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药”对于很多肝病患者来讲都不会陌生,许多人认为,只要肝脏有问题,就应该长期服用保肝药。
实际上,保肝药只是一种辅助用药,并不是所有肝病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过度使用甚至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
保肝药的作用与局限性
保肝药是一类用于改善肝脏功能、减轻肝脏炎症、促进肝细胞修复的药物。它们通常通过抗氧化、抗炎、解毒、修复细胞膜、利胆等机制来保护肝脏。常见的保肝药包括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等。
虽然保肝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肝脏恢复功能,但它并不是治疗肝病的根本手段。对于大多数肝病患者来说,保肝药只是辅助治疗的一部分,而不是主要治疗措施。更重要的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过度使用保肝药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首先,保肝药本身也是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反而加重肝脏损伤。其次,不同种类的保肝药可能会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如何正确使用保肝药
遵医嘱使用
保肝药的种类繁多,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因此,患者在使用保肝药时一定要遵医嘱,不要自行购买或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合适的保肝药,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尽量单一用药
如果医生认为需要使用保肝药,尽量选择一种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确实需要联合使用多种保肝药,应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过多的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产生副作用。
定期复查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如果肝功能恢复正常,绝大部分患者应及时停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暴露。即使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也不应盲目长期服用保肝药,而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药物的选择
不同种类、不同剂型的保肝药效果各异,患者应听从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例如,异甘草酸镁、双环醇可有效降低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ALT、AST水平,对于胆汁淤积性肝病,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则其更好的选择。
对因治疗更重要
保肝药的作用是辅助性的,真正有效的治疗应该是针对病因进行的。例如,乙肝患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脂肪肝患者需要减重和调整饮食,酒精性肝病患者需要戒酒,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需要停用可疑药物。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预防肝病的进一步发展。
保肝药不是万能药
许多肝病患者认为,保肝药可以“护肝”,长期服用保肝药似乎成了“保险”措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保肝药并不是万能药,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肝脏恢复功能,但并不能替代针对病因的治疗。过度依赖保肝药,忽视了对病因的治疗,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加重肝脏损伤。
肝病患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重视病因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保肝药。定期随访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更好地管理肝病,保护肝脏健康。
专家说:
哈福双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肝转移瘤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消化病学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从事消化(肝病)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慢性肝炎
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肝癌、上消化道出血等诊断和治疗
发表SCI及核心文章数篇
保肝药物是指能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解毒能力的药物。保肝药物通常具有稳定肝细胞膜,对抗肝脏炎症活动,降低转氨酶和黄疸水平作用。临床上常用的保肝药物我们一般可以分为7类①解毒类、②降酶类、③抗炎类、④促进肝细胞再生类、⑤利胆类、⑥促进能量代谢类、⑦中草药。在临床应用时我们需要注意避免应用两种及以上都以降低ALT为主的药物,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样的联合治疗更加有效。且原则上并不预防性使用保肝药物用来预防肝损伤。
审稿:叶 青
责编:张美玲 唐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