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论坛】音乐家真的能办好教育吗?

文摘   2024-12-01 08:01  
幸会音乐,创造你我的音乐生活


主持人语



如果说专业音乐家教育是精美、高端的盆景艺术的话,那么全民音乐教育就是平常却能提升人类生态环境的绿化事业。如果说盆景艺术追求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话,那么绿化事业追求的乃是提升空气质量、美化环境、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减少噪音甚至调节气候。

绿化事业是大道,与之相比,盆景艺术不过是小技。绿化事业不是制作一些精美、高端的盆景就能万事大吉,尤其是,让盆景艺术家来开展绿化事业,其结果可想而知。



郎朗曾在综艺节目上调侃到:“我记得我小的时候认为音乐老师是个高危职业,为什么呢?因为每次上音乐课班主任都说今天音乐课老师病了,我们改上数学课。我真的很担心那位音乐老师,因为我小学上了六年,那位音乐老师整整病了六年……”相信很多人对这种现象都深有体会,“病”的也不仅仅只是这位音乐老师,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一定存在不少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真正的音乐家去办教育| 争鸣》一文提出了解决方案。但“让真正的音乐家办教育”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恐怕只是模糊了问题的根由。

音乐家办教育与教育家办教育本质上存在很大区别,音乐家办办的往往是专业音乐教育,而教育家办教育则是面向全民的素质音乐教育。他们的目标与方向也大不相同,专业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少数专业音乐人才,全民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民族的音乐文化素养。那么到底是音乐家适合办教育还是教育家适合办教育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让真正的音乐家办教育”办的是什么教育,从文章可以明显看出是中小学的素质音乐教育。在这里,音乐到底为了什么而存在?新近出版的《为人生而音乐——谢嘉幸音乐研究文集》[1]或可提供思路。“为人生而音乐”,音乐是为了人生,而不是人生为了音乐。如果我们热爱人生,那么可以而且应该用音乐来打扮它,开发它,提升它,让它绚丽多彩放射光芒,使音乐成为每个人的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支持材料。对于音乐家来说可能“为音乐而人生”是伟大的,但“为人生而音乐”无论对于音乐家还是普通人来说,都更加伟大,也更加符合更广大人群的需求。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2]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通过音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面向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师来说,其核心所在是“为什么教”而不是“教什么”,困难所在是“怎么教”而不是“教什么”。因此并非“音乐知识能力愈高就教育教学水平愈高”,所以贝多芬不见得是合格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李白也不见得是合格的中小学语文老师,马拉多纳也不见得是合格的中小学体育老师。为什么?因为基础教育的根本规律并非知识规律和产品规律,而是教学规律和教育规律。

《为人生的音乐》还呼吁:“音乐教育事业首先是绿化的事业。当音乐界和整个社会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就真正有希望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当是面向全民的教育,而不是做出几个精美盆景。我们必须把培养单一的专门音乐人才目标扭转过来,转变为培养全面的具有高度创造能力和优秀道德情操的各种人才,全面提高国民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使音乐真正在人的精神土壤中扎下根。中小学音乐教育能不能为培养专门音乐人才支持?这自然是能的,但并能作为教育目标。

中信出版集团执行总编方希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讲述了一个故事:她的团队最近招聘了一些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但她总觉得这些年轻人太佛系,对激励奖励也不太在意。方希老师就很好奇。其中一个年轻人说出一个原因,他是从某个著名的高考大省考过来的,从小就得报5门奥数课——因为每个奥数老师擅长的方向不一样,从老家一路考到北京,已经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现在再让他要强,他已经没有那么多心力了。这种现象在我们音乐界也是习以为常,大多数音乐专业的学生,无论是音乐教育还是音乐表演,从小接触的都是音乐家的教育,专业化、强化的教育,内心对音乐的喜好也早已磨灭,甚至出现了憎恨。

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卡尔·弗莱什在《小提琴演奏艺术》[3]一书中提出:“多听伟大的演奏家演奏,少跟他们学琴。”伟大的演奏家的演奏都是极具个人特色的,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往往也较为单一,教育理念也过于专业和精英化,并不适用于大多数学生,尤其是素质音乐教育的中小学生,学生的自我个性和创造性也容易被教学模式中的条条框框扼杀。

根据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一项统计显示,中国琴童总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学钢琴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出来的钢琴音乐家却寥寥无几。我们现在很多学钢琴的孩子每天都在练习一些枯燥无味、毫无内容与情感的练习曲,很难从音乐里感受到美、获得幸福成长,但是被家人在旁边逼着、骂着去练习,这就导致了我们很多琴童拿到某个级别的考级证书后终生不再弹钢琴,甚至“见到钢琴就想吐”……

音乐家能办好教育吗?那要看是什么“教育”。如果是专业音乐教育,我的回答是我不清楚;如果是中小学的素质音乐教育,我的回答是不能。假如音乐家想办好中小学的素质音乐教育,他首先要完成教育家身份的转型。



注 释

1.谢嘉幸.为人生而音乐——谢嘉幸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4.

2.(苏)苏霍姆林斯基.把整颗心献给孩子[M].王丽娟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

3.(匈)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M].姚念赓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END



 栏目主持:张燚

美 编:蒋雅静

作|者|介|绍


侯梦飞

侯梦飞,河南漯河人,海南师范大学2023级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



往期回顾

【周末论坛】未来的优秀教师,首先需要成为这“三者”

【周末论坛】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什么?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是什么?——教育、美育与人的生命质量

【周末论坛】唢呐为什么不能有博士学位?

【周末论坛】不断“跨界” 不离其“宗”——谢嘉幸音乐教育学微观学术史研究

【周末论坛】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内涵、合理性与实现路径



-扫码关注-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15811444259,

进群一起聊音乐,话音乐教育

执行编辑:阿蓉老师、张媚

责任美编:宋梦莹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我就知道你“在看”

幸会音乐
幸会音乐,成就艺术人生!走进音乐,启动音乐思维,了解世界前沿的音乐理论、研究方向和内容,解决实际音乐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在国际视野下,继承、传播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将母亲唱过的我们的家乡的歌世代传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