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歌】黄土地上的交响——陕北民歌讲唱会

文摘   2024-12-13 08:01   内蒙古  


前些日子,我受学校艺术实践中心委托,参与“2024传统音乐盛会”系列活动策划工作。经过商量后,决定由我来策划一场陕北民歌展示活动。因为此前的10月26日,我刚刚在国家大剧院与陕北民歌研究会共同策划并成功举办了“黄土地上的交响——陕北民歌讲唱会”,于是,我趁热打铁,直接把那场活动的主题复制了过来。考虑到这次是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举办,场地变了,受众对象也与大剧院不太一样,再根据“2024传统音乐盛会”活动的定位,我们决定重新设计曲目。


提到陕北民歌当代改编创作,当属西安音乐学院的李兴池教授。于是,我在明确任务后第一时间拨通了李兴池教授的电话。说明情况后,我们说干就干,终于在昨晚面向全校师生,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陕北民歌爱好者们,呈现了一台精彩的陕北民歌讲唱会。


本次讲唱会我们将其特点定位为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传承性。在李兴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精心挑选了陕北民歌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等不同体裁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目,也同时考虑到唱词内容既要体现过去陕北人的“思念”“谋生”“心痛”,又不失在艰难困苦环境下陕北人的“热情”“乐观”“幽默”。



在曲目呈现方面,既有传统曲目,又有在传统原曲基础上的改编曲目。演唱者身份既有非遗传承人、民歌传唱者,又有专业声乐教师和学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我校学生社团“新山歌社”30余位成员自主报名参加了本场讲唱会,他们分别承担了独唱、女声小合唱、领唱中的合唱等节目,在诸位陕北民歌演唱家们的带领下,展示了我校学生学习传统民歌的风采。


作为主要策划者,我更希望本场的讲唱会体现其学术性,于是,我和李兴池老师干脆把舞台当成了讲台,我们在曲目间隙,与观众们分享了陕北民歌的体裁、风格特点、曲目背后的感人故事、与曲目相关的生产劳作方式以及陕北民歌的当代传承等话题。


讲唱会尾声,我抛出了两个话题:

1.当我们的社会进入了大机器化生产时代,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那些赖以传统的生产劳作方式产生的民歌,在今天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为什么?

2.鉴于登台演唱者的身份有非遗传承人,有民歌爱好者,有专业声乐工作者,如何看待与处理“民间唱法”“民族声乐”和“中国声乐”之间的关系?


感谢学校艺术实践中心的信任!感谢李兴池教授!感谢陕北民歌演唱家们!感谢我们“新山歌社”的同学们!感谢声歌系主任吴碧霞教授及声歌系领导班子的支持!感谢雷佳教授的祝贺🎉



-扫码关注-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15811444259,

进群一起聊音乐,话音乐教育


执行编辑:阿蓉老师、张媚

责任美编:宋梦莹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幸会音乐
幸会音乐,成就艺术人生!走进音乐,启动音乐思维,了解世界前沿的音乐理论、研究方向和内容,解决实际音乐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在国际视野下,继承、传播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将母亲唱过的我们的家乡的歌世代传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