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宗元
(六)晚会 庙会
虽然已经毕业三十多年了,但是当年的在路罗中学读书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最让人开心快乐的是学校的晚会和路罗的庙会。晚会就是学校的元旦晚会。
一年到头了,一元复始了,期末考试也结束了,同学们终于又可以轻松愉悦地玩乐了。
当然,师生们不忘总结一下一年来的工作学习中的得失,并为明年的工作学习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计划。
有心的爱学习的同学还要仔细翻看书本,打开卷子。对考试中的错误,进行更正改进,以防下次再犯。有的同学开始筹备元旦晚会。
元旦晚会一般先在班级里进行,由班主任老师召集班干部,提前做好准备。买来瓜子,花生,糖块。
山区当地的班主任还从家里带来柿饼,地瓜干等当地的土特产。这些东西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平常的食物。但在那个年代,的确是我们这些学生的美食美味。
晚饭后,班主任和班干部请来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一块载歌载舞,尽情欢唱。期间,不泛黄梅戏,豫剧清唱,诗朗诵,快板书,魔术表演,小品等。
然后,各班级再把本班比较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的年度元旦晚会表演。我们高一的元旦晚会,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让我和冯书敏说相声。
我们俩都是初次表演,冯书敏更像一个女孩子,一说话就脸红,可我的嗓音还是比较洪亮的。就这样,加上我们班的才女,给我们写出了相声剧本《美国之行》。
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我们俩表演的节目竟然还获得了优秀表演奖。由此,我的“张先生”的名字,风靡了整个路中校园。老师同学们见了面,都不叫名字了,他们也许就不知道我的真实姓名。还有的即使知道名字,也直呼“张先生”。
走在路罗的大街上,一些村民乡亲见了面,也直呼“张先生”。因为学校的元旦晚会是在学校操场上举办的,临近的乡亲,以及附近单位的人员,也会前来观看。
他们对相声中的故事记忆犹新,同时,收获了欢乐,更记住了我的“张先生”的“名号”。
至今,我还对我们班的才女,大加赞赏。记忆力超强,而且书写语言幽默诙谐。
再加上我和书敏的表演到位,让才女的作品活了起来。之后,每次学校组织的晚会,我们俩的作品都能获奖,连续三年,年年如此。
至今回想起来,当时的学校组织的晚会应该设立最佳或优秀作品奖,以表彰鼓励书写剧本的幕后作者。
我们两个是获奖了,每人得到一个笔记本。在当时的时候可是荣誉的象征,更是精神和物质的财富。我对本子爱不释手。但遗憾的是为啥没能给编写剧本的同学一起分享成功与欢乐呢?
本应该也给她买一个同样的本子的,以作纪念。也激励她继续写出更好的作品,成就她自己。让我们登台表演成功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位时代的才女。
我没有那样做,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一些遗憾。那时哪怕我和冯书敏每人凑点儿钱,给作者买一个本子,也是可行的,该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和最具纪念意义的感谢和鼓励啊!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经济困难,养成了节俭生活的习惯。有些事情不能靠节俭的,那就坏醋了。后来的结果足以证明了!在高二以后学校组织的晚会上,我们俩只能自己创作相声剧本。
于是,我创作了《美国再行》《三行美国》等,陆续在学校的晚会上表演。效果当然没有《美国之行》那么好了。
后来,有幸看到了侯跃文石富宽表演的《美国之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最初的《美国之行》,是这个样子的。因此,更加佩服我们班才女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高二高三晚会上的相声作品,虽然也能逗的师生们捧腹大笑,让师生们在笑声中学到了一些知识。
但是,我个人觉得是学校老师们,尤其是评委老师对我们的厚爱和鼓励。其情最深,其爱最真。一辈子的思念和祝福由此而生。
路罗地处路罗川的腹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后的经济建设发展时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其向南,与沙河市的温家沟、禅房和武安接壤。向北,与浆水镇的川林、马兰相邻。
向西与山西左权县拐儿镇夫子岭接壤。我们在路罗中学读书的时候,正是1986年到1989年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
农村土地承包实施政策入户最初的几年。受传统的影响,路罗村每年的二月十九,四月十九,七月十九,九月十九都有传统庙会。
也许是老辈人的智慧,庙会的时节,恰是农闲的时候。因此,路罗的庙会非常大,会吸引附近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逛庙会。
马路边店铺里异常热闹,吆喝声,音乐声,汽车喇叭声,响彻云霄。马路上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煞是热闹。
听到如此热闹的场景,不爱学习的同学,多数是无法安心上课的。而学校也会人性化管理,放假两天。
或者上午上课,下午晚上就不上课了。让学生们逛逛庙会,听听戏。或者由家长领着,买几件衣服,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爱玩的学生还会买几件新鲜的玩具。
路罗作为镇政府所在地,受附近的沙河,武安的影响,每年的庙会,都要写几场大戏为庙会助兴。
写戏,就是由当时村里的会首,亲自到剧团里去联系具体的演出事宜。
包括几场戏,每场戏多少钱,哪一天开始演出,哪一天结束,甚至几点开演,几点结束,还有演员们吃住安排,都要落实到实处,形成详细的文字,签订成合同。
看戏,听戏都是最快乐的事情,本村的村民离家近,从家中搬来凳子椅子或长板凳,早早地放在戏台前面,排成几排。遇有亲戚朋友来赶会看戏了,好有几个位子。
一般都是从起唱开始,就放在戏台前,直到庙会结束。离的远的乡亲,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只能站在远处观看。
或者站到自行车,摩托车上,或拖拉机汽车上。好在剧场的两边都有两个大音箱,稍远一点儿,还有扩音喇叭。
不仅剧场里的人,可以听清楚演员的演唱。就连远在附近的马路上,单位里,附近居住的人们,都能听到剧场里的演出。
而我,则总是自己背着椅子,前往剧场里去看戏。印象中,路罗剧场在路罗村西的后沟内,与路罗镇政府相邻。
当时,就有人对我每天背着椅子步行二三里路,在剧场里一看就是半天,或一晚上的做法,表示不屑或不理解。
原因就是,一个年轻人不去逛庙会的繁华和喧闹,却整天消磨时光在戏台前看老戏,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至今回想起来,可能这就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感染力。换句话说,我就能看进去,能看得懂。
因为小时候看戏的影响熏陶,记忆里,看了一场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戏《麻风女传奇》。剧情大致是一位大家闺秀,大义凛然,救下了一个弃婴。
引起乡邻的议论和父亲的误解,父亲含恨而死,而麻疯女以大善大爱之心,耐心地哺育教育弃婴,最后善有善报,弃婴成人成才。麻疯女得到弃婴的回报,并收获了爱情。
故事情节虽然记得不太清楚了,但与人为善,善有善报的人生道理,感化至深。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我至今仍喜欢听戏,看戏,甚至在全民K歌里,学唱豫剧、曲剧、越调等河南地方戏,也是受到了当时的艺术感染熏陶。
与那时候,听的多,看的多,是分不开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总是要散场的,人生也终要前行到站的。
庙会后的第二天,听闻演员出事了。他们乘坐的车辆在路罗下边的三孔桥,还是七孔桥附近,发生了车祸事故。
一位女演员不幸身亡,还有几个人受了伤。人们传说着百花豫剧团摔死了一位女演员,从此,不能再叫做百花豫剧团了。
缺少了一朵花,虽然是调侃,我的心中却为这个剧团损失了一位演员,感到遗憾。虽然我不知道出事故的是哪位女演员。
现在想起来,一个人出了事故,更是一个剧团,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悲伤和不幸。
因此,我经常在心中默默地祈愿,所有人都幸福平安。如果没有灾难,没有病痛,没有生离死别,如此,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人间仙境。
庙会上最令人难忘的是冀南美食。而我最喜欢买些油条,糖盖儿。一次晚饭后,几位高年级的同学捎来口信,我村一位乡亲也在庙会上摆摊子卖饭,打听我,让我去呢。
并且同学们说,他们还在那个饭摊上喝了肉汤,非常好喝。不用细问,我就知道,打听我的,就是我村一位叫路成康的人。
他的小名叫群增,那时,他们经常赶庙会,跟随着乡供销社饭店赶会卖饭,卖东西。
而我,始终没有按同学的指引,前去找老乡见面。当时,我心里想着,一见面肯定会给我喝他们卖的的非常好喝的肉汤或者大锅菜。因家中的条件,不允许我多花钱。
对自己以后在学校的伙食开支,就会受到影响。同时,传回了村里,我也会落一个不节俭,花钱大手大脚的坏名声。
但是如果碍于情面,我或许可以免费吃上一次或几次肉汤肉菜。这在我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欠人情的想法。
欠人人情,总是要还的。吃上一顿肉汤或者大锅肉菜,三四块钱。现在看来,根本不是问题。
但是在当时,就是我三天或者四天的生活费。在我的心目中,就是巨额花销。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真的应该去见见乡亲的。
见面说几句客气话。或者来回捎几句口信,报个平安音信,也是应该的。如果遇到老乡客气的请吃饭。
也要像更多人一样的,就说,我吃过了。我不饿。如今想来,我真的是辜负了好乡亲的一番心意。
相关链接:
好文推荐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一)——又是柿子采摘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二)——结霜柿饼巧加工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四)——酸枣情节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九)——秋到太行说酸枣
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3)——情真意切话漤柿魅力太行之山民情怀(14)——圆圆蔓菁味道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