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输液后手背会青一块紫一块的呢?
按压位置不正确:拔针后没有正确按压穿刺部位,特别是家长指导儿童自行按压敷贴时,会只按压皮肤针眼而忽视了静脉出血点,会导致血液渗漏到皮下组织,形成青紫。
按压时间过短: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看到表面不出血就停止按压了,实际上,皮下血管上的针眼可能仍在出血。
按压力度不对:力度过小时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也容易引起皮下出血或淤血的发生。按压力度过重时,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淤血,造成青紫一片。
按压时转圈揉动:拔针后出血点未完全凝固,揉动时对出血点的压迫时重时轻,导致出血点按压不到位,造成皮下出血。
血管损伤:穿刺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也可能导致皮下出血,进而形成青紫。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局部血管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皮下出血。
在穿刺后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冷开水毛巾湿敷穿刺点周围肿胀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冷毛巾,共做30分钟。这有助于止血和减轻肿胀。
在冷敷24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热敷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并加速炎症消退。
可以使用喜辽妥等药物涂抹在穿刺部位,以促进炎症吸收并减轻疼痛。
取50%硫酸镁溶液,加热水后用纱布或毛巾浸湿敷在淤青处,可以有效减轻淤血。
拔针后应避免揉按穿刺部位,以免加重局部淤血。
按压压力以指尖按压变苍白为宜。按压力度适中。
时间要足够长(一般3~5分钟),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延长至10分钟。必须持续按压、用力均匀,不能按一下看一下,这样容易造成淤青。
沿着血管穿刺点纵向按压,范围是 1cm-3cm,上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 1cm-2cm,下盖过皮肤针眼按压与血管方向一致,这样既可以按压皮肤上的针眼又可以压迫血管上的针眼,同时将已经流出血管积在皮肤下的血液尽可能排到皮肤以外,按压面积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淤青出现的可能性。
因止血后血管壁修复需一定时间,若用力可使针眼再通,湿水可使针眼感染。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处理和预防输液穿刺后穿刺部位的青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