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可曾有花未开?

文化   2024-06-12 09:01   浙江  

南宋 赵伯驹 《莲舟新月图》局部

今天想与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蔡襄
说到蔡襄,大家想到的,或许是他宋四家的身份,是小林老师在暄桐四阶《自在行草》直播课上,讲到他的《澄心堂纸帖》时,屡屡提到的那两个字:雅正。
米芾说:“蔡襄书如少年女子,多饰名花。”可见同时代的友人看来,蔡襄的字,字里行间流露的,也是雅正雍容的韵味。
北宋 蔡襄《澄心堂纸帖》
蔡襄的一生之于宋人士大夫来说,是幸运的,少年得志,宦途也较平稳,即便是外放,也没有奔波劳苦,而是回到家乡。
可他却并不长寿,五十五岁就故去,如他那句“花未全开月未圆”,一切未到完满,只剩下余味绵长的惋惜,友人为他吟咏遗憾,但他写的字,为生活写的诗,在何时回看,总有略略幽光。
今天小世界便与你分享几个他的人生片段,我们慢慢读。

蔡襄名动京师时,才19岁。
那是仁宗盛治的时代,葳蕤繁祉,蔡襄赶上了,宋史上最为人称道的人物,也几乎都出现于那时。
蔡襄自幼聪慧,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在19岁那年,外祖父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的进士,他竟一次拿下,声名远扬。
南宋 刘松年 《山馆读书图》局部
又过五年,遇上范仲淹弹劾失败被贬,蔡襄写了《四贤一不肖》长诗,赞扬范仲淹等人,此诗一出,连辽国使者都拿来抄写备份,蔡襄此名一时又传遍大江南北。
如此直言,应是要被扫出京城了,可遇上友人相助,非但没被贬,反而分到了一个不错的职位,做洛阳留守推官。
蔡襄这人,儒家的美德,在他身上尽然体现。母亲卢氏在他幼时,常指着家门外的松树说,“你要学松树不畏寒冷腊月、高风亮节的品格”,是絮叨也是寄托。

南宋 佚名 《松荫策杖图》
他自然也做到了。
在母亲驾鹤西去时,自己宿疾发作,还坚持在扶柩途中光脚走路,各种跪拜,顶着身心痛楚尽孝;
听说朋友去世,就不吃酒肉,设置灵位哭泣;
身体每况愈下,时日无多,还记着为欧阳修抄书的事,抄录了两份近3000字的《洛阳牡丹记》,送抄本的人刚到欧阳修那里,他便病逝了。

五代 徐熙 《牡丹图》
或许正因他这般重信义,所以才会得道多助,关关能过吧。
孤立地拿字来评价好坏和价值,难免是空洞的。人品和字一般贵重,成为宋四家之一这件事,也源于后世不齿蔡京其为人,说他不配与“苏黄米”齐名,便把宋四家中的“蔡”冠以蔡襄,即使蔡襄在宋四家里,年龄隔着辈分。
一流的人品,如容容流云,跟着他的字,被后世记了许久。

蔡襄会吃,宋人皆知。
宋时荔枝名贵,大街上的荔枝膏是用乌梅做的,却带着荔枝味,可见馋它的人也变着法子想体验一番。
白居易写荔枝“红颗珍珠诚可爱”,蔡襄觉得这不算真正的荔枝,好荔枝得是他家乡的陈紫荔枝,吃着吃着就有了使命感,拿起纸笔,三年时光,写出一部《荔枝谱》,盛赞故乡荔枝,还附上了加工之法:
“卷叶垂红,映日骈罗,含风散彩,烁烁若金霞烂然,玉壶之珍,照映人目”
——《荔枝谱》
好吃到日啖荔枝几十颗,也惦念着好友,老宰相杜衍,在庆历新政失败后,主动请辞退休,蔡襄在此时寄去了家乡特产,让好友尝一尝,哪怕天气炎热,只有一颗能完好送到也值得。
在纷乱的朝党之争中,这般君子之交,如得珍宝。
林曦水墨
失意被外任时,总会有“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的感受。
在建州制贡茶时,也是一段分外自由的日子,他嗜茶爱茶,茶和书法一样,是他精神世界的清供之物,所以即便拖着病体,也会享受像茶农一样参与泉水的选择,工艺监督,直到小龙团茶叶问世。
仁宗很爱小龙团,数量有限,他就舍不得喝,当宝贝藏着,还把蔡襄调回京修撰《起居注》,多次唤蔡襄的字“君谟”,问到制茶细节,蔡襄便当仁不让写了《茶录》,从采茶、辨茶、泡茶等步骤,用楷书工整抄录了一份献给仁宗。
“建茶所以名垂天下”,当时的人这样说到。
若干年后,又是被迫辞职回老家担任泉州知州,蔡襄心里哪里会难受,全惦记着制茶的那段日子,“又可以回去制茶”了,这是他当时所想。
明 文徵明 《品茶图》局部
如如不动,坏事在眼里也是好事,此番心境,似乎和一位老朋友有点像。

有一部《茶录》问世,社交时,被邀斗茶成了必走程序。

当时盛行着斗茶之风,从帝王到黎民百姓,都喜爱取茶烹煮,一分高下。惠山泉被陆羽评定为天下第二泉,有一天,前往二泉途中,蔡襄遇上了苏轼。
喝茶这件事,苏轼可以一口气饮下七杯,饮到欢喜处,大笔一挥,灵感争前恐后往外涌。
但论斗茶,他暂时还不知道蔡襄的实力。两人约好,若苏轼输了,罚诗一首,若蔡襄输,则给苏轼写墨宝一篇。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局部
斗茶,是击拂时所产生的细小白沫,先消退露出水线者为输,持久的一方为赢。
这边苏轼的白沫开始慢慢消退,而蔡襄的茶饽依然是白色的,苏轼认输,提笔赋诗一首交给蔡襄,谁知蔡襄也已写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叫做《即惠山泉煮茶》: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哪有赢者还罚诗的理,但从蔡襄看来,这是不论输赢,莫负光阴的表达。

明 文徵明 《惠山茶会图》局部
两人在惠山寺住了两天,快离开时又斗了一次茶。这一次二人都茶饽如雪,蔡襄只觉得可爱:“子瞻赢了!只是你把惠山寺中竹叶心拔光了吧?”
这算是觅得知音了,苏轼推蔡襄为书法第一,在年长25岁的大哥面前,平日里尊敬为多,只有真当作是朋友,才不故意谦让扫兴,面对喜好也往深处交会。
一旁的寺庙小师傅这时拿出写好的纸条,上边的四句诗,记录了这难得的画面:
“二泉浸竹沥,胜味一筹,短理一段,佳话千秋。”

《上元应制》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上清光留此夕,人间和气阁春阴”,这是蔡襄记下的京都元宵的美景。
后来在福州任太守时,又逢上元佳节,月光泼地如水,显得分外孤寂,蔡襄图个处处灯火相映的热闹,下令让每户人家点七盏灯。
南宋 李嵩《观灯图》局部
这时出现了位名士叫陈烈,只点一盏大灯,纸上赫然写着:“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风流太守知不知?”言下之意,这民间疾苦您不懂吗?面对诘问,平日的第一谏臣蔡襄语塞了,不占理就不讲理,倒反思起来,速速下令罢灯。
蔡襄在部分史料中堆积出的印象,整个人就似一个四方铁盒子,内里都是钢筋做的。
弹劾贪官搜刮民脂民膏是常事,回老家做官,在《福州五戒》里写“娶妇何谓,岂为财也”,有一次甚至指责仁宗重建佛牙塔是劳民伤财。
可再铁面的人,都会在各路研究的缝隙中,露出可爱的弧光。
就如他有一大把胡子,给他多添了几分刚正,但当仁宗问他 “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是把它盖在被子下,还是被子外”时,他晚上辗转反侧不知怎样作答。

金庸先生笔下的官僚,多为谀谄上级,欺穷凌弱的人。蔡襄不齿的那些官吏们,同样如此,而他本人,却刚好相反。官僚再黑暗,他却带着侠义心肠在做官。

泉州港暗流湍急,又是众多船只必经之地,每年死难者无数,在此搭建跨海石梁桥的难,只让人望而却步,两次造桥都以失败告终。
南宋 赵芾 《江山万里图》局部
这一年,蔡襄来到泉州做知州,积极续建洛阳桥。中间一波三折,每个环节都叫人头疼,他便一个个解决。
为筹资金,与母亲卢氏带头捐资建桥,每逢洪水,桥面经常被淹没,就种蛎固基,浮运架梁,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在一起。
前后历时6年多,建好之时,蔡襄写了《万安桥记》石碑立于桥,全文153字,面面俱到,凡参与建桥者皆有记录,到了自己这,如《老子》那句“功成而弗居”,六年辛劳全以“合乐”二字带过:
“既成,太守莆阳蔡襄为之合乐宴饮而落之。”
千年过去,物体犹存,桥下水波澹澹,走过洛阳桥,如余光中先生说的,能“一脚踏上了北宋年间”。
清 樊圻 《山水册页》局部


没有开宗立派,蔡襄却是晋唐法度与宋尚意之间,不可或缺的存在。

宋时尚意之风不拘于一点一画,而是由笔墨勾勒无限的神韵,是字也像画,逶迆连绵,留有余味。
蔡襄曾久居江苏悟空寺,写过《久寓悟空院刹行而书之》,意象皆为莲、孤鹤、月,清冷之余,带着禅意,成为品茶高手,也是因能仁寺院的机缘,为官30余年,诗里却是自然风物和生活趣味居多,一切种种,都影响他书法中法度和尚意的两面。
严格的法度中,又崇晋尚韵,让他的书法透出来中和平衡的美。
回归正脉书法的传承, 如他的楷书取法颜真卿,字字有法度,笔笔有来历。同时他又做到了平衡,如这《脚气帖》,用法度矫正尚意中的张狂,也不会只谈法度而落为俗套。
北宋 蔡襄《脚气帖》
他对宋尚意书风的奠定作用,类似于欧阳修之于北宋文坛。
“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是苏轼在《东坡题跋》里的句子。
虽是尚意书风的代表,但在苏轼书论里也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言语,在他这儿,认可蔡襄书法,同时觉得法度与意趣并不矛盾。
蔡襄不随意为他人书 ,流传于后世的作品很少。
欧阳修时常让老朋友用好字抄一些好文章,说“君谟不肯为他人书,而独为修书”,除此以外,留存于世的多是蔡襄的信札里的文字,感受他自然的书写状态,或是游玩的心情。

南宋 赵大亨 《薇亭小憩图》
浸染君子之气的笔墨,透着工巧雍容。遇到开心的事,牵丝映带的笔画中,也会看到他欣欣然的心情。
如这《大研帖》,说的是好友唐询希望以砚换墨,爱砚之人蔡襄大笔一挥,打趣好友:你的砚台好,李廷珪墨也不错,但是我不换。

北宋 蔡襄《大研帖》
而今存世纸墨,在朱印累累间,隔了千年还能感受到蔡襄书法天真烂漫的一面。
“神情已欣欣,痾恙还轻苏”,恍若看到松荫下,那个茶不离手,正达观度日的君谟。

- THE END -

林曦的小世界
手艺人林曦的美育\x26amp;生活平台,由小世界工作室出品,关于爱与美的生活,当下里可爱的传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