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壶源僧舍三绝
吴儆
风檐淅淅褪新青,书展残灯野复明。
读罢《离骚》还独坐,此时此夜若为情。
闷来掩卷已三更,风露涓涓月满庭。
闲扑流萤冲暗树,危梢点点堕寒星。
归来闭户还高枕,窗隙微通月影斜。
风急忽惊乌鹊起,空阶簌簌堕松花。
15.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独坐”二字使人如见诗人“读罢《离骚》”之后,被屈原忧国之情打动而凝神深思的神态。
B.“点点堕寒星”展现了透过树梢仰望夜空,看到颗颗流星坠落的情景,为夜景增添了诗情画意。
C.“闭户还高枕”,写庭中归来、枕上安卧;但从全诗来看,“高枕”在此只表示安卧而非无忧。
D.第一首写独坐夜读,第二首写月下扑萤,第三首写静夜无眠,三首绝句紧紧承接,浑然一体。
16.三首绝句以大半篇幅写景,反衬手法在诗歌中运用得高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B
16.①以明衬暗:“残灯”摇曳惨淡,而月光澄澈,“流萤”如“寒星”闪烁,诗人以月光和萤光反衬僧舍深夜的幽暗。②以声衬静:诗中描绘了精微轻细不易被人感知的风声、乌鹊惊飞声、花落声,以此来反衬僧舍深夜的寂静。③诗人把读《离骚》引发的感情波澜隐藏于景物描写之中,以环境的暗与静反衬诗人心情的起伏难平。(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寓壶源僧舍三绝①
[宋]吴儆
其二
闷来掩卷已三更,风露涓涓月满庭。
闲扑流萤冲暗树,危梢点点堕寒星。
其三
归来闭户还高枕,窗隙微通月影斜。
风急忽惊乌鹊起,空阶簌簌堕松花。
注释:淤“壶源僧舍”是寄居的处所。“僧舍”即佛寺。原诗三首,第一首写独坐夜读《离骚》。
1.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二写诗人被《离骚》打动,掩上书卷,时至午夜,依然思绪万千,不能入眠,于是步入庭中,展现在眼前的是“风露涓涓月满庭”的夜景。
B.其三写诗人回到室内,“闭户”“高枕”。从全诗看,“高枕”在此表示“安卧无忧”之意。以下写景,以三个诗句细写安卧之后的所见所闻。
C.两首绝句以一大半篇幅写景,景又着重在光与声的描绘上。诗人通过多种手法来写光:以“月满庭”“月影斜”直接描绘月光的澄澈;用动词“流”来形容萤光的飘流无定。
D.两首绝句中的叠词颇具特色。“簌簌”用来绘声,增加了声音的质感;“涓涓”“点点”用来绘形,增加了物体的形象性。
2.简要赏析这两首绝句在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1.B.“高枕”在此表示“安卧无忧’之意”错误,从全诗看,“高枕”在此只表示安卧而不含“无忧”之意。结合下联“风急忽惊乌鹊起,空阶簌簌堕松花”可见虽然“高枕”但并没有睡着,从 风猛烈惊飞了乌鹊可见作者内心并非平静无波,兼及能听闻松花坠落空寂无人的台阶可反衬内心并非安然,应该是彻夜难眠,所以“安卧无忧”曲解诗意。
2.(1)相同处:①都运用了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来表现诗人的郁闷和难眠;②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突出夜深人静与郁闷难眠的矛盾。
(2)不同处:前一首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点流萤如寒星坠落;后一首则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表现了动与静、 声与静的矛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