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任!潘世扬教授担任IFCC肿瘤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主席

文摘   2024-12-10 12:00  




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检验学部主任潘世扬教授,因其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的卓越贡献和国际影响力,被国际临床化学与实验医学联合会(IFCC,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聘为其肿瘤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C-MDO)首任主席。



▲潘世扬教授


潘世扬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任南京医科大学检验系和一附院检验学部主任,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及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主任,医学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负责人。


他主要从事重大疾病的分子诊断工作,建立了血浆DNA定量、抑癌基因甲基化检测和新肿瘤标志物SP70的系列检测技术,在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发现与转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牵头开展了一项基于该标志物的注册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主持了10多项省级以上课题,主编180万字大型英文专著"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由斯普林格和人卫社联合面向全球出版发行(2021年10月),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5项,发表SCI收录高水平研究论文80余篇。2016年入选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020年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23年被评为“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同时,潘世扬教授兼任江苏省医学会检验分会名誉主委,江苏省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前任会长,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保分会委员,中国药监局(NMPA)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专家,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医学专业分会主任委员,欧洲临床化学与实验医学杂志(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CLM)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副总编辑,《临床检验杂志》主编。


此次,潘世扬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创建了肿瘤分子诊断专委会(C-MDO)。C-MDO是IFCC的专委会,专注于肿瘤分子诊断领域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致力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推动技术创新,并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流。


其职责范围包括:(1)确定肿瘤分子诊断标准化的需求;(2)建立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 DNA的参考物质;(3)制定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 DNA 的检测方案、结果分析和质量控制指南;(4)支持提高肿瘤分子诊断方法准确性的活动;(5)建立全球专家实验室网络。


专委会的成立不仅是对潘世扬教授个人专业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的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在肿瘤分子诊断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他的领导将有助于推动全球肿瘤分子诊断的标准化、质量控制和技术创新,为全球肿瘤患者的精准医疗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潘世扬教授获得国内外的高度认可,与其在肿瘤标志物及分子诊断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相关事迹不无相关。在此,检验君就相关事迹进行汇总



科技成果转化

自主研发“中国芯”领先国际



循环肿瘤细胞(CTC)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瘤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CTC检测作为一种有潜力的肿瘤活检替代方案,通过检测从实体肿瘤上脱落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对转移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特异度,能够鉴定所有类型的肿瘤细胞,并且能进一步进行肿瘤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分析。


肺癌5年生存率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有效针对肺癌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CTC的检测为肺癌患者的早筛早诊提供了一丝希望。


潘世扬教授及其团队发现的一种蛋白肿瘤标志物——SP70,该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以及其他类型的恶性肿瘤细胞浆中和细胞膜上都有高表达,可调控下游1000多个基因表达。SP70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一个关键蛋白,因此可将其用作癌症检测诊断的分子靶标,同时也是抗癌治疗潜在的作用靶点。


图片来源:医师报


SP70标志物的发现能够实现对CTC特异性的富集,不仅可以用于细胞学诊断,同时从中所获得的DNA还可以用于NGS的检测,其检测效果明显优于ctDNA。目前,SP70试剂盒已经通过欧盟的认证。




在世界医学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01
主编首部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英文专著


潘世扬教授主编的英文专著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一书,于2021年10月由世界著名科技出版集团Springer和人卫社联合面向全球出版发行。


作为首部系统全面阐述临床分子诊断知识的专著,该书以临床为核心,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分子诊断学在临床各系统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共收录具有临床分子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716种,疾病65种及16大类检测技术,包含从发现标记物、建立检测方法、方法学评价、转化为临床检测项目、应用于临床的整套思路及流程。


该书由来自国内外百余位活跃在一线的从事分子诊断、分子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3个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临床分子诊断委员会,经反复讨论,精心编著而成。


Clinical Molecular Diagnostics的全球出版发行是中国医学科技发展壮大的体现,也是中国医学科技走向国际的一次重大实践与尝试!




02
将分子诊断新技术带到国际


作为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IFCC)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C-MD)委员,潘世扬教授应邀参加在意大利罗马举办的2023年世界实验室/欧洲医学实验室大会。除了学术交流,潘世扬教授参加了C-MD工作会议,旨在与全球各国分子诊断专家共同编著领域内新技术的规范或指南。


潘世扬教授及其团队前期深入研究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和循环DNA定量检测技术在临床疾病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等中的重要应用价值,潘世扬教授将该两种新技术作为指南的案例模板,在C-MD会议上与各国专家展开深入交流,获得了高度赞扬与认可。


潘世扬教授将“循环DNA定量检测”和“肿瘤特异性蛋白70检测”两种新技术带到IFCC年会进行宣传交流,吸引了各国分子诊断领域人士的目光,这对提升国内分子诊断水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03
参与撰写新冠病毒全球调研报告


潘世扬教授参与撰写由国际临床化学联合会分子诊断专业委员会(IFCC C-MD)发起的关于SARS-CoV-2分子诊断的全球调研报告。




04
获批国际合作专题资助


潘世扬教授获批的一项由Gilead Sciences资助的国际合作课题“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hepatitis D virus infection in China through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test (predict study)”。



“宣传中国自己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与成就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分子诊断领域里最新的发展,包括最新的进展经验及诊疗技术等。”潘世扬教授说。




检验门诊&LDT

走在行业发展前沿



近年来,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发生多方面的深刻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发展正逐步从理论走向现实。


检验专科门诊通过检验检查项目的申请、综合多项检验检查指标结果的分析、必要时对已采集的标本追加检验项目医嘱、增加院内转诊等功能,大大缩短患者的就医时间,尤其为一些常见病的预防、诊疗和慢病患者仅需来医院做检验检查诊断的患者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


▲潘世扬教授在诊间


检验专科门诊的设立,是检验医学行业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重要举措,实验室自建项目(LDT)亦如是。


LDT通常是指医学检验部门自行研发、验证和使用的检测方法,仅在医学检验部门内部使用,不作为商品出售给其它医学检验部门、医院及个人。


在个体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大背景下,出于临床的现实需要,靶向治疗、免疫/基因治疗、罕见病诊疗所需要的检测项目往往种类多,数量少,市场上很难提供相应注册试剂,临床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业内有关LDT的呼声不断。


过去由于国内医疗器械管理办法、临床检验项目目录、无证医疗器械等因素的限制,我国LDT项目的开展严重受限。


自2021年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发布,我国LDT管理体系正加速完善,LDT项目的发展也将迎来机遇。


潘世扬教授及团队自主研发的“循环DNA定量检测”和“肿瘤特异性蛋白70检测”两种新技术正是凭借国家相关“实验室自建方法学(LDT)政策”的东风而投入产品生产。


图片来源:医师报




创新引领发展

助力国家编码标准建设



国家医保局于2023年2月23日发布的《医保体外诊断试剂编码规则和方法》,经过3个多月试剂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的维护与验证,已于6月底向全国发布体外诊断试剂分类目录,这也是体外诊断试剂的首个国家编码标准(国际范围内暂无同类标准)。


新“标准”的诞生,将直接影响耗材、试剂的招标、采购和支付等环节。因为原来检验试剂非常庞杂,有了编码标准后将改变混乱的局面,消除了之前招标采购环节因产品信息差带来的问题,再由此可能影响到更大范围的带量集采和支付环节。


江苏省人民医院作为该项工作的牵头单位,潘世扬教授团队从2022年2月开始项目调研准备,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以检测方法学作为分类纲目,从而解决现行检验亚专业分类的管理缺陷。


经过近四个月的技术攻关,项目团队按照临床诊疗价值分级编制出两千余检测指标条目以及两百余方法学构成的三级分类目录,实现对国家药监局全库5万余体外诊断试剂的统一管理,为国家标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优质资源下沉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2022年3月30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检验科(简称克州人民医院)之间作5G远程检验正式启动。



与克州人民医院检验科的5G平台合作计划涵盖了医教研各方面,包括线上线下讲座培训、疑难病例的远程会诊、检验结果判读、特殊案例分享学习等,旨在共同提升两院检验人员的专业学识和业务能力。


2023年5月20日,在潘世扬教授的策划和带领下,由国家(江苏)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陈欢欢携检验学部部分青年骨干,随P2+移动检验车按计划驶入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卫生院,开展“移动检验进基层、肿瘤筛查早诊治”系列活动的宣传。


P2+移动实验室内配备了车载的血、尿、粪便常规检测、干生化检测、凝血功能检测、全自动酶免疫感染指标检测、感染性疾病核酸检测等设备。团队充分利用移动实验室的检验设备,对社区医院附近的居民进行一些常规检验;对有特定需求人群进行采样后,带回检验学部进行特殊项目的检测,这些特殊项目均为学科的优势技术和创新技术。随行的检验医师对居民提出的报告解读需求一一答复。同时展开了“肿瘤筛查早诊早治”的主题宣传活动。


通过类似的活动,既达到了演练目的,又将优势技术下沉基层,让基层的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优质诊断技术。“演练+优势技术下沉服务”的双赢模式的摸索,受到附近居民的积极回应和充分肯定。


“我们是这个行业的专家,所在单位也是公立医院,为社会作贡献是我们的义务。”潘世扬教授说道。








延伸阅读(IFCC介绍)

IFCC成立于1952年,是全球性的学术和专业组织,旗下有119个国家和地区会员,超过5万名专家会员,是实验医学领域内国际最高级别的行业学会和协会,在推动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领域的标准化、专业发展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IFCC通过支持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IFCC的主要职能和目标:

标准化与质量控制:IFCC致力于在实验室检测和测量中实现标准化。组织制定参考材料、协议和指南,确保实验室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教育与培训:

IFCC为实验室专业人员提供教育资源、组织会议和培训项目,旨在提升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领域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


研究与发展:

IFCC推动临床实验技术、诊断方法和实验室设备的创新。通过促进科学家、临床医生和行业之间的合作,推动医疗诊断的进步。


全球合作:

IFCC为全球专业人士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通过其区域和国家成员组织,促进知识、最佳实践和研究成果的分享。


倡导:

IFCC提倡实验室医学在医疗保健系统中的重要性,积极与其他卫生和科学组织合作,提升对实验室医学在疾病诊断、监测和治疗中的作用的认识。


IFCC的主要活动:

科学大会:IFCC定期组织全球性的科学大会和会议,为全球专家提供一个讨论临床化学与实验医学最新进展的交流平台。


出版物:

IFCC出版关于临床化学、实验医学和诊断技术的期刊和通讯。其中,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CLM) 是其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合作项目:

IFCC参与并推动国际合作项目,旨在提高诊断实践的标准,例如,制定生物标志物和诊断测试的国际标准。


会员:

IFCC拥有来自全球各国的广泛会员,包括国家协会、科研机构以及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领域的个人专业人士。会员可以享受IFCC提供的各种资源、研究成果和全球网络机会。


总结:

IFCC作为全球领先的学术和专业组织,在推动临床化学和实验医学领域的标准化、专业发展和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支持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IFCC为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END


编辑:唐强虎  审校:方琪


数智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新媒体现有75W+(公众号60W+,视频号15W+)用户,是全国“健康新媒体十强”单位,是检验医学领域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学术媒体平台。检验医学新媒体致力于检验医学人才交流与培养,促进检验与临床融合发展,从而助力检验医学学科的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