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一个听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的字眼,对于许多人来说意味着一种无法逆转的命运。在公众的认知中,一旦被诊断为肝硬化,似乎就意味着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对肝病研究的深入,肝硬化并非完全不可控。
肝硬化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异常再生、肝内血管新生、肝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肝硬化代偿期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表现为乏力、纳差、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
肝硬化失代偿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特征性表现,失代偿期可出现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EGVB)、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HRS)、肝硬化心肌病(CCM)、肝肺综合征(HPS)、门 静 脉 血 栓(PVT)和 原 发 性 肝 癌(PHC)等多种并发症。
肝硬化的原因及形成过程
慢性肝炎病毒、酗酒和寄生虫感染、体内缺乏营养、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工业中毒等均可引起肝硬化。大部分肝硬化是由乙肝和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乙肝和丙肝感染后,如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对肝脏带来慢性持续性损伤,从而使得假小叶逐渐取代健康肝小叶,最终引起肝硬化。肝小叶坏死后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形成假小叶。肝细胞在异常增生中可出现不典型的细胞变异,也有一些不典型增生的细胞持续性增长,从而转化成癌细胞,这就是肝硬化发展成肝癌的过程。
肝硬化不是绝症!
肝硬化是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坏死、再生,肝星状细胞活化、增生后,“缠绕”再生肝细胞或残存肝细胞形成再生结节,逐步引起肝内血管(尤其是门静脉)、胆管等受压狭窄,形成门静脉系统的梗阻、高压扩张、改道等病变。
它是一个较为缓慢的、持续的、进行性加重的过程,通俗讲是一个“良性的过程”,而绝不应被简单粗暴地理解成肝癌样的“恶性病变”!
虽然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等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但肝硬化绝不等同于肝癌。
及早发现、正确诊断、科学治疗,大多数肝硬化是可以控制的。尤其是早期、中期肝硬化,病变主要集中在肝脏,并发症少或者几乎没有,病情不仅是可以控制的,而且是可逆的!
如何发现早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往往无特异性症状或体征,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以下临床特点:
①有乏力感,体力下降,易疲劳而无其他原因。
②颜面部出现色素沉着,颈前、前额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可出现肝掌(手掌的大、小鱼际及手指掌面、手指基部呈现粉红色胭脂样斑点,压之退色,久者可形成紫褐色)。
③食欲减退,间歇性出现腹胀,有时便秘或腹泻。
④有肝区隐痛或肝区不适,尤以劳累后明显。
⑤肝脏可有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压痛。
⑥脾脏有时轻度肿大。
怎样逆转早期肝硬化
1.找出病因,彻底治疗原发病。如:对血吸虫病肝硬化,彻底杀虫治疗就可以中止或逆转其发展;对酒精性肝硬化或其他毒物引起的肝硬化,戒酒或切断毒物进入体内就可使病情好转。去除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就能使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纤维化得到控制。
2.避免长期服用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保持营养均衡、充足。
3.药物治疗。西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我国医学家发挥中医中药优势,研制了一些中药制剂,经动物实验与初步临床试验,均证实可以延缓、阻断肝硬化的发展,促进肝硬化的逆转,对早期肝硬化有较好疗效。至于具体选用什么药,应请医生对症处理,但患者一定要配合治疗,不能随便停药或自行减药。
专家说:
徐佰国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消化(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天津市抗癌协会委员
天津市整合医学学会肝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肿瘤肝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科普协会肝脏病专委会委员
长期致力于各种消化、肝脏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二十余篇。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完成临床转化应用1项。参编多部专业论著及天津市重点攻关课题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异常再生、肝内血管新生、肝脏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和假小叶形成为组织学特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肝硬化居全球常见致死病因第11位,年死亡人数高达100万,男性多于女性。我国肝病患者人数约有3亿,肝硬化死亡人数占全球肝硬化死亡人数的11%。大多数肝硬化患者仅有1个病因,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少数患者存在多个病因同时作用。肝硬化常见病因包括HBV感染、酒精性肝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长期胆汁淤积、药物或有毒物质损伤、肝脏血液循环障碍、遗传和代谢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等。随诊生活方式和节奏的改变,我国多病因所致的肝硬化越来越多,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病毒性肝炎等。其中酒精性肝病加,其中酒精性肝病已成为晚期肝病的第二大病因。
肝硬化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结节形成3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假小叶形成是肝硬化的基本病理特点,也是确诊肝硬化最重要的病理依据。根据病程进展可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自然史可表现为从相对静默、无症状或症状轻微阶段逐步进展至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出现相关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脑病、黄疸等表现。
肝硬化的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规律随诊复查。其中去除病因是治疗肝硬化最重要的措施。控制肝炎病毒感染,戒酒,以及治疗活动性自身免疫性肝炎不仅有利于延缓肝硬化进展,在部分患者中甚至可逆转肝硬化,或使部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向代偿期逆转,如通过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可是乙肝肝硬化发生逆转。针对丙型肝炎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也可使部分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得以改善、门静脉压力显著下降。
在酒精性肝硬化的研究中,戒酒可使部分失代偿期患者向代偿期逆转,预后显著改善。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阻止部分活动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进展并逆转部分患者的肝硬化。
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是肝脏损害常常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其实在肝硬化之前通过病因的控制,可使得大部分病人避免发展到肝硬化阶段。但如果发现时就为肝硬化阶段,也不要气馁,通过积极控制病因、寻求专业的肝病医生进行规范的全程管理、规律用药及随诊,大部分病人是可以延缓、避免疾病进展,部分病人可实现肝硬化逆转,摘掉“肝硬化”的帽子的。
审稿:叶 青
责编:张美玲 唐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