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文摘   2024-11-01 23:17   陕西  

心理疾病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答案凝缩成两个心理疾病的发病模型:匮乏模型冲突模型


01.
匮乏模型

匮乏模型的大约表达是:万病源于早年缺少养育者的共情性回应。

比如产后抑郁的母亲,就可能缺乏对婴儿的足够的回应,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而缺乏母亲回应的婴儿,自恋会受损,各种能力会因为缺乏镜像和赞美而萎缩,成年之后的表现就是无法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也不能正常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事件。

这一类人,需要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02.
冲突模型

冲突模型的大约表达是:万病源于内心冲突。

内心冲突是外在冲突内化的结果。

比如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这个冲突会变成孩子的“内心打架”。

这一类人,需要的是精神分析治疗

简单地说:

能力因为被压抑显得有点弱的人,是匮乏型的;

能力比较强但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是冲突型的。

临床上绝大多数人,是匮乏加冲突的混合型的。


03.
八种常见的冲突

按照心理发展阶段分类——

1)依赖和成长

0到1岁,口腔期冲突,冲突的双方分别是依赖和成长。

在成人身上的表现为:

过度依赖他人,以及一些成长停滞的“证据”。

进食障碍、口腔对刺激物的依赖(烟、酒精等)、用语言对他人施虐等等。

2)控制和被控制

1-4岁,排泄控制期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是控制和被控制。

在成人身上的表现是:

各种强迫症、过度吝啬、不知变通、收藏癖、对权力成瘾等等。

3)俄狄浦斯冲突

4-6岁,俄狄浦斯冲突,冲突的双方分别是爱与恨、快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

成人身上的表现是:

爱也迟疑、恨也迟疑;

不知道自己要快乐还是痛苦,回避所有快乐的事情;

不敢成功,甚至言行都在实现一个目的:“防成功于未然”。

4)幼稚与成熟

中国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农耕社会的传统,

大家意识和潜意识都认为,年纪大的人有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老人”享有某些“特权”,是心理上的某种预设“权力”,

使他们对年轻人有某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其实是对年纪大的人的恶性催眠。

同时也是对年轻人的攻击,使年轻人总是为自己的“幼稚”感到羞愧。

最后结果是:大家都不在自己本来的位置上。

年轻人向往“变老”,年纪大的向往更老,把对年轻人的嫉妒变成了对年轻人的攻击。

所以常常见到的情形是,某人犯了一个错误之后,一个也许仅仅大他几岁的人可能叹气说:此人还是太年轻了。

对他人和自己不造成太大损失的“幼稚”是活力的表现,比“世故通达”更接近人的天然本质。

成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没有内心的和跟外界的冲突,而是控制住那些冲突,以及能够用自己的成熟部分,捍卫自己的“幼稚”部分继续“幼稚”。

似乎上一代对下一代有着本能的敌意,看看下面对下一代的称呼:

垮掉的一代、颓废的一代、不负责任的一代,等等;

显得把世界交给下一代很不放心;

其实是自己这一代不想离去,就预设还被需要。

“少年老成”的成熟可能不是成熟,而是生命力的压制。

5)传统与现代

每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都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比如疫苗、抗生素的出现,避免了大规模的病死事件发生;生活条件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等等。

但是仍然有人认为一切都是过去的好。

这是人格层面发育停滞向历史轴投射的结果,他们内心的“反进步”或“没进步”部分对应着历史上的落后阶段。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有知识的、美学的、情感的价值,而没有多少指导我们生活的价值。

每一代人都有权决定自己应该怎么活着。

当然,一个成年人也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但是,隔离孩子和现代文明的关系,就几近反文明、反进步了。 

最高级别的对传统的尊敬,是比祖先更智慧、更文明和活得更自由幸福。


6)疾病与健康

精神分析的一个著名悖论是:一个人花钱花时间来找你做分析,但却千方百计不让你把Ta分析好。

要健康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健康本身;或者说有无数个,因为有健康就可能有一切。

要疾病的理由只有五个:

1、这种内疚感有点像一个人的“原罪”,不妨称之为“原内疚”,它是在早年关系中形成的。

2、疾病本身是你满足本能欲望的一种象征性形式。

你当然不会允许分析师“坏你的好事”,也不会让自己“坏自己的好事”。

一位强迫症者说:每天睡觉前都要把从早到晚发生的所有事情的细节“捋一捋”,就舒服了,可以安心睡觉了。

3、当你压抑自己的愿望时,瞬间可以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宁静,你随之对压抑上瘾。

这个压抑是会泛化的,可能演变成对自己各种能力的压抑。

然后你赋予这种宁静以某种神圣或者超越的意义。

4、疾病会带来一些好处。

5、你以旧的模式应对新的人际关系,改变意味着不熟悉和充满危险。 

7)工作与生活

现实中各种事件,本来可以“和平相处”的。

它们之间如果发生难以协调的矛盾,很多情形下是一个人内心冲突向外投射的结果。

比如男女的差异是一对矛盾,有人用这种差异制造幸福,有人则制造冲突。

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也是一样。

有人让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消耗了绝大部分全部精力,忽略了家人和亲情。

这可能是因为:

1、用工作自虐;

2、回避亲情带来的幸福感,因为这种幸福感太多地超越了父母;

3、让自己的孩子体验自己早年的亲情的缺失。

8)人际冲突

现实中的人际冲突是不可以避免的。

在情理和法律范围内的冲突很正常。

但有些人在冲突中会经常突破底线、不择手段。

尤其是冲突导致的恶性躯体暴力,可能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无法把冲突控制在象征性的、也就是语言的层面,是前语言期即2岁以前的心理创伤导致的症状,被称为见诸行动。


04.
频繁冲突的原因

频繁的人际冲突,可能是因为:

1)你无法升华你的攻击性,无法用被社会认可的方式获得比你的“对手”更多的财富、知识和荣誉。

2)你无法亲近他人,你用攻击他人的方式表达亲密。

3)肆意表达攻击性等于当众情感“裸露”,这是婴儿行为的残留。一个真正的成年人自重身份,不屑于这样做。

4)你把对早年成长环境的攻击,转移到了在此时此地的某些人身上。


渡心人
全职心理咨询师!专注抑郁症、焦虑症康复期心理咨询!
 最新文章