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
聚焦项目管理新理念I展望施工技术新发展I源于实践I深度思考I更多精彩I欢迎关注
1、地质监测
地质监测主要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和地质综合评价,不同级别的地段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根据不良地质对隧道施工安全与环境的危害程度分为A、B、C三级管理。
超前地质预报可采用地质调查法、物理勘探法、超前钻探法、超前导洞法等,预测、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及周围岩体的地质条件,以及可能引起地质灾害的不良地质体。重点监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水文地质等。
超前地质预报应以地质分析为基础,运用地质调查与物探相结合、长短探测相结合、洞内与洞外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超前导洞与主洞探测相结合、构造探测与水文探测相结合的综合预报方法,并相互验证。
(1)地质调查法
隧道内地质调查应在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主要有:
1)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等工程地质条件。
2)地下水分布、水利联系、水质、涌水、突泥等水文地质情况。
3)岩溶规模、形态、位置、充填物等情况。
4)煤层、膨胀岩、湿陷性黄土、盐岩、放射性围岩等地产及瓦斯有害气体赋存情况。
5) 人为坑道与隧道的空间关系、对隧道的影响情况。
6)围岩稳定性特征。
7)并绘制掌子面地质素描图、进行隧道施工围岩分级、提供隧道洞身地质编录。
(2)物探法
(3)钻探法
(4)超前导洞法
超前导洞法可采用平行超前导洞法和主洞超前导洞法,两座并行隧道可根据先行开挖的隧道预测后开挖隧道的地质条件。在岩溶发育可能性较大地段,可能存在人为坑道、采空区地段,可利用超前导洞采用物探、钻探手段横向探测隧道主洞。
超前导洞法对煤层、断层、地层分界线等面状结构面预报比较准确,但对于复杂岩溶和采空区等地段,可能漏报,因此应增加其它手段,避免漏报。
2、变形监测
隧道施工时应进行变形监测,主要应包括周边位移及拱顶下沉、地表下沉、洞口监测、围岩内部位移、支护状况观察等内容。洞内变形监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后及时埋设,并宜靠近掌子面,获取初始读数的时间不宜超过开挖完成后4h。监测报告内容主要应包括施工情况、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变形分析、应对措施及施工建议等。变形异常时应及时报告。
(2)地表下沉
多点位移计监测地表沉降
(3)洞口监测
洞口监测主要应包括地表观察、地表下沉、地表水平位移、土体测斜等内容。洞口段或浅埋段应进行地表观察,记录地表及边坡表面开裂、坍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径流、渗水情况等,同时应与地表下沉、地表水平位移对照分析洞口段边坡稳定性。因洞口段容易产生洞口边坡失稳现象,而失稳前经常存在边仰坡开裂、洞顶地表变形开裂等表观现象,如果开裂后处理不及时就会出现地表水下渗,加剧洞口失稳的发生。
(4)围岩内部位移
3、其它监测
(1)受力监测
可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工程需要进行隧道受力监测,主要应包括锚杆轴力、拱架内力、接触压力、衬砌内力和孔隙水压力等内容。
(2)有害气体监测
隧道含有瓦斯、天然气、石油气、沼气、瓦斯、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以及氧气含量等时,必须进行有害气体的监测。
(3)爆破震动监测
在隧道穿越敏感建(构)筑物时,钻爆法施工时采用控制爆破,并对受爆破影响的建(构)筑物及设施进行震动监测。
(4)周边建(构)筑物监测
与既有建(构)筑物接近或相交的公路隧道越来越多,其穿越方式主要有上穿、下穿和侧穿三种基本情况,至施工过程中必须对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周边建(构)筑物进行监测。
(5)特殊隧道监测
特殊隧道主要包括寒区隧道、高地应力隧道、高地温隧道、放射性地层隧道、膨胀岩隧道、水下隧道和特殊结构隧道。考虑到特殊隧道的特殊性,常规施工监控量测内容及手段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手段,采用专门仪器或测试方法进行监测。
点个“在看”,我们一起共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