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段“难熬”,都是成长的注脚

文化   2024-10-21 09:02   浙江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完整视频内容
记得点击头像关注我们噢
💡
你有在遇到一些事情之后,告诉自己“熬一熬就过去了”吗?

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书籍,我们都喜欢看一波三折,逐渐成长为大女主/大男主的励志剧情。但是轮到自己,却很容易排斥这样的剧本,我们只想要好的,任何挫折、不喜欢、不顺心的事情最好都从生活里面择出去。

但其实事与愿违才是人生常态,成长的意义就是我们不只是在迎接好的一面,也在尝试理解不好的一面,这一面可能来自于自己,也可能来自于外界。当我们甘愿将身心都放置于水火之中反复磨砺时,才能最终达到“光明澄澈”,“从容中道”的状态。

提到曾国藩,应该都会想到他的日记和家书,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写日记比每个月洗的脚还勤。
他早年心性浮躁,在日记中曾写:“本要用功”,但“日日玩憩,不觉过了四十余天”。
于是给自己立了日课,每天要早起,写大字一百,温习经书,阅读史籍,还要写诗作文。但当我们翻开日记本,却见他记载:

“无恒”这个缺点,放到大多数人身上也许会一笑了之,却成为曾国藩日后攻伐不懈的对象。道光二十二年,他写道:

咸丰七年,他写信给弟弟:

如此这般几十年如一日,终于到46岁之后,才对自己的恒心比较满意:

在这样的恒心之下,曾国藩的朋友们都惊讶地发现他变了,以前的他在污浊混沌的官场风气中难以喘气,书信文章中充满牢骚、愤懑和无奈,但是后来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曾国藩反思到,之前在官场上一再碰壁,除了外部原因,还有自身的原因,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都有诸多缺陷,所以才会成为众矢之的。如果想要突破当下的困局,第一步能做的就是先改变自己。
成长是特别艰难的自省,曾国藩曾多次总结,“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他就这样靠“省”,将人生这棵果树从平地起,拔得万丈高。

林曦书法作品
而同样是文人出生的王维,他的方法却是靠“悟”。
王维“诗佛”的名号并非空穴来风。在经过“黄狮子案”,辞官,丧妻,好友逝世等一系列打击后,他住到了终南山的峡谷间,溪流处。
你可以说他的初衷是“躲”,是“避”,但是在这段隐世的经历中,他在山里行走,与渔夫老叟相交,心性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年轻时候写“纷纷射杀五单于”的王维,这个时候看到了生命的另外一个状态,眼前的狭隘陡然开阔,一首《终南别业》从心中流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穷之处,就是云起之时。水与云是一个因果,从空间的绝望,看到时间的转机,也是我们自己与自己的分别,那些想要的与不想要的其实是同一个循环,只要生命没有停止,一切就还有新的可能,新的追求。也正是这样的顿悟,王维才能在后来的“安史之乱”中平安度过。

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王维篇
安禄山被平定之后,朝内外的流言蜚语如同片片雪花向王维飘来,只是他的心中没有雪崩。他看过繁华,也踏过废墟,他知道,人的起起落落和花开花落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一切风云诡谲之后,大地、宇宙还是原来的状态。
因此那些雪花的降落也不会长久地堆积在某处,而是化作流水,平静地流向它本该去的地方。雪花越多,水位就越高,待到“水到渠成”之时,便是船过无痕,水波不惊。

所以,前人遇挫折,或“省”,或“悟”。若只是一味地苦熬着,只会熬到锈迹斑斑,熬到沉默无言。

佛经里将这些逆境中增长出的智慧和心的力量,称为“逆增上缘”。它不是凭空出现,而是需要天的栽培和人的努力。当我们学会在浪里行舟的本领,再来重新观赏生命、体会人间时,才发现过去为之嚎啕顿足之事,都幻化成人生的奇幻风景。
愿我们再靠岸

归来又是全新的大人

- THE END -

林曦的小世界
手艺人林曦的美育\x26amp;生活平台,由小世界工作室出品,关于爱与美的生活,当下里可爱的传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