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闰月说 | 得了痛风一口肉都不能吃?看看专家怎么说

健康   2024-12-28 08:00   广东  

得了痛风后,就像是随身携带了一颗炸弹,可能在各种诱因刺激下随时爆炸。

风友们能做的就是避免各种诱因,预防痛风的发作。

痛风饮食需要控制的因素有许多,对于大家所熟知的忌口海鲜、啤酒、动物内脏、老火汤等我们就不一一赘述,黄闰月医生今天主要谈一谈控制肉类的摄入。



肉类的摄入使痛风的

发病率增35%-40%




在临床中,经常能听到患者有这样的抱怨:

“医生,我饮食控制了,为什么关节还是疼痛呢?我这两个星期都没有吃动物内脏和海鲜哦”。

关于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

1.痛风的诱因有很多,不单单是饮食。


2.饮食方面的诱发因素真的控制住了吗?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肉类的摄入,尤其是羊肉,猪肉和牛肉的摄入


这里可以参考下我们之前的科普:《风湿闰月说 | 不想痛风再发作?饮食只是冰山一角!


研究发现肉类的摄入使痛风的发病率增35%-40%。对这个数据,可能很难有直观的理解。

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明:我国痛风的发病率约为1%-3%,也就是说100人中最多有3人患痛风,但如果不控制肉类的摄入,100个人中将增加到有4.2人患痛风




痛风患者不能吃肉?




当看到这里,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疑问:

“我海鲜和动物内脏都不能吃,现在肉也不能吃,那我干活怎么有劲呢?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黄闰月医生表示,这里我们说的是控制肉类的摄入,并非禁止肉类的摄入

食物摄入量与血尿酸的水平呈正相关,就是说高嘌呤食物摄入越多,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越大,所以饮食上需注意控制肉类每天的总摄入量,均衡分至三餐中,而不是一顿吃完

如果三餐中有一餐吃肉量增加,那另外两餐的肉量就相应减少,例如三餐中的晚餐需要外出应酬吃的肉较多,那么就相应减少早餐和午餐的肉量,以此控制每天总摄入量的相对恒定。

遇到痛风发作,血尿酸的明显升高,这个时候的肉摄入量就应该比缓解期的摄入量更少,并且增加饮水,每天可饮水2000-3000ml,稀释尿液,帮助痛风症状缓解。

除了肉类的每天总摄入量外,肉类的种类、烹煮方式等也值得注意。

●红肉、动物内脏、鱼、海鲜等嘌呤含量都较高;


●大型畜肉(如牛、猪)的嘌呤含量较小型禽肉(如鸡等)低,可适量选取食用(当然,从减肥的角度来讲,白肉又要优于红肉)。


●海参、海蜇的嘌呤含量相对较低,可放心食用。

生活中常用烹饪的方式有水煮、清蒸、煎炒、油炸等,考虑到痛风需要低嘌呤饮食的条件,水煮、清蒸口味清淡,比起煎炒、油炸更适合痛风人群。

建议在烹饪前先将肉类焯水几分钟,溶出里面的嘌呤,减少摄入体内的嘌呤含量。

其次,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补充能量,例如牛奶、鸡蛋,以确保体内蛋白质的相对恒定。




为什么过多进食肉类

会导致痛风呢?




通俗地说,我们的肾脏已经适应了长时间的粗食纤维饮食,尿酸酶基因失活,不能将尿酸转化为更容易排泄的尿囊素

而近百年来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类变成以肉食为主,使体内尿酸产生增加超过了人体肾脏的排泄能力。




【专家介绍】


黄闰月

中医内科学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首届“全国中医药青年国医精英”获得者。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后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前往欧洲风湿病中心之一的荷兰乌特列支大学医学中心做访问学者,现为广东省中医院拔尖人才,广东省中医院风湿免疫研究团队主任、广东省中医证候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擅长

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等风湿免疫病。



福利项目来啦: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纤维肌痛睡眠障碍


针对长期伴有纤维肌痛或失眠的类风湿患者,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团队及黄闰月教授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联合推出以下福利:


1、病情评估、检验检查及用药指导

2、邀请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及其团队与黄闰月教授风湿免疫研究团队进行联合专科特诊评估


以上内容均免费,有意愿参与的患者,可直接与黄闰月老师医助预约或联系:


余医生:15837813388

李医生:15602317995


咨询详情,还有机会获得免费的中医治疗方案!!


温馨提示:上述电话仅供符合条件者评估报名,谢谢合作!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来院:“风湿闰月说”公众号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

广东省中医院
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