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①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如此,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文帝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奏曰:“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
太和元年,徙封浚仪。二年,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三年,徙封东阿。五年,复上疏求存问亲戚。植复上疏陈审举之义。帝辄优文答报。其年冬,诏诸王朝。其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僚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有删改)
材料二:
操尝出征,丕、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操亦悦焉。丕怅然自失,济阴吴质耳语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欷歔,于是皆以植多华辞而诚心不及也。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饰,五官将③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称说,故遂定为太子。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倩人:请人代笔。②司马门:皇宫外门。古代臣子经过司马门必须下车下马。③五官将:曹丕被立为太子前,任五官中郎将。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吾昔为A顿邱B令C年二十三D思此E时所F行G无悔H于今。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汉代颇为流行。
B.内,内心,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的“内”意思不同。
C.“事事复减半”与《〈老子〉四章》“复众人之所过”的“复”意思不同。
D.“而诚心不及也”与《五石之瓠》“吾为其无用而掊之”的“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植自幼饱读诗书,奠定了良好的文学修养。铜爵台刚刚修成时,曹操让儿子们都登台赋文,曹植拿起笔很快就完成,文采可观,可见其才思敏捷。
B.曹植特别受宠爱,曹操讨伐孙权时,让曹植留守在邺都,并加以勉励。杨修等人辅佐曹植,但曹操对杨修的能力表示怀疑,导致曹植没有被立为太子。
C.曹植的封地多次改换,手下官员都是一些下等人才,士兵也都是老弱病残,连人数也被严格限制在一定数量,这都说明魏国君王对他的戒备之心很深。
D.曹植和曹丕曾经在路边为带兵出征的曹操送行,曹植用华丽的言辞称颂父亲的功德;曹丕则表现出痛哭流涕的样子,曹操和曹操左右的人都唏嘘感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4分)
(2)丕怅然自失,济阴吴质耳语曰:“王当行,流涕可也。”(4分)
14.材料二认为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饰”,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0.CDG[(原文标点)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
11.D(A项,解说正确。B项,后一个“内”,同“纳”,结交。C项,前一个“复”,再,又;后一个“复”,弥补,补救。D项,前一个“而”表转折,后一个“而”表顺承)
12.B(“但曹操对杨修的能力表示怀疑,导致曹植没有被立为太子”错误,原文是“植既以才见异,而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曹操并未对杨修能力表示怀疑,这也不是曹植未被立为太子的原因)
13.(1)(我)话说出口就成议论,下笔就能写成文章,只是应该当面测试,怎么会请人代笔?(译出大意给2分,“言出为论”“面试”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言出为论”,话说出口就成议论;“面试”,当面测试)
(2)曹丕(感到)惆怅失落,济阴人吴质在他耳边说:“君王将要离开时,你流泪就可以了。”(译出大意给2分,“耳语”“流涕”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耳语”,在耳边说;“流涕”,流泪)
14.①让自己坐的车在驰道上行驶,打开司马门出宫。②被任命为主将去救援曹仁,因醉酒而不能接受命令。③酒后失礼,胁迫使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陈思王曹植,字子建。他十多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数十万字辞赋,他还擅长写作。曹操曾看过他的文章,问他:“你是请人代笔的吧?”曹植跪下答道:“(我)话说出口就成议论,下笔就能写成文章,只是应该当面测试,怎么会请人代笔?”当时恰逢邺城铜雀台(即铜爵台)落成,曹操把儿子们都带上台去,让他们各自作一篇赋。曹植落笔如飞,转眼写成,而且写得值得欣赏,曹操对曹植的才能非常惊讶。(曹植)每次拜见曹操,曹操故意用不好回答的问题诘难他,他都能应声对答,因此,特别得到曹操宠爱。
曹操带兵去攻打孙权,安排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我先前当顿邱令时,只有二十三岁,想想当时的所作所为,至今我也不后悔。现今你也二十三岁了,可以不努力吗!”曹植一方面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受到另眼看待,另一方面还有杨修等人作为辅佐。曹操犹豫不决,几次想把他立为太子。
有一次,曹植曾乘车在驰道上行驶,径直从司马门出宫。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管理守卫宫门的官员被处死。从此就加强了对诸侯的法规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曹操担心自己死后出现祸乱,认为杨修很有才华,足智多谋,同时杨修是袁绍、袁术的外甥,于是就捏造罪名杀了杨修。曹植内心更加感到不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出兵前曹操呼唤曹植前来告诫他应注意的事宜。曹植却喝得醉醺醺的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反悔,罢免了曹植。
魏文帝登上王位,曹植与诸侯都到封国去。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上奏说:“曹植醉酒行为失常,态度傲慢,胁迫使者。”主管官员请求处罚曹植的罪行,文帝因为太后,贬曹植为安乡侯。同年又被改封鄄城侯。太初三年,又封曹植为鄄城王,食邑二千五百户。
太和元年,曹植被改封到浚仪。太和二年,又回到雍丘。曹植常常自己感到愤怒和怨恨,身负才能而不得施展,上奏请求试用。太和三年,又被改封到东阿。太和五年,上书请求问候宗室亲戚。曹植又上奏陈述推举人才的建议。皇帝总是好言答复。同年冬天,下诏诸王朝见。同年二月,以陈四县作为封地封曹植为陈王,食邑三千五百户。曹植每次请求单独接见,谈论时事,希望得到任用,最终都没有如愿。回到封地后,感到失落绝望。当时的法律,对待藩国已经很严厉,下属都是一些商人、没有才能的人,分配的士兵也都是老弱病残,人数不超过二百。又因为曹植之前的过错,每件事上又减一半,十一年中多次改换封地,曹植常常感到不快乐,于是发病而死,享年四十一岁。
材料二:
曹操曾经要率兵远征,曹丕和曹植一起到路边相送,曹植称赞叙述父亲的功德,发言很有文采,旁边的人都很瞩目,曹操也很高兴。曹丕(感到)惆怅失落,济阴人吴质在他耳边说:“君王将要离开时,你流泪就可以了。”等到曹操要告别时,曹丕哭泣拜倒。曹操和身边的人都感到叹息,于是都认为曹植言辞华美但不及曹丕心诚。曹植行事我行我素,言行又不谨慎检点。而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却暗用权术对付他,曹丕懂得掩盖自己的真情实意,善于装模作样曲意逢迎(赢得人们的良好印象)。宫女和曹操身边的人都一齐替曹丕讲好话,因此曹丕就被立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