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技术(如DR、CT、MR、超声及核医学等)在临床已经普遍应用,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选择众多影像检查手段,如何解读影像报告,是广大患者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广东省中医院影像科刘波教授将通过《刘波说影像》专栏定期推送疾病影像最新进展以及相关科普知识,为您传道解惑。欢迎您持续关注!
1、整体观察:
CT扫描能够提供肠道及周围组织、器官的整体解剖图像,清晰显示肠道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比如是否侵犯到临近的血管、器官等,对于判断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医生制定手术方案及评估预后。
2、快速无创:
检查过程相对较快,一般十几分钟到半小时即可完成,且不需要像肠镜那样进行肠道准备(如喝泻药清肠等),对患者而言较为舒适,没有肠镜检查可能带来的肠道穿孔、出血等侵入性操作风险,对于那些无法耐受肠镜检查的患者,如高龄、身体虚弱或肠道解剖结构异常难以进镜的患者,CT 检查是一种可行的替代方法。
3、发现转移灶:
除了肠道本身,还能同时检测肝脏、肺部等远处器官是否存在转移病灶,早期发现肠癌的转移情况,避免遗漏其他部位的病变,从而为综合治疗提供全面的信息。
1、软组织分辨力有限:
对于早期肠癌较小的病变,尤其是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微小病灶,CT可能难以清晰分辨,容易出现漏诊情况。肠道内的气体、粪便等也可能产生伪影,干扰对肠道病变的准确判断,降低诊断的准确性。
2、定性困难:
CT影像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特征来判断病变,对于一些肠道内的良性病变(如炎性息肉、腺瘤等)与早期肠癌的鉴别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有时难以准确确定病变的性质,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诊断。
1、直观准确:
肠镜可以直接观察肠道黏膜的细微变化,对于早期肠癌,尤其是微小癌灶和癌前病变(如腺瘤、异型增生等)的诊断准确性极高,能够发现直径仅几毫米的病变,并可在检查过程中直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病变的性质,这是诊断肠癌的“金标准”,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2、可同时治疗:
一旦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较小的良性病变或早期癌灶,如息肉等,可立即通过肠镜下的微创手术进行切除,达到治疗目的,避免了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实现了诊断与治疗的同步进行,既节省了时间和医疗资源,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身体创伤。
1、肠道准备要求高:
在进行肠镜检查前,患者需要严格进行肠道准备,包括喝大量泻药以清洁肠道,这一过程较为繁琐且可能会引起患者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患者可能因肠道准备不佳而影响检查结果,导致病变漏诊或检查无法顺利进行。
2、有一定风险:
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在进镜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者腹部胀痛、牵拉不适等痛苦感受,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肠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尽管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来修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风险。
3、检查范围受限:
肠镜主要观察的是肠道内部黏膜表面的情况,对于肠道外的病变以及肠道周围组织、器官的累及情况无法直接判断,对于肠癌的分期评估不如CT全面,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来综合判断病情。
早期发现肠癌时,CT 和肠镜各有优劣。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症状表现、家族病史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或联合应用 CT 和肠镜,以提高早期肠癌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刘波,广东省中医院影像医学部学部主任,学术带头人,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管理协会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影像科 刘波
执行编辑:王军飞
审核校对:张靓雯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