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路远错在哪

文摘   社会   2024-12-08 10:34   北京  

200911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到访上海,他向中国东道主表示:“我非常相信技术的作用,非常重视开放性。在信息流动方面,我认为信息流通越自由,社会就变得越强。”——尤瓦尔·赫拉利《智人之上》

1.错在老人味

阿里的樊路远“出圈”了。

因为“出格”的言论。

倒不是涉及社会公共事件的言论,充其量是内部会议上PUA下属。但这样的言论读来依旧令人如芒在背。

比如:

周炳枢这名字不行,怎么能叫“输”;

周炳枢花名叫啥,说叫天才,我都没叫天才你叫天才;

广州是蛮夷之地,流放犯人的,讲的话听不懂;

一个没有感恩的公司,一个没有感恩的团队,是做不久,做不长的;

……

这种明显没有礼貌、没有边界、没有是非、没有尊重的职场言论(还有舔狗称其为“金句”),在互联网圈子里并不是稀奇东西,而是被称作“行业暴论”……和此前风靡大江南北的“对齐颗粒度”等令人耳朵呕吐的黑话堪称互联网公司的传世文化……年轻人们一开口就是孔乙己式的似是而非的“黑话”真的让人感到很沮丧。

为啥会这样呢?樊路远的这套话揭开了答案——互联网公司通常是充满着年轻的空气,说话做事百无禁忌确乎是一种显性特征,然而从樊路远嘴里说出来的这些暴论,却充斥着“爹味儿”,仿佛是在刻意用一种离经叛道的方式去表达“我吃过的盐比你小子吃过的饭还多”……

嗯,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老人味,已经成为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里最变态的文化。

须知,中国头部互联网公司,都已经不再年轻了。

对于互联网这个当初最具创新色彩的新物种来说,这意味着这个物种不再是新的了,而是和拥有多年历史的央国企一样,成为了一种固化僵化老年人主政的老东西了。

有理想的年轻人对于互联网曾经眼冒金星的自由崇拜,就此祛魅,天塌了。

2.错在门户之见

与老人味如同硬币的两面,另一面一定是故步自封的门户之见。

在樊路远的暴论中,阿里被描述成一家宗教一般神圣不可质疑的伟大公司。

而灵犀互动这样的被收购而来的公司不是“自己人”,“基因”里也没有对阿里的认同。所以作为文娱这个山头的负责人,樊路远自认为有必要让这些“外姓人”通过各种方式“学会”阿里的基因。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基因里就没把“收养”来的公司视如己出,它怎么可能通过“学习”就认汝为父呢……若非那几万块钱的工资,人家图你啥呢。是钱的事,就说钱的事,几万变成几十万,你看认同不认同。曾经一夜间从财务自由的巨梦中被揍醒的蚂蚁人,你说他们认同不认同……

企业文化的基本盘,就是工资。不谈这个,就别谈什么文化了。互联网公司之所以被年轻人们追捧,自由精神是一方面,但最底层的逻辑不还是收入更高、更不拘一格降人才嘛。哦人家也没光谈文化,也谈收入了,说是未来要给二三十人升职加薪……

画饼文化算什么文化?

从门户之见到山头林立,这就是宗教企业不可避免的硬伤。

一家企业口口声声谈文化,谈到内部四分五裂,谁都不买谁的账……

3.错在拙劣模仿

没有那个命,就别得那个病。

都看得出来他在模仿谁。

从樊路远本人的履历来看,他也不是一般炮,那肯定啊,70后在互联网公司还没被优化的,那指定是有几把刷子:2007年加入支付宝,并曾担任多个高级管理职位,包括支付宝总裁和蚂蚁集团财富事业群总裁。

蚂蚁的梦再次被提及,这块心病可咋办呀……

可他毕竟不是元老,不是创始人,而是合伙人,说到底也还是个打工的。

打工人得了自己人的病——多么痛的领悟,又是多么深刻的隐喻啊,在一家公司内部“位高权重”的职业经理人,总是全心全意把公司当成自己家——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关键人物却总是带着中式管家的味道,这太糟糕了。不得不让人想起《被解救的姜戈》里的那个黑人管家……

对企业来说,这样的人很好。

但对下面的打工人来说,不知道好不好。

话音未落,这一番暴论就被传的全网都是。

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接近阿里的人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

老樊就是这样,不在意他人的看法。

所以这番暴论的传播,极有可能是有意为之。

也就是大家说的“躬身入局”“以身饲虎”。

故意用“自毁”的方式博取外界对这家公司的关注。

这么一说,管家的形象确实就升华了。

阿亮评论
社会学+特稿+非虚构写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