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酒市场作为酒类行业的重要细分领域,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其中,头部老酒企业在品质与标准引领、市场拓展与消费引导和文化塑造等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作为国内老酒头部企业,在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及影响力的歌德盈香却在今年突然“爆雷”。
据媒体报道,歌德盈香公司存在拖欠员工工资、提成等情况,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离职员工利用“老酒歌德名酒专营店”授权号开启直播公开讨要薪资,使其陷入讨薪风波;同时,歌德盈香线下多家门店,如歌德老酒行、也买酒等店铺关闭,销售渠道受阻、收入减少;此外,还出现了公司所持有的全兴酒业、中茶网络科技等企业股权被冻结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困境和经营风险。
无论是管理失误还是贸易纠纷,都让市场对歌德盈香的现状表示担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自称“老酒专家”的歌德盈香失速,陷入困局?
收藏市场遇冷,新兴销售渠道加剧行业竞争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老酒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一方面,自去年以来,白酒行业进入调整期,整体面临动销减慢的情况,带动高端老酒市场也出现下滑——消费者对于老酒的投资热情有所降温。
在今年的嘉德香港秋拍中,被称为“绿美人”的一套24瓶原箱1957年产稀有茅台酒款,最终以2450万港币成交,低于估价2500万港币。而此前,在2017年荣宝斋的春季拍卖会上,1957年的“绿美人”仅单瓶就拍出253万元的价格。
可见高价老酒收藏市场热度较高峰时期有所下降,做拍卖起家的歌德盈香,自然也难免受到影响。收藏市场遇冷,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歌德盈香资金链承压。
另一方面,随着老酒市场的发展,新的参与者不断涌入,除了传统的酒类经销商和零售商外,电商平台、拍卖行以及新兴的酒类销售渠道等纷纷涉足老酒领域,市场竞争格局更加复杂、激烈。
尽管歌德盈香拥有歌德老酒行等线下门店,但其过于依赖线下直营这类传统营销模式,在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方面的布局和发展相对滞后,单薄的线下销售渠道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新进入者则凭借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对歌德盈香这类头部老酒企业构成有力的竞争威胁,进一步瓜分其市场份额,使其盈利空间受到限制。
经营成本过高,企业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歌德盈香采用的重资产运营模式在保证老酒品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为确保老酒 “瓶瓶保真”,歌德盈香在收藏、鉴定、仓储和运输等环节投入了大量资金,导致成本居高不下;大量的老酒库存占用了巨额资金,使得资金周转速度缓慢,盈利能力受限。
并且,这种模式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较差,一旦市场需求下滑或资金链紧张,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此外,歌德盈香在过去几年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增资扩股和投资并购活动,如2015年斥资6亿元收购也买酒、2018年收购酒老板、2022 年入股全兴酒业等。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虽然有助于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但也分散了企业的资源与精力,且使得企业资金压力剧增,资金链变得更加脆弱。一旦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资金链非常容易断裂,引发经营危机。
并且,从歌德盈香的爆雷事件我们还可以看出,其内部管理也存在严重问题。
欠薪风波反映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这不仅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也损害了企业的声誉。此外,歌德盈香在面对危机时的应对措施不够及时、有效,未能及时安抚员工情绪和解决问题,导致事件不断发酵,对企业形象造成了更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歌德盈香在战略规划、决策执行等方面也可能存在漏洞,这些问题也会导致其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反应迟缓,错失发展机遇。
受合作伙伴危机影响,市场信心动摇加剧企业困境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选择与合作关系的维护,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若合作伙伴出现问题,可能会通过供应链、资金链等渠道传导至自身,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
歌德盈香与华侨控股集团的合作曾被视为重要的战略布局,但华侨控股集团执行董事余增云的失联事件,对歌德盈香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尽管歌德盈香对不法分子在网络散布谣言,称公司仓库遭所谓“封存”的事件进行声明否认,但合作伙伴的危机仍引发了外界对其资金链、经营状况等方面的猜测,造成公司声誉受损,市场信心动摇,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困境。
总结
歌德盈香爆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商业模式的弊端、以及经营管理的问题,共同导致了企业陷入困境。
这一事件也为酒类行业企业敲响了警钟:
密切关注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增强市场适应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优化,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加强经营管理,合理规划扩张战略,优化资金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避免类似的危机发生。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酒类行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以此促进酒类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