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辅导】如何引导学生“做中学”——以《青春舞曲》教学为例

文摘   2024-12-04 08:03   江西  

         幸会音乐,创造你我的音乐生活


如何引导

学生

“做中学”

——

以《青春舞曲》教学为例


崔学荣教授聚焦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阐释了“做中学”的现存问题和音乐行动建议,以及如何以“编创与展示”学习任务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新思路。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教学之路,引领我们探索教育的新篇章。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国家级示范培训学习分享

崔学荣




崔学荣,女,博士,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及督导成员,音乐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兼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学术委员、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课标组核心成员。


(一) 音乐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轻视艺术实践,忽视创意表达

 (二)离身认知音乐,缺乏感性体验的做与学

 (三)单一感官体验,缺乏多觉联动的做与学

 (四)学生被动做与学,不能灵活解决问题



(二做中学的案例分析

——以《青春舞曲》“编创与展示”为例


激发动机阶段

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和音乐,例如选择一首民歌, 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歌唱、声势、律动、打击乐器、舞蹈 等进行创意实践;综合展示民歌艺术与相关文化,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

创作构思阶段

创作构思阶段可以让学生思考音乐作品表现的情绪和情感, 然后讨论用怎样的节奏、节拍、旋律或动作形式进行表现,运用 综合性艺术表现手段体现音乐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与内涵。

激发动机阶段

让学生根据构思实施创作或制作,并不断尝试和修改,直至自己满意为止。可以让学生边唱边记谱或边奏边记谱,如果是动作和剧本设计,可以用文字说明或图谱进行记录。

(1)“编创与展示”内容要求

(2)“编创与展示”学业要求

试唱(奏)试演阶段

学生和同伴对创作的旋律、节奏、声势、打击乐伴奏或律动等进行试唱、试奏、试演,并及时反思与评价,不断对自己的编创进行修改与完善。

表演或展示阶段

学生和同伴一起进行唱、奏、演、拍、动等,用各种方式呈现自己的音乐创作,或者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等进行展示。表演或展示可以是个体、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全班学生集体表现和展示。


(1)引子:接龙传唱

采取慢速,营造韵味悠长的感觉,凸显旋律的悠扬,仿佛歌声从远处传来。然后依次加快,最终进入原曲欢快热烈的节奏。

通过搭肩膀传递的方式表现“鱼咬尾”的创作手法,通过听觉、 视觉等直观感受与表现。


 (2)声势卡农+律动舞蹈

用拍腿、拍手、捻指组合而成的身体声势,以卡农(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感受歌曲生动鲜明的节奏特点。

后加入新疆舞蹈风格的简单律动,丰富艺术表现。


 (3)多声部合唱+钢琴伴奏

多声部合唱的编创,增加作品表现的层次感。

加入了钢琴伴奏,实现了歌曲从欢快到抒情的变化,更加突出了旋律优美流畅的特点。通过符合音乐特点的和声编配,挖掘小调暗淡、 悲伤的色彩,表现歌词中蕴含的对青春易逝的惋惜之情


(4)齐唱+弹舌+小乐器伴奏(铃鼓+手鼓)

主歌部分:人声齐唱,在声势律动基础上加入了弹舌、手鼓进行伴奏,在合作中探索不同节奏型的组合,鼓点交错,所产生的 不同音响效果,增加了歌曲的节奏动感,音乐表现更加欢快热烈。 

副歌部分:加入了铃鼓,清脆独特的音色使得伴奏声部的音响层次更加丰富,且更有新疆风味。

 

(5)和声+新声势+小乐器伴奏

分组不同节奏型的声势互动,伴奏乐器铃鼓的层层叠加,表现歌曲生动鲜明的节奏特点。声势伴奏变化重复,合作体验节拍错位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丰富艺术体验。最后加入和声声部,充满异域风情、增添音乐色彩。在感受、体验、表现新疆民歌音乐特征和独特魅力的同时,增进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流与评价阶段

师生共同对创作进行评价。学生能阐释自己编创的作品;能按 既定标准分析、评价他人的创作活动,并根据他人的评价和建议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1)艺术课程标准“编创与展示”的学业质量描述

(2)编创与展示《青春舞曲》“做与学”的成效

改进与提高阶段

(1)编创与展示《青春舞曲》学生改进

在编创与展示过程中,学生不断改进与完善,不仅提升了编创能力,也提 升了数字素养。他们运用视频软件及相关剪辑技术,录制与剪辑表演视频;并结合视频画面加入文字说明,阐释了设计意图,更直接、立体、有效地展现了自己所编创的作品。


(2)编创与展示《青春舞曲》多元评价

 编创与展示过程中,综合运用表现性评价、多主体评价,鼓励学生在同伴 互助的真实情境中创意实践、编创表演,在发挥各自优势的沟通合作中完成任 务,不仅习得了核心素养、提升了元认知能力,还能充分地展示自己、发现自 己、完善自我。


(三)“做中学”的音乐行动建议


(一)多觉联动体验,提升“做与学”的效率

(二)多样化艺术实践,丰富“做与学”的方式

(三)多元媒介辅助,提升“做中学”的策略

(四)跨学科音乐学习,拓展“做中学”的思路

 1.多感官参与

 2.肢体语言表达

 3.多元音乐要素实践

 4.多元音乐文化理解

1.听  2.唱  3.动  4.奏

 5.创  6.演  7.编  8.舞

1.利用生活中的道具凳子、杯子、书本、尺笔等,进行节奏游戏。

2.利用气球感知音的长短。

3.利用纱巾辅助律动,自由情感表达。

4.呼啦圈触觉、本体觉感知,律动体验,跳圈游戏。

5.多媒体动态视像辅助,丰富音乐体验。

6.利用平板电脑、手机库乐队、电脑等现代媒体,创作、展示与表演艺术作品,提升“做中学”的效果。

1.以音乐学科为主体,利用跨学科学习,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通学习,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音乐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在跨学科的“做中学”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以音乐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主线,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运用不同艺术形式进行创意表达与文化理解。


结语

 艺术课程以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类艺术实践贯穿学习 全过程。艺术实践就是要强调具身体验,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离 身认知,强调多感官体验、多媒介辅助、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多样化 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等核心素养,在玩中学、动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多元文化理解力的提升等。

文章转自公众号:音乐教学素材库



-点击关注-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15811444259,

进群一起聊音乐,话音乐教育

执行编辑:阿蓉老师、张媚

责任美编:宋梦莹


 



 


幸会音乐
幸会音乐,成就艺术人生!走进音乐,启动音乐思维,了解世界前沿的音乐理论、研究方向和内容,解决实际音乐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在国际视野下,继承、传播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将母亲唱过的我们的家乡的歌世代传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