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仪|当一名古代文人,选择去种地

文化   2024-08-05 09:01   北京  

🌱


《南村别墅图之竹主居》局部 明 杜琼


近来很火热的一种说法是,“种地”已经被刻在了中国人的基因里
虽是戏说,但耕地,确实是古代文人曾躬身践行过的生活方式。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就是一位“可耕可读”的文化宗师,赵孟頫的外孙女婿,生活在元末明初的陶宗仪。
现在暄桐教室的桐学们正在临习的杜琼《南村别墅图》,所画的,就是他的园舍。算来,他是我们能够学习这套册页的缘起呢。
而陶宗仪的一生,确实“清风雅致”。
在土地劳作,和在心灵的田地耕耘,并行不悖。重要的是你,是始终美好的你自己。
相信,你会和文人们一样,喜欢他的💛




陶宗仪生在元末,至明永乐年间高寿而终,年九十。元末明初之际,能活到耄耋之年的著名文人实在不多,陶宗仪就是其中一位。
他一定有他的秘诀。
在先生漫长的一生里,一个至为重要的人生节点,是“二十有志于科名,执笔论当世事,主者忌之,即拂衣去”。针砭时弊,考场失利。
尽管出身世代业儒之家,受到很好的教育,自身也聪颖好学,但元末的时局如此,于是如《明史》所载:“一不中,即弃去。”

他还这么年轻,但也毅然地拂衣而去。

《山水册八帧》局部 清 石涛

孙作在《陶先生小传》中形容他的性格为:“冲襟粹质,洒然不凡。”
他洒脱,既然不愿宦海沉浮,便在田陇间,好好耕耘。
现在我们常说,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也说不要去美化没有选择的那条路,但或许更为重要的,是认真承担起那已选的道路,尽力而为。
陶宗仪有这样的能力,他“务古学,无所不窥”,会的、感兴趣的事,可多了✌️


陶宗仪真的去种地了。

经历“崎岖乱离几二十年”,寓居过杭州、湖州,他最终选择在松江定了居。在这里,度过一生的大部分时间。

归去来兮,务农隐居,陶宗仪的学生们筹资帮助老师买地建屋,他给这片田舍取了个朴素的名字:南村草堂。意在“志俭也”。

《南村别墅图之蓼花庵》 明 杜琼

《南村别墅图之拂镜亭》 明 杜琼

既然走上隐逸之路,他很自然地想起陶氏出过的著名两位文人隐士——东晋的陶渊明和南北朝的陶弘景。尤其是文人偶像陶渊明,后来他给南村草堂取了个别名,叫“小栗里”,因栗里曾是陶渊明居住过的地方。

也形容它为“桃源小洞天”。因为尽管规模不大,屋舍简陋,却拥有清旷的景致,可如构造园林般向外借景,于是草堂的周遭,皆是他的园子。兴致来时,漫步松蹊菊圃之间,或登高遥望,确实如见陶渊明南山之景。

而他,也真如陶渊明一般,“晨兴理荒秽,带月禾锄归”。

《陶渊明诗意册页》局部 清 石涛

劳作是很具体实际的事情,陶宗仪在“农事年年在,家常顿顿谋”的日子里备尝艰辛,但除了作诗排遣,从未真正抱怨过。

毕竟丰收有时,欠收有时,如人生的高山低谷,而有一种实在的可期,叫“更待明年春笋出,就林烧熟味如酥。

他说自己“身安岂厌贫”,或许归隐真正的秘诀恰是,平常心。



如今,陶宗仪最常被引用进作文的,是一个“积叶成书”的典故。

这个故事是说,陶宗仪在劳作的闲暇间,与学生们谈古论今,有所得时,便记录到树叶上。“贮于瓮,埋树下,十年积数十瓮”,整理出来了三十卷,集为《南村辍耕录》。

“积叶成书”用于形容人持之以恒、勤奋好学,但陶宗仪不只是简单地勤奋,张枢的《南村赋并序》描述得更为准确些:“著书累十万言,不自知其勤也”。
《南村别墅图之闓杨楼》局部 明 杜琼

先生是勤而不自知。为何能不自知呢?或许是消融了目的。他是真的爱学问,爱读书。

陶宗仪创作的这部《南村辍耕录》,百科全书式地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考所闻,从典章制度、民俗掌故,到书画、戏剧、诗词,志怪小说,应有尽有。放在今日,陶宗仪绝对是位深藏功与名的“百科词条贡献者”了。

好比,他录入了黄公望的《写山水诀》,将大师的武功秘笈分享于世,又有细碎的,如考证“娘”字,乃俗书也,古无,当作“孃”。

《富春山居图》局部 元 黄公望


还如严格的乐评人,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南村辍耕录》里,甚至出现了木乃伊“条目。陶宗仪这个称呼干尸的叫法,我们沿用至今。在做学问这件事上,陶宗仪真正做到了致广大,尽精微。

除了《南村辍耕录》,陶宗仪还写了一部同样广博的《说郛》,老友杨维桢为之作序说,“学者得是书,开所闻扩所见者多矣”。
《真镜庵募缘疏卷》局部 元 杨维桢|与陶宗仪同时代的杨维桢同样才华横溢,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是书法家,元末江南诗坛泰斗,还是铁笛吹奏高手


他深研书法史,写出一部《书史会要》,至今都是研究书法史必备的工具书。作为赵孟頫的外孙女婿,他曾向妻舅赵雍学书法,但在漫长的日子里,更多是将书法作为忙中偷闲的消遣,和读书,著书,本质上,都是等同的。

《篆书诗经五章册》局部 元 陶宗仪

陶宗仪的人生之道,不过是把喜欢的、认定的事,认真去做,做了一生。

邵亨贞在《南村草堂记》里,称他“无所矫揉,终身弗渝”,是尊敬与诚恳的概括。殊不知他的性情,他的可爱,都存在于字里行间,在每个辍耕片刻的树荫下,也在师生的谈笑间。

老师,其实是个十分自由、浪漫的人呢😊



之于晚年的陶宗仪,最令他欣慰的,是目睹自己的学生或后辈们,逐渐成长为有用之才,“白发垂垂劳授业,青矜济济快升堂”。

如他所说:“种艺暇,讲授生徒,其志愉愉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大乐事。他得享高寿而终。
《京江送别图》局部 明 沈周

陶宗仪去世数年后,后生杜琼偶然发现组诗《南村别墅十景咏》,遂动笔将他少时游览过的南村,与诗相对,逐页画下。

其实为南村作过画的,不只是杜琼。毕竟,陶宗仪亲近的朋友,就有大名鼎鼎的“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元代的文人画大师天团。

他们先后为南村草堂题诗作画,倪瓒留宿数日,“对景赋诗”,王蒙“动辄流连日月,遇兴酣落笔以写所为”。所谓“真率之会不让游山之乐也”,朋友来访,是令陶宗仪最为快乐的事。
《摹古册之仿范宽山水》局部 明 沈周

当年那些文人描绘南村草堂的图,早已散佚在历史中。而他所居住的南村草堂,在后代文人的心里,从未荒芜。

杜琼在《南村别墅图》后跋文中记述,他对记忆中的南村草堂,“清风雅致,领略最深”。

陶先生之子纪南在看到这套册页后感慨道,“先君可从此不朽,传之后世。犹令人知胸中丘壑”。这样的画作,不只是南村草堂存在过的证明,更是陶先生一生心之所系。

《南村别墅图之来青轩》局部 明 杜琼

后来,杜琼同样教授学生终其一生,杜琼的学生,开启了吴门画派的辉煌。

文人耕地,终是耕出一些不朽来。那些美好的风骨与精神,代代绵绵,传之不绝。

可耕可读的文人,他们可师可友,可爱可敬。愿你,也为自己的后山,养出清风雅致🍃




- THE END -



林曦的小世界
手艺人林曦的美育\x26amp;生活平台,由小世界工作室出品,关于爱与美的生活,当下里可爱的传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