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蓝海市场:共享移动充电?投资潜力又如何?

2024-11-14 21:59   江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最近在深圳展会上,充换电产业链相关参展企业,无不各显神通,最大限度展示自身实力及优势,来推动实际业务成果的落地。


其中“移动储充”引得不少人驻足了解,也有不少人询问移动充电桩有搞头嘛?下面我们将从移动充电出现的背景、优点、投资回报三方面进行讲述。



为什么需要移动充电


1、资源紧张问题


当前,电动化趋势愈加明朗,电动车占比不断增加,逐步取代燃油车成为主角,已经是一个被普遍认同的未来。然而,如果想要保证其顺利推广,还必须要配套充电设施的同步跟进。


但是在现实条件中,公共充电桩和私用充电桩的建设速度都明显不及电动车增量,而且这将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国充电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28.8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66.5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62.3万台。


虽然这一数字看起来已经不小,但与电动车市场份额的持续扩大相比,充电桩建设速度却要远远落后。参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大部的数据,2024年1-9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932万辆,其中纯电动累计销量498.8万辆。


这意味这,本来的车桩比还在减小,更多电动车主在平均分配一个充电桩,外出充电体验还要不断降低。


2、占位问题


找到了充电车位,但是被油车或者充完电的车占位了。需要充电的车主没法充电,对充电站运营商来说也是降低效率。


3、改造与扩容问题


固定式充电桩往往与车位绑定,布置复杂,改造成本也不小。随着快充的到来,对于功率的需求急剧增加,对配电容量的需求进一步升高,也会带来相应的变压器,配电柜,电缆等设备的扩容成本。而且更为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地方(如老旧小区)没办法扩容,同时还要和物业、业委会进行拉锯。


移动充电机器人的优势


相比之下,移动充电机器人作为一项新技术,具有一些相对优势。


1、提高充电便捷性


移动充电机器人不受固定充电桩位置的限制,能够灵活移动到需要充电的电动汽车旁,极大地提高了充电的便捷性和灵活性。这对于那些无法或不便靠近固定充电桩的电动汽车用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福音。


2、优化资源利用


通过智能调度和路径规划,移动充电机器人可以在多个充电需求之间高效分配,避免了固定充电桩可能出现的空闲或过载现象,从而优化了充电资源的利用效率。


3、降低基础设施成本


相比传统的大规模固定充电桩建设,移动充电机器人能够减少对传统充电设施的依赖,降低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紧张的


投资回本情况如何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其价格,一台移动充电机器人由电池和AVG组成,拿一个60度的电池来举例,基本上它的造价由三部分组成:电芯、电池包还有一个逆变器。这三部分加起来的造价在10万元左右。第二个是AVG,由于一个60度的电池其基本重量在1000公斤左右,所以需要搭配一个一吨载荷的AVG,大概是在5-8万元左右。再搭配一个现场的SLAM地图,所以总的一个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的造价在20万左右


同时这种产品也是需要充电的,需要一个固定的充电位,这部分费用加上其他杂七杂八费用,总计算为10万元。也就是要投入使用一台电池容量为60度的智能移动充电机器人的成本在30万左右。


黑马原力的吴天说到:其电池充放电循环次数能做到5000次,要远高于一般动力电池3000次左右的充放电循环次数。可以看出目前市场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的应该在3000-5000次左右,我们按照6000次的循环次数来算,也就是一台机器人只能充电36万度电(忽略其使用过程中的衰减)。


如果购买者想要赚取30万元的利润,那就是这台机器人需要产生60万元的收益,则60万元/36万度=1.67元/度,也就是说一度电要获得1.67元的收益,这部分收益由电价差和服务费构成。目前江苏地区的峰时电价为1.13元/度,谷价为0.27元/度,电价差为0.86元/度,换句话说每度电要收取服务费0.81元才能达到预期


这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的,现在目前的服务费都是处于5毛以下的水平,这种高额的服务费在大多场景下还是不适用的。当然这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目前成本还处在较高位置。


除成本问题,移动充电机器人市场还存在公众认知度低、政策与标准缺乏和对接精度等的问题。就拿自动插拔来说,由于市面上新能源车型太多,每种车充电口的位置、打开方式都不同,有些没有自动打开功能的,还要手动打开。种种充电方式,根本难以做到统一。


当然,目前许多地方也已经将移动充电机器人投入使用了。例如东海服务区内,就配备了8台移动充电机器人,每台储充容量为209kWh。


这也代表了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移动充电其实也比较符合之前政策中关于“共享储能”商业模式探索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不只是充电,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未知商业模式还在等待大家探索。


至于投资方面,这就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上述的投资回报也仅供参考使用,若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探讨。


但必须承认的是,向电动化过渡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此期间,不管是从充电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率等多种当面考虑,都离不开多种充电方式的相互配合。

· 往期推荐

干货|重卡充电站建设全流程

充电站投建入门系列|变压器的讲解

光储充充电站收益模型深度测算与分析

充电站建设竣工验收办理流程有哪些风险?(上)


墨格光储充
墨格,华为充电桩全国金牌分销商;竭尽全力为场站主和投资方,提供华为液冷超充产品和服务!同时致力于为场站资源方,场站主,投资方,提供全链路的资源链接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