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①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①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从“独在”二字来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
C.“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D.“莫学衰翁样”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通过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
16.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D.“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们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3分)
16.①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面对大好河山,“独”“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②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收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一句中,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③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收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④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莫学衰翁样”。,(6分,每点2分,任意3点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使词人“笑谈”的豪情一下转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惆怅。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和矢志不渝,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但是整个时局,毕竟不是个人的壮志豪情所能改变的,“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是指作者闲居卞山,自觉回天无力,空有收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所以“空惆怅”,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
“缥缈”形容亭既高且小,从远处看,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中“绝顶小亭”来写的。“笑谈”可见其豪放旷达,纵情山水,年老而不衰。可是遥望中原,看到北方的万里山河,纵横乱杂地泛溢着云烟雾浪,又能与谁同赏?“与谁”二句是说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收复失地的人。抒发了词人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体现了作者对报国无门的不甘心,在结句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劝勉随从小辈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
译文
小亭在高耸入云的山峰,隐隐约约浮现着。在千峰上独自叙述胸意,看那万里云烟如浪花般滚来,我与谁共同欣赏呢?
人已经老了,但情怀仍在。虽然思虑着万里山河,但也只能无奈的惆怅。少年啊,要胸怀豪情万丈,莫要学我这个老头子。
简析
此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为作者登临卞山绝顶亭有感而发之作。诗人叶梦得当时为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大宋南渡八年,仍未能收复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却又一味向敌妥协求和,使爱国志士不能为国效力,英雄豪杰也无用武之地。诗人虚年59岁时,闲居卞山,登亭述怀,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写自己复杂的情怀和对时局的慨叹。
此词上阕写词人登上“飘渺危亭”时的孤独与落寞,下阕表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心迹,劝勉年轻人要热情豪放,为国建功立业。全词语言平淡自然,明快浅显,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其内容委婉含蓄,起伏跌宕有致,抒发了词人归居后既旷达超迈又不免孤寂惆怅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