这段经历写下来,分享给那些同样正在经历困境的父母,希望我们的故事能给他们带去一些希望和力量。  



女儿突然抑郁了

吞药、自伤,还休学2次


从上小学开始,女儿的学习成绩就一路绿灯,直至升入重点中学。


就在我们为自己的教育沾沾自喜时,女儿的问题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


自从升入初二,她的成绩就急转直下,情绪也不稳定,一写作业就莫名其妙大哭、发脾气,崩溃的时候还把作业本撕得粉碎。


每天都黑着一张脸,没有一点笑模样,连话都不愿和我们多说一句。


学习上是能混就混,做作业心不在焉的,我们给她定的复习计划,她总是一拖再拖,整个人无精打采的,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一提学习,她就像被针扎了一样,冲我们直跳脚:“别跟我提学习!一提我就烦!”


到了下学期,女儿的情况越发糟糕了。


每天早上上学前,她都要磨蹭半天才出门,总叨叨着说一考试就紧张得要命,手心冒汗、浑身发抖。


放学回家,她一屁股坐在书桌前,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课本,半天不动一下笔。


一说让她写作业,她就眼泪汪汪的,找各种理由推脱,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头晕恶心。


每次想跟她好好聊聊,可没说几句,她就突然爆发,一边大哭一边抓狂地扯着自己的头发:


“你们根本就不懂我!就知道逼我学习!我过得这是什么狗屁日子,真没意思!”


见她那副样子我也来气,立马回怼过去:


“你别不知好歹,我们不都是为你好,我们天天费力不讨好,图什么?!”


我真的很纳闷,让她学个习怎么就这么费劲,就像要她命一样!


直到女儿偷偷吃了奶奶的安眠药,我才意识到,女儿的问题远比我想象中严重得多。


幸好女儿没出什么事,否则我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


就在我百思不得其解,女儿为什么会做这种傻事的时候,医生却告诉我,女儿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我们家的好日子算是彻底到头了。


得知自己生病后,女儿更有理由不学习了,直接选择“躺平”,竟提出了休学的要求。


在家的日子,只要不聊学习,女儿都挺正常的,刷手机、玩游戏、看短剧,吃饭睡觉也都挺好。


但只要我一提上学的事,她脸色立马就变了:


“你就知道让我学习,我不学习就是个废物呗!”


“我都这样了,你还只关心学习,你还是不是我亲妈啊,是不是想逼死我!”


看着她那歇斯底里的样子,我吓得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在那两个月里,为了让她心情好点,我事事顺着她,感觉自己这辈子都没这么憋屈过,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有一天,我看她心情不错,还主动聊起了以前的同学,我就小心翼翼地试探她有没有想回学校的打算。


没想到,她竟爽快地点头答应了。


虽然我心里直打鼓,但女儿既然答应去上学,总算是个好的开始,比一直待在家里强。


可正当我以为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的时候,女儿又出了问题。


老师告诉我,女儿在上自习课时,竟然用削笔刀使劲划自己的手臂。


而且,她胳膊上的伤疤已经结痂,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我一听,吓得腿都软了,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流。


女儿这副模样,我这个当妈的竟然丝毫没察觉,我真想狠狠抽自己一巴掌。


于是,在复学1个多月后,我又不得不给女儿办理了休学手续。


女儿第二次休学后,我整天都提心吊胆,我太怕了,生怕自己一不注意,她再出什么事儿。


为了照顾女儿,我甚至不惜把干了十几年的工作都辞了,专门在家伺候她。


可女儿就像捏住了我的软肋一样,变得越来越放纵。


天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除了玩游戏、看直播,就是睡觉,一整天都不出门。


就连吃饭,都得让我给她端进去吃,不端就不吃。


我有时候真担心她在里面有个好歹,一天得敲好几遍门,整个人都快神经质了。


后来就连吃药也开始敷衍了事,要么偷偷藏起来,要么趁我不注意就倒掉。


在她面前,我处处小心翼翼,生怕她哪一会又情绪失控。


要是见她心情不好,我一整天心都提到嗓子眼儿,就怕她会做出什么傻事来。




自从女儿抑郁后,我们真的妥协太多了,对她几乎是有求必应。可是,即使这样,她的状态还是没有任何改善。


有时候,我经常在半夜偷偷哭醒,想起女儿小时候的事情,心里就难受得要命。


现在,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拿女儿怎么办才好了! 



我给了女儿“最好的爱”

她为什么还会抑郁?


我想不明白,我们两口子倾尽所有,只为将女儿培养成最完美的孩子,为什么她非但不领情,反而还陷入了抑郁的泥潭?


在持续的学习和反思中,我逐渐一点点摸清了女儿抑郁、厌学背后的真相。


我曾给予女儿看似“完美”的爱,实则是对她的压抑,是我“以爱之名”对女儿进行的无形控制。


可是,在这之前,我一直坚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无可挑剔,对女儿也是以“最好的爱”去对待的。


说实话,我和老公都是事无巨细、爱操心的父母,对女儿的教育更是倾注了全部心血。


为了让女儿全身心投入学习,我几乎包揽了家里的大小事务,就连洗碗、取快递这样的小事我都不让她插手。


为了让女儿出类拔萃,从她上学起,我们就事事为她规划,认为只有按照我们所设定的路线去成长,才是对她最好的安排。


女儿想学舞蹈时,我的理念却是实用主义,劝她学习钢琴,因为钢琴证书能加分,对未来升学有帮助。


女儿抱怨我给她报的兴趣班太多,我却批评她缺乏毅力,一直强调多学一项技能,未来就多一份选择。


每当她和朋友闹矛盾心情不好,想要在我这里得到安慰时,得到的却是我“以学习为重”的告诫。


虽然每个周末我都会带她出去散心,但去的从来不是公园、游乐场这样的地方,而是博物馆、科技馆等一些利于学习的场所。


每当女儿对我提出异议时,我总是用“这是为了你好”“将来你就懂了”这样的话来搪塞她。


......



经过老师的耐心剖析,我终于明白:


我所做的这些,自以为给予了女儿“最好的爱”,却从未真正站在她的立场去体会她的感受。


为了不辜负我们的期望,女儿只能不断压抑自己,努力迎合我们的期望,即便遇到困境,她也一直在强迫自己成为我们心中的“完美孩子”。


这种长期的自我压抑,最终导致女儿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引发了抑郁与厌学的情绪。


虽然女儿在第一次休学后,病情有所好转并重返校园,但她又不得不重新面对我们无尽的期待与压力。


从极端的压抑到短暂的释放,再回到高压状态,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她再次对上学产生了强烈的厌恶感,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


久而久之,在巨大的压力与拉扯的情绪之下,女儿只能选择用自伤和沉迷网络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女儿内心充满能量

正全力以赴备战中考


事已至此,我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女儿化解情绪,找回学习动力,早日重返学校呢?


心理老师告诉我,只要围绕着“提升内心能量”这个核心去做,问题肯定会迎刃而解。


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写道:


孩子的心很柔弱,可以被伤害成任何样子,而一旦自身能量被消耗殆尽,就很难修复。


也就是说:压垮孩子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孩子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支撑自己坚强。


网上曾有人提问:如果一个孩子长期处于低能量状态,后果会怎么样?


高赞的回答是:“她会很难认同自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活着没有意义,最后整个人都慢慢拖垮。”


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内心能量呢,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方法:


1

“我被看见”:把人生主权还给孩子


孩子并非父母生活的翻版,更不是任由父母操控的提线木偶。


对待孩子,真正的爱不应该是控制和压抑,而应该是理解和支持,看见孩子的真正需求。


然而,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常常不自觉地替女儿规划未来,做各种决定,担忧她未来的职业发展,把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她的身上。


从今往后,我会把决定权交还给女儿,让她在自由与尊重中,学会为自己的人生掌舵。


我会和她一起讨论她的兴趣和目标,鼓励她自己去设定学习和生活的目标,在她迷茫时,给她一定的引导和支持。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明白,孩子的人生应由他们自己去探索、去体验,而我们,应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而非决策者。


父母要把最终决定权交给孩子,让她自己去感受人生,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2

“我有价值”:别吝啬你的赞赏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被称为“冒牌货效应”的概念。意思是,人们总觉得像个冒牌货,不配得到幸福。


比如一个人,已经是很成功了,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很差劲,所有的成就不过是侥幸。


而这种“不配”的错觉,恰恰来自成长过程的打击。


以前,女儿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做的一些事情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目标时,我就会对她一顿指责和批评。


即使是有做得好的地方,我也很少给她表扬和鼓励,总觉得会让她骄傲自满。


今后,我要用心去观察女儿,多给她一些鼓励,发现她做得好的地方,多肯定,多认可,用正面评价为孩子赋能。


比如:“我看到你这次数学作业比上次进步了很多,解题思路更清晰了”。


这样的话,更能让她感受到我们对她的认可和自己的价值。


有句话讲得特别好:“看见孩子的价值,请别吝啬你的肯定。”


只有在充满和善与坚定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逐渐培养出自律的品质、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3

“我很重要”:我们最该爱的,是孩子本身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也不例外。


我经常不自觉地会把关注点放在女儿的学习成绩和外在表现上,一直希望女儿能成为我心中的“完美孩子”,却对她的努力视而不见。


每当她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时,我的反应往往是责备、训斥以及对她的不满,很少真正去理解她,去看见她所面临的困惑。


在以后,我会更加关注女儿的成长过程,而非仅仅看重结果。最重要的是,我会努力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支持她勇敢地做自己。


努力去感受孩子的心情,懂得她的追求,体谅她的辛苦,明白她的心意......这哪一样,都比关注成绩更有意义。


我们要爱的,是孩子这个具体的人,而非她为我们带来的荣耀。




现在,距离女儿从基地结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发复杂。


我期待着与她重逢的那一天,期待着看到她更加成熟、自信的模样。


在这段日子里,我无数次想象着女儿点点滴滴的变化,想象着她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出抑郁的阴霾。


短短半年时间,女儿的变化惊如天人,开朗、自信,内心坚韧有力量,对未来充满希望。


最让我高兴的是,现在的女儿学习动力十足,每天都能自主复习功课,正全力以赴为明年的中考做万全准备。


而女儿之前所出现的那些心慌、恶心等症状,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让我欣慰的是,当初在家里带去基地的抗抑郁药,也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逐渐减量


我知道,女儿所有的改变,都是基地老师们的功劳,是他们用爱与智慧,为女儿重新点亮了一盏通往未来的明灯。


如今的女儿终于“重生”,迎来了全新的自我,我们这个家也即将迎来久违的温暖。




陪女儿走过这段艰难的路程,我才真正明白:


我们爱孩子,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是谁”。


每个人在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想把自认为“最好的”教给孩子。


但却忘了,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帮助孩子走向独立。


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有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才能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真实案例

青春期叛逆抑郁焦虑症自卑敏感学辍学沉迷网络

专家访谈

黄杰校长:一招教你解决孩子抑郁焦虑问题!从小优秀的孩子为何长大“躺平”了? 岳晓东教授:抑郁症“不可小觑”,家长要正确认识抑郁症的危害! 张久祥:如何发挥夫妻关系在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

基地简介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

纽扣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经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12~18岁青少年心理辅导、行为矫正、兴趣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专门机构。基地采取严格的全封闭半军事化管理,采用心理引导、行为纠正、强化训练、感恩教育、社会体验、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对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孩子进行疏导和综合教育。


纽扣教育
汇聚全国优质家庭教育资源,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真实的家庭案例,传授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方法。集团270余位心理咨询师,助力千万父母,一起做智慧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