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梁慧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天津天士力,从事酱香型白酒相关科研工作,开始了与国台酒的缘分。
国台酒业集团,是天士力历经20多年精心打造的政府授牌的茅台镇第二大酿酒企业。在天士力这个大家庭里,在国台这个平台上,工作近二十年时间,梁慧珍不断成长,如今除了担任国台酒业集团酒体设计中心副总监,还是正高级工程师,国家级露酒评委,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酱香型白酒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天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酒体设计师(一级)。
回望这段经历,虽然岗位有变化,但梁慧珍的工作始终是围绕用科技解析茅台镇正宗酱酒,一直在用行动为国台“打造现代健康白酒·创新现代饮酒文化”的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1999年扎根茅台镇以来,国台始终认真学习、解析正宗传统酱酒工艺,按照“秉承传统不泥古、科学创新不离宗”的理念,探索智能酿造,走出了一条具有国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像梁慧珍这样的国台人,不遗余力地奉献智慧,力求揭开传统酱酒的神秘面纱,酿造出一瓶更受消费者欢迎的好酱酒。
(国台酒业集团酒体设计中心副总监梁慧珍)
01
解密茅台镇酿酒微生物
以科技创新解码茅台镇酱酒“黑匣子”,这是国台的企业发展战略。
正是因为国台这种前瞻性的战略部署,让一大批学子离开大学校园,入职国台后,就有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学习发酵工程专业的梁慧珍,一开始就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入职天士力研究院,从事酱香型白酒相关科研工作。
2005年,大多数国台酒的科研项目都在天士力研究院平台开展。梁慧珍说:“她入职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从事酱香型白酒微生物及应用类研究。”
梁慧珍对这个项目至今都记忆犹新,缘由是经验尚不丰富的她,受到公司信任,担当了重任。
梁慧珍坦言:“虽然在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过白酒行业相关工作,但科研方面的工作经历,仍然是一张白纸。因此,接到任务后,科研工作思路也不是特别清晰。”
本身骨子里面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面对这个具有十分挑战性的项目,梁慧珍没有打“退堂鼓”,而是迎难而上,积极地寻找解密之法。
如何解密?梁慧珍自有“良方”——
一个“良方”就是读万卷书。
梁慧珍是一个爱学习之人,在她的书柜里,大多都是研究类的书籍。这些外人眼中晦涩难懂的专业书里,却能看到她学习时做的笔记。她很直白地说,“或许这些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并不‘感冒’,但对于我来说,就是‘宝贝’”。
另一个“良方”就是行万里路、名师指路。
梁慧珍带着解密酿酒微生物的目的,遍访各地行业专家、高校学者等,虚心请教,有不少老师都慷慨分享经验,把所知所想告诉了她。
持续的付出与努力,让梁慧珍渐渐明晰了解密微生物的方法: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和代谢组学方法。
“这个方法是首次引进,却给酱香型白酒酿酒微生物研究打开了新局面。”梁慧珍如是说。
有人会问:“为什么梁慧珍如此执着?”
实际上,梁慧珍内心除了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外,还有更深层次原因,那就是由于酱香大曲酿造工艺复杂,属于开放式生产,微生物群落不稳定,且大曲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导致基酒质量和产量不稳定,急需开展酱香酒制曲生产及环境微生物研究。
既然已经找到方法,剩下的就是执行和落实。
梁慧珍带着团队不舍昼夜,将找到的方法引进酱香酒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系统性研究中,找出复杂微生物体系中起关键作用的优势功能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建立酱香酒微生物菌种库。
从那时起,梁慧珍在微生物研究板块持续耕耘了多年。酱香白酒酿造微生物随着酿酒区域和酿酒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变量多,过程复杂。梁慧珍解释道:“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等酿酒时令,都与微生物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在此基础上,2013年至2014年,梁慧珍申请并主持了贵州省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酱香型白酒强化大曲研究”,获项目基金40万元。最终,该项目实现了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梁慧珍说:“当时,我们选取了优势微生物进行强化大曲生产,经过实践,大曲质量大幅提升且批次间质量稳定。同时,应用于基酒生产,基酒酱香和曲香明显,杂醇油含量低,提高了基酒质量,当年就实现了利润,还申请专利3项。”
梁慧珍很清晰地认识到,微生物研究是一个周期长、系统性的工程。再多的成就,皆是过去,只有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有新的成绩。
02
勾调的智能化和基酒的智能“身份证”
梁慧珍,是敢于“挑大梁”的人。
从1999年起步之初,国台就严格秉承茅台镇正宗大曲酱香酿造工艺,持续积累各个主要工艺环节的技术参数。2011年,国台四大生产基地之一国台酒庄兴建,国台步入科技升级快车道。经过十多年科学探索,国台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创新,初步建成了符合“天人智酿”标准的全流程智能酿造体系。
多年来,国台科研人按照公司的战略部署,朝着智能酿造的方向加速前进。2016年,梁慧珍兼任国台酒体设计中心主任,到2019年,梁慧珍又接到新的任务,主持国台酒智能勾调研究项目。
国台为何要做这方面研究?梁慧珍说:“在传统勾调过程中,由于酱香酒利用不同年份,不同轮次间进行勾调,基酒品类繁多,且勾调过程受到勾调人员身体情况等人为因素影响,导致批次之间质量不稳定。”
科学探索智能勾调,实际上就是减少人为误差,通过长期对勾调工艺数据化、信息化的采集与分析,从而使勾调工艺标准化、智能化。
梁慧珍认为,智能勾调,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智能勾调提炼总结了人工勾调的经验,走向标准化,将给行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智能勾调是否会替代人工勾调时?梁慧珍的回答是:未来智能勾调仍然不能全部替代人工勾调,因为酒本质上是食品,人的感官评判仍然很重要。以后将是仪器和人感官评判结合,相辅相成,勾调出最好的酱酒。
智能勾调研究只是梁慧珍工作内容之一,她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把控国台酒四个生产基地基酒质量情况,将基酒进行详细分类分级,经过品评后,建立盘勾基酒智能质量档案,包括感官等级、感官描述、理化检测、各种色谱检测等,构建基酒的“身份证”。
梁慧珍说,现在国台库房中的每坛酒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其信息包含感官品评、酱香风味等。在这些数据支撑下,要查找某一坛酒,方便又快捷。
智能勾调、基酒智能质量档案等,梁慧珍又和“智能”打上了交道,并将深耕下去。
03
以酒体顶层设计,做好国台酒产品开发
2016年,梁慧珍到国台酒业集团酒体设计中心工作。这是一份既要站在宏观层面构建酒体设计架构,又要落实到微观具体酒体品评的工作。
酒体设计与勾调是区别的。梁慧珍说,酒体设计,就是要做好国台酒酒体的顶层设计,制定整套规则体系,勾调师则按照这套规则进行勾调。
梁慧珍坦言,酒体设计,是酒企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一方面要按照公司的规划战略,作相应部署;另一方面,就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消费者的反馈,生产出、开发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
产品开发绝非随心所欲,凭自我感觉判断,而是需要向市场收集调研报告。途径有二:一是根据国台销售公司市场一线人员提供的市场调研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二是根据市场畅销产品分析,以及网上相关渠道,进行大数据分析。
因此,开发产品的定位是什么,消费者将会哪些反响?这些都是梁慧珍要进行思考问题。她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产品开发设计,就像做一道美食,要做成什么样的风味,根据需求设计开发,才能赢得消费者喜欢。
从2020年开始,梁慧珍将研究领域扩展至保健酒、露酒产品研发等领域。今年,梁慧珍获聘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级露酒评委。梁慧珍能取得此称号,是经过培训、考试、实操等多重严格考核通过的,这过程既要个人的专业知识支持,也需要天生的悟性。
与酒打交道多年,梁慧珍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她说:从事白酒行业30余年,在国台工作也有近二十年的时间,几乎见证了国台的各个发展历程。自己从刚开始工作时的“小白”,到今天能独当一面的中坚力量,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获得了很多锻炼机会。
梁慧珍说:“要做一项事业,平台很重要,感谢国台这个平台,让自己做了一些事情,有了一点成绩。”
作者:酒客岛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