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①。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余者也。取于有余,以供上用,则贫民之赋可损,所谓损有余、补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顺于民心,所补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今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②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复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节选自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③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④,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节选自贾谊《论积贮疏》)
【注】①渫:xiè,流通。②复卒:免除兵役。③鐵:通“纤”,细致。④泛:覆灭。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积A贮者B天下之大C命也D苟粟E多而财F有余G何为H而不成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指爵位,材料中“五大夫”属于爵位,“请卖爵子”的“爵”也指爵位。
B.劝,指劝勉、鼓励,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者”中的“劝”词义相同。
C.汤池,指沸水翻腾的护城河,与成语“固若金汤”中的“汤”含义不一样。
D.饥穰,指荒年和丰年,材料中为偏义复词,只取荒年义,而不取丰年义。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认为,允许百姓用粮食来受赏或免罪,那么可以让富人得到爵位,让农民得到钱财,让粮食得到流通,可谓一举多赢。
B.晁错认为,按照目前法令,交纳相应粮食所得回报,远远超过提供一匹战马所得回报,这是“贵粟”的表现,是很合理的。
C.贾谊认为,汉朝建立近四十年,公家和私人的积贮少得令人痛心,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生产粮食的人极少而耗费的人很多。
D.贾谊认为,要让公家和私人的积贮充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就要着力扭转“背本而趋末”的偏向,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14.晁错和贾谊都强调粮食的重要性,但出发点有所区别,请结合材料说明。
参考答案
10. B D G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意思是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而财物有余,做什么事情会不成功呢?
11.C
“固若金汤” 中的 “汤” 也是指沸水翻腾的护城河,含义相同。
12.C
“原因就是生产粮食的人极少而耗费的人很多” 表述片面,汉朝积贮少的原因还包括 “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等多种因素。
13.
(1)生产物资有时间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匮乏。
(2)如果不幸遇到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来救济百姓呢?
14.
晁错出发点是使民务农,通过贵粟政策,如让百姓用粟受爵除罪,来达到主用足、民赋少、劝农功的目的,同时增加塞下粮食储备,从国家治理的政策层面强调粮食重要性。
贾谊出发点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他认为粮食不足会导致民不聊生、社会混乱,只有积贮充足,才能在面对自然灾害、边境危机等情况时有所应对,从国家安危和社会秩序稳定的角度强调粮食重要性。
参考译文
当今的迫切任务,没有比使人民务农更为重要的了。而要想使百姓从事农业,关键在于抬高粮价;抬高粮价的办法,在于让百姓拿粮食来求赏或免罚。现在应该号召天下百姓交粮给政府,纳粮的可以封爵,或赎罪;这样,富人就可以得到爵位,农民就可以得到钱财,粮食就不会囤积而得到流通。那些能交纳粮食得到爵位的,都是富有产业的人。从富有的人那里得到货物来供政府用,那么贫苦百姓所担负的赋税就可以减轻,这就叫做拿富有的去补不足的,法令一颁布百姓就能够得益。依顺百姓心愿,有三个好处:一是君主需要的东西充足,二是百姓的赋税减少,三是鼓励从事农业生产。按现行法令,民间能输送一匹战马的,就可以免去三个人的兵役。战马是国家战备所用,所以可以使人免除兵役。神农氏曾教导说:“有七八丈高的石砌城墙,有百步之宽贮满沸水的护城河,上百万全副武装的兵士,然而没有粮食,那是守不住的。”这样看来,粮食是君王最需要的资财,是国家最根本的政务。现在让百姓交粮买爵,封到五大夫以上,才免除一个人的兵役,这与一匹战马的功用相比差得太远了。赐封爵位,是皇上专有的权力,只要一开口,就可以无穷无尽地封给别人;粮食,是百姓种出来的,生长在土地中而不会缺乏。能够封爵与赎罪,是人们十分向往的。假如叫天下百姓都献纳粮食,用于边塞,以此换取爵位或赎罪,那么不用三年,边地粮食必定会多起来。
二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
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这种地步而皇上不震惊的呢?
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夏禹、商汤都曾遭受过。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