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溪泉,因位于邢台古八景之一——柳溪春涨风景内而得名的一眼清泉,曾断涌多年被人遗忘。2023年夏末,沉睡已久的它悄然醒来,汩汩清泉伴随着古老的河流、百年学府,给了众人一份惊喜,将柳溪春涨再次拉进众人的视野,也将邢台的泉文化、人文历史带给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郭红玉 叶晓强通讯员 张智 文/图
1 百年学府清泉涌
11月12日,记者走进邢台学院,走近柳溪泉,一观秋末冬初的它。
初冬的校园,已是银杏金黄、松柏苍苍、垂柳叶疏,别有一份幽静。绕过学校主楼,但见岸边垂柳依依的牛尾河(古称蓼水)自西向东流淌而过,为学校增添着一道柔美与恬静。
跨过河上的守敬桥,南行百余米朝西看,融合发展中心大楼前,青青的草坪间有一块青石、一处古香古色的石栏。青石上绿色的“柳溪泉”大字古风尽显,青石的背面记载着柳溪泉的来历。青石西侧,青灰色石栏围起的方池内,清澈的泉水安静地朝上涌着,正是柳溪泉。
池内,清可见底的泉水目测一米多深,池底铺满各色彩石,泉眼处设置了一块石质的井口状造型,恰似一处泉井,汩汩清泉不疾不徐地朝外涌着。
“没想到我们校园里还能有泉,而且天冷也不结冰,一年四季常温,这也是邢台冷水泉的特点。”路过的学子宋典宸等人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他们笑着告诉记者,从保定、山东等地来邢台上学,没想到能遇到泉水在学校里复涌。正是因为柳溪泉的复涌,让他们开始关注邢台的泉文化,也深刻体会到了太行泉城的泉水魅力与其历史之悠久。
2 银发追忆当年景
年近六旬的邢台学院副院长刘永利,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邢台人,对于在校园内复涌的柳溪泉,他颇有感慨。
“我上小学的时候,这里水还不少,放了学经常在附近一带玩。”他回忆,当年这里的景象就是:大水塘、芦苇荡、鱼虾肥、荷花香。当地人都知道,这里的水是西边流过来的泉水和这里池沼的水汇合而成,久而久之在这一带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塘,周边生长着成片的芦苇还有荷花。那时候的夏天,闻着荷花香,在这里摸鱼逮虾,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刘永利还为记者提供了他收集的老照片,从照片上能够看到,附近的豫让桥石碑两侧有茂盛的芦苇在风中摇曳,牵着黄牛的、提着包袱的行人从桥上走过,孩子围着石碑玩耍。
80来岁的赵如意老人回忆,20世纪60年代,他在邢台学院上过学,那时候这里四处都是水,芦苇荷花是他记忆里最美的风景。到20世纪80年代,水开始慢慢变少,直至消失。如今,随着邢台一体化推进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统筹和水环境治理,邢台多处泉眼复涌,让他们这些老人能够在有生之年再见胜景,十分欣慰。
3 实至名归柳溪泉
2023年夏末,邢台学院内的一块基建工地上,“柳溪泉”突然喷涌而出,跃入众人的视野,当时并无人知晓这泉的名字。翻阅古籍,关于这口泉的记载并不多,但有关柳溪春涨的记载不少。经过多方考证,此次泉涌之处正处于柳溪春涨一带。有记载显示,清代乾隆时期顺德府知府徐景增,曾为复建柳溪园题诗:“廿载枯泉得再澄,快人六月满怀冰;新亭争羡遨头乐,近郭如看婪尾灯。”他记录了柳溪园泉水复涌的景象,也印证了这里的泉水自古就有。
邢台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刘顺超老师也肯定地告诉记者,邢台学院所在的位置就是古柳溪春涨景观所在,有泉眼并不稀奇,虽然名字无法考证,但确属于柳溪春涨一带的泉水。
最终,这眼泉因位于邢台古八景之一——“柳溪春涨”所在之处,故名柳溪泉,也算实至名归了。随后学校立即竖起石碑,围起古风古色的石栏,将其保护。
拍摄视频、了解邢台的古八景、查看邢台的泉地图……该校戏剧影视艺术系的学子张午马等人,更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记录柳溪泉,创作与泉文化有关的作品。随之,柳溪泉北侧的牛尾河段水面开阔,有水鸟驻足,两岸垂柳依依,景色十分秀丽,也应柳溪春涨之名,得名“柳溪湖”。
4 文人墨客竞相夸
柳溪泉的出现,让人最想要探究的首先要数柳溪春涨了。据记载,柳溪春涨作为邢台古八景之一,是以柳溪亭为中心形成的一处靓丽风景。它位于老城的城北,是达活泉、原白沙泉等泉的河溪汇聚于此,进而形成的河渠交错、垂柳成荫的水乡泽国。金大定年间,执政者曾在此挖塘筑廊、建亭植柳,形成了“水清鱼跃、风飘花香”的历史名胜,也曾被古人称为“北方小江南”。
关于它的风景布局,《邢台县志》有记载:柳溪亭在城北二里许,旧驿路西,牛尾河曲,凿池种树,亭绕以廊,蜂房鲛窟,如星错陈,燦然美观也。又记载:柳溪,唐柳公权遗迹,亭榭数所,引溪水载之高岸,流觞曲水,为邢州游观之地。由此可见当时这里的水之丰、景之美,陈设之精致,以及文人墨客对其的推崇。
风景的中心柳溪亭,始建于宋代。据记载,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九年,永平(今秦皇岛卢龙县)人王邦用赴邢台就任安国军节度同知时,柳溪亭已破败,遂重修。王邦用在诗中提到,之所以重修柳溪亭,是因为他之前每次路过邢台都要在柳溪亭停留,邢台的朋友会在这里与他或茶叙或饮宴,要盘桓整日才在夕阳的催促下离开。
外地人王邦用,喜欢在柳溪盘桓,邢台本地人也视柳溪为乡情寄托之地。刘秉忠有诗《溪亭小饮》:亭前桃李水边楼,与客携壶慰倦游。顺德府著名文人李京将柳溪亭园以“雉堞荷香”为名,列入顺德府十二景,并作诗云:玩赏流连归去晚,戍楼角动月明西。这浩瀚的史料之中,有着无数对它的褒奖和众多文人对它的留恋。
5 曾经“柳溪饯别”处
因着一份热爱与情思寄托,元朝名臣、邢台人刘秉忠时常在柳溪边与客饯行,不想竟风靡一时。金元时,“柳溪饯别”就已在当地流行。到明清时,不论是邢台本地人,还是途经邢台的宾客,都把柳溪作为话别的重要地点,柳溪成为邢台人城北送别的首选佳处,有诗为证。
明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周在在邢台停留期间送别朋友北行,送到柳溪亭依依不舍,写有《柳溪亭》诗:送客出郊关,举目尽坡皋。林泉选佳胜,负郭得渊薮。绿水满城壕,清荫覆窗牖。三径曲通幽,逶迤似蛇走。清晨此持觞,攀留期至酉。不谓公程严,少聚即分手。心知去已遥,临风几翘首……
“柳溪饯别”的风行,让无数文人墨客在柳溪春涨处留下了墨宝,写下送别之情的同时,也将柳溪春涨的美景留在了诗中。清代乾隆时期顺德府知府徐景增曾记载,“柳溪亭”当时尚存围墙,还有面阔五间殿堂式建筑一座,及假山围廊、环岛水系等。虽然,晚清民国时期,柳溪亭逐渐毁败只余池沼水域,但是,“柳溪春涨”一直留在邢台的历史文脉里,随着柳溪泉的复涌,再次熠熠生辉,将“邢台小江南”之美展示给众人。
6 以泉为媒探邢州
历经百年沧桑的邢台学院、再次复涌的柳溪泉、伴随邢台千百年的柳溪春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让我们站在这所高等学府内,不觉多了一份深沉和平静,迫切地想去一页页翻开他们的历史画卷。
以此为契机,邢台学院开始积极行动,成为“文化兴市”战略实施的一方助力。“将来,邢台学院会以邢台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邢窑文化及科技产业实施为主线,整体规划设计校园文化,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邢台学院党委书记贾云霄介绍,大学校园文化要回归地方文化、扎根地方文化、服务地方文化,要致力于打造邢台文化的高地,在推动邢台地方文化发展同时,发展自身的校园文化。他们将努力把柳溪春涨风景区打造好,并已经在通过校园剧社演出、邢窑文化研究院、直隶四师遗址等等,让每位学子乃至走进校园的游客了解邢台学院的校园文化,了解邢台的文化。
“邢台学院这里就是柳溪春涨风景所在。”“大学校园里有一眼古老的泉水,感觉多了一份灵性。”“通过它,我才知道原来邢台的泉这么多、分布这么广。”……近来,随着各种研学、交流、采风、文艺汇演等活动走进邢台学院,走近柳溪泉,邢台的泉文化、人文历史正在被一点一滴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转自《邢州报》2024.11.14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九)——秋到太行说酸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3)——情真意切话漤柿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